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是在南陽還是襄陽

2021-03-05 23:51:10 字數 6044 閱讀 7833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是漢朝的陪都,特別是東漢。

當年劉秀起兵於南陽,南陽相當於現如今的直轄市。怎麼現代人把諸葛亮自已的話都推翻了?襄陽在那時叫南郡!

可不是南陽郡。南陽可從來沒有被襄陽管過。當年岳飛在南陽臥龍崗武候祠裡專門寫了出師表。

襄陽有嗎!

問題補充:諸葛亮自己說:「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嚴從在《擬三國名臣贊序》稱:「先主之跡遠播於汶隅,孔明躬耕南陽,盤桓待主。」趙均《金石林時地考》:

廬「在南陽城西南七裡」。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等等

那為什麼在後來會出現諸葛亮躬耕地的爭論了呢?宋元對峙時期,宋朝的**已經不能到金人控制下的躬耕地南陽去拜謁諸葛亮了,只能到諸葛亮的留學之地隆中去拜謁。但岳飛除外,岳飛北伐中原,班師路過南陽武侯祠,曾在武侯祠內書寫諸葛亮《出師表》以明志。

其序為:「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到了元明清三代,又明確記載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臥龍崗,否定了襄陽說。如《大元一統志》「臥龍崗在南陽縣境,諸葛孔明躬耕之地」《大明一統史》「臥龍崗在府西七裡。起自嵩山之南,綿亙數十里,至此截然而往,迴旋如巢然,草廬在其中。

時人喻孔明為臥龍,因號其崗雲。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處」《大清一統志》「諸葛草廬,在南陽縣七裡臥龍崗」

2樓:匿名使用者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此處的南陽在當時是南陽郡,現在的南陽市在當時叫宛城,宛城在元朝改名為南陽縣文人墨客從來度不會去研究地理也就造就後面的人誤解,古隆中在當時歸屬南陽郡鄧縣,經歷了幾千年現在歸屬於襄陽市,在元朝以前爭議幾乎沒有,且在諸葛亮死後的幾十年內就有魏晉史學家習鑿齒去調查並編寫在他的書籍裡面

亮家於南陽,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後續還有史學家陳壽也在書籍裡面編寫了都說在襄陽的古隆中隱居種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一群武將為了紀念諸葛亮建的祠堂,包括襄陽的也是祠堂,但是請記住隱居種地是在古隆中

八十年代南陽臥龍崗景區自已發行的對遊客提供的宣傳冊,上面寫著「劉備真正三顧茅廬地在湖北襄陽西附近的隆中」,南陽臥龍崗是「後人根據諸葛亮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還引用了清朝光緒年修編的《南陽縣誌》中「築居以像之」的表述。

南陽臥龍車子街道辦宣傳畫

河南省2023年出版的諸葛亮小傳

2023年河南省**組織編纂並出版了地方誌《河南風物誌》。該志書曾獲河南省地方史志優秀成果一等獎。該志書武候祠一節說:

「(諸葛亮)在襄陽西隆中結茅隱居,他躬耕壟畝,攻讀史籍……」「漢室後裔劉備三顧茅廬於隆中。」「孔明遂離開隆中,佐劉備攻伐中原」「人們知道,湖北襄陽古隆中為孔明隱居躬耕之所」。「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很明顯,這裡所說的南陽系南陽郡,並非今日之南陽市。

後人出於仰幕,於今日南陽建祠以祀。

清乾隆十九年編修的《新野縣誌》是新野縣現存的舊志中最完整的一部。該志書卷七「古蹟」中說「建安十二年……是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又說「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陽隆中…

明嘉靖本《鄧州志》「郡紀」該志書第三卷「帝紀」中介紹劉備生平時再次明確提到「備因徐庶之言,三顧孔明於隆中。」在明嘉靖年間,鄧州地方誌明確承認劉備三顧地是今隆中,不是臥龍崗

國家2023年釋出的通告是這麼寫的

南陽造謠說襄陽去公關的說法真是可笑~照他們這樣說 襄陽幹了以下的事

襄陽公關了中國史學界(先是史學界研究的三國志和漢晉春秋等歷史書籍 教育部才在教科書出師表上備註今湖北襄陽)

2.又公關了教育部(教科書出師表上的備註今湖北襄陽 至今人教版9年級上冊語文仍然可查)

3.又公關了文化部(襄陽南陽同為第二批入選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但是兩城的定義不同 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居 南陽:武侯祠 你別告訴我你分不清故居和祠堂的區別?)

4.公關了公關了南陽市委宣傳部 南陽市人民出版社 南陽市印刷廠 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商~

5.80年代南陽臥龍崗景區自己發行的臥龍崗宣傳冊上也寫著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 臥龍崗是後人建的祭祀場所 還引用了清代南陽地方誌「築居以像之的說法」 你南陽臥龍崗景區也是襄陽公關的?

