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副詞可以分為哪幾類,各有什麼意義和用法

2021-03-05 17:16:17 字數 6940 閱讀 1177

1樓:匿名使用者

依據古代漢語副詞的意義,可以將副詞分為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否定副詞、表態副詞、謙敬副詞六類。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分別是:

1、程度副詞: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性質的程度。可分為三種:

(1)有的程度副詞表示某種情況的最高程度。這樣的程度副詞有「最」、「甚」、「極」、「絕」、「殊」、「太」、「尤」等。例如:

①群臣爭功,歲餘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史記 蕭相國世家》)

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賈誼《論積貯疏》)

③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陶淵明《桃花源記》)

④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史記 呂不韋列傳》)

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戰國策 趙策》)

⑥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史記 主父偃列傳》)

⑦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善律歷。(《史記 張丞相列傳》)

(2)有的程度副詞表示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層。這樣的程度副詞有愈、益、彌、加等。例如:

①承相發病死,錯以此愈貴。(《晁錯傳》)

②漢矢且盡,廣乃令持滿勿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史記 李將軍列傳》)

③退而修《詩》《書》《禮》《樂》,**彌眾。(《史記 孔子世家》)

④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 梁惠王上》)

(3)有的程度副詞表示程度較輕。這樣的程度副詞有「差」、「少」、「略」、「頗」等。例如:

①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後漢書 光武紀》)

②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 趙策》)

③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史記 項羽本紀》)

④臣願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

2、範圍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範圍的副詞。可分為兩種:

(1)有的表範圍的全部,如「皆」、「盡」、「悉」、「悉」、「舉」、「徧(遍)、「鹹」、「畢」等。例如:

①盎調為隴西都尉,仁愛士卒皆爭為死。(《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

②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 項羽