6.同樣80年代 河南省人民出版社發行的《河南風物誌》 同樣也提到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樊 南陽武侯祠是紀念場所 所以你們還得造謠說襄陽公關了你們河南的省級人民出版社~

7.你們還得造謠說23樓的圖 南陽市臥龍區車站街道的宣傳畫 那主任也被襄陽公關了~~這可是2023年的宣傳畫~~以上是**單位或官方部門的權威說法接下來說非官方的民間關於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的認定8.老版《三國》(唐國強版)三顧茅廬一集 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 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9..新版《三國》電視劇(陸毅演諸葛亮版) 在劉備三顧茅廬時 旁白對話反覆幾次提到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意義

10.《大軍師虎嘯龍吟》電視劇 諸葛亮對

話中 諸葛亮自己說:平定天下後要回隆中隱居 「隆中稻田,想已荒蕪」11.新版《射鵰英雄傳》第27集中提及襄陽城歷史名人 郭靖對話:

「襄陽城從古到今,最了不起的人物,就是諸葛亮耕田隱居的地方」

諸葛亮拜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隱居襄陽的水鏡莊位於襄陽市南漳縣城南。

2.諸葛亮交友:諸葛四友徐庶、崔洲平、孟建、石韜,其中徐庶與諸葛亮同拜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

3.臥龍鳳雛: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4.諸葛亮大姐嫁入襄陽四大氏族蒯家蒯祺。

5.諸葛亮二姐嫁入襄陽四大家族的龐氏家族龐山民(龐統堂兄)。

6.諸葛亮娶妻為荊襄名士黃承彥之女黃月英。以上 諸葛亮拜師求學 交友 親屬關係都是襄陽人或生活於襄陽周邊 看他的生活交友圈也知道他的生活範圍大概在哪??

3樓:無名小卒李小睿

南陽郡,古代地名。管轄範圍包括襄陽的隆中,而現在隆中屬於襄陽 憑一個地名就爭論是屬於南陽,是極其可笑的。客觀的說,如今隆中屬於**?馬躍檀溪屬於**?

4樓:大面積塌方

給你點資料看看:

1.《cctv探索發現》作過幾期關於諸葛亮的,其中有提到當年的躬耕地偏向於襄陽,解釋得比較合理:

當年的南陽是古地名可能和今天的南陽有一定地理位置偏差;今天的南陽在古時候位於荊州邊界,戰火連綿;而襄陽則深處荊州內部,富足安定,襄陽有很多公家支援的學堂,實施了很多有益於知識分子的政策,因而吸引了大批因戰禍四處流亡的讀書人。

2.【後漢書】【光武帝紀】開篇是這樣說的「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書中所說南陽蔡陽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襄樊市所轄棗陽市。襄樊市由襄陽和樊城組成。

3.【三國演義】第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是如此說「次日,玄德同關、張並從人等來隆中」。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

東漢時期的南陽作為郡所轄今河南南部和湖北西北部。

5樓:匿名使用者

是南陽。請看關於南陽的簡介---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陝西省接壤,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馬蹄形盆地,素稱南陽盆地。南陽是***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

全市轄10縣2區和1個縣級市,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90萬。

南陽是***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城西臥龍崗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前的躬耕地。

南陽歷史上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百里奚、「商聖」 范蠡及「智聖」諸葛亮,更滋養了哲學家馮友蘭、軍事家彭雪楓、文學家姚雪垠、科技發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當代名人。 南陽榮獲「中國楹聯文化城市」稱號。荊紫關鎮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南陽板頭曲、內鄉宛梆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樓:匿名使用者

有時間樓主去南陽臥龍崗看一下就知道了。

的確是南陽的!

7樓:張愷

南陽出師表裡諸葛亮自己的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8樓:藏劍品茗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諸葛亮在他叔父諸葛玄便躬耕壟畝於隆中。隆中這個地方一直有襄陽南陽之爭。據說清代有個名叫顧嘉衡的,是襄陽人,卻被派到南陽做知府。

於是南陽人就要這個身為南陽知府的襄陽人表個態。說清楚隆中到底是在襄陽還是南陽。顧大人沒辦法只好撰得一聯雲: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算是平了這場官司。其實隆中地理位置在襄陽城外二十里,行政區域卻在南陽郡的鄧縣,所以說襄陽南陽都對。說到這裡就再講講諸葛亮是哪一省的人?

依照今時今日的戶籍辦法規定,他應該是一位在河南省設有戶籍的中國公民。若按照出生地算的話那麼他應該是山東人了,他的出生地琅邪郡陽都縣。(今日沂水縣附近)。

也許湖北省的朋友會**。理由是諸葛亮所住的隆中不在別處,在湖北襄陽的西邊郊外。但河南人的答覆是:

襄陽當時離我們南陽太近。而且諸葛亮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卻從不曾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襄陽」其實像諸葛亮這樣我們國人都喜歡的人物,讓他多兼幾個省籍有什麼不好呢?不是有七個國家聲古希臘大詩人荷馬是他們的國民嗎?

(內容出自易中天品三國)

9樓:避風糖奶茶

「三請諸葛亮」。這個在南陽地區流傳十分廣泛的口頭禪,起於何時,尚無法考證,但作為「智聖」,諸葛亮在南陽人的心目中,其光輝形象和事蹟,卻是永遠揮之不去的。本篇作為認定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古宛城)城西南七裡的臥龍崗的結束語,筆者還想再說最後幾句話。

一.關於諸葛亮的躬耕地,歷史史籍的記載是不一致的。

《史記。秦本記》: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初置南陽郡」,註釋引《正義》曰:

「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南郡(前278)比南陽郡早設立六年,胡三省注《資治通鑑》也說:

「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晉書·地理志》:「漢水以北為南陽郡」以及習鑿齒的《隆陽耆舊記》卷三《山川。

漢水》條中引《襄陽記》說:「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南陽郡;自漢以南,為南郡......漢習之」。

而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一書中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包括以後引用和採用習鑿齒這一說法的記載,如 陳壽的《三國志》卷五(涵芬樓影印《二十四史》轉引《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卷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初,琅邪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袁樞《通鑑紀事本末》記錄同上。

范文瀾的《中國通史》(人民出版社2023年一版,2023年第五版第二冊,267頁):「諸葛亮隱居隆中(湖北襄陽城西)」。白壽彝的《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五卷《中古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乙編 綜述 三國之鼎立》(第七冊132頁):

「住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白壽彝的《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五卷《中古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丁編 傳記》(第八冊41頁):「隱居在襄陽西北二十里的隆中。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3年版1612頁):「隱居南陽隆中(今湖北襄樊西)」。 另外,《辭源》(商務印書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均採用上述說法。

這就充分說明,歷史史籍的記載是不一致的。

二.南陽是諸葛亮的躬耕地

到了清朝後期,南陽知府、湖北人顧嘉蘅,既表達了折中態度的「心在朝庭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又於咸豐四年(2023年)十一月,在其南陽知府任上,所書《修茸諸葛庵碑記》中寫道:「南陽諸葛庵為躬耕舊地,人皆知所尊崇。惜古碣無存。

……諸葛大名不朽,古碣雖沒又何憾焉?是為記」,留下碑碣石刻。亦可以認定,在顧知府的心目中,南陽是諸葛亮的躬耕地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三. 歷史事件不可割斷來考證

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陽還是在南陽,一直爭論不休,《三顧橋》殘碑的出土,也僅僅能作為考證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陽的旁證。主證缺失實物印證是一大遺憾。作為歷史史籍,只引用和只採用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一書中說:

「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句話來判定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鄧縣之隆中」猶顯證據不足。

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時間延續,就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陽還是在南陽而言,如果能全面的分析史籍記載,我們就會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諸葛亮當年的躬耕地是在南陽(宛),不是在襄陽。這就叫做「眾心歸一」。

諸葛亮到底躬耕哪個南陽?

諸葛亮是南陽還是襄陽古代南陽劃分是怎麼樣的?出師表中提到的

一般認為是現在的襄陽,而隆中當時屬於南陽郡。蜀記,襄陽耆舊記,漢晉春秋,水經注,昭明文選,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讀史方輿紀要都這麼說。毫無疑問,是南陽,當時叫南陽郡,襄陽本來就在南陽郡範圍內。諸葛亮祖籍琅琊郡 今山東臨沂 後搬至南陽郡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屬於今天湖北襄樊市的 但是臥龍崗又是河南南...

諸葛亮隱居的地點是南陽臥龍崗,還是襄陽隆中山

這個爭論大了,大量古代文學歷史資料反覆提到諸葛亮躬耕於南陽。90年代以後國家旅遊部門在出版的旅遊資料中確認諸葛亮故居在今湖北襄樊。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的書籍中開始在南陽後加注為今湖北襄樊.原因是三國時期荊州是一個省級單位,其下是南陽郡 市級單位 南陽是當時荊州與中原宛郡 今現在的河南南陽市 的...

草船借箭的到底是諸葛亮還是孫權,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是孫權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是孫權。根據 三國志 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 213年 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 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行進五六裡,孫權下令鼓樂齊鳴,曹操生性多疑,見吳軍整肅威武,恐有詐,不敢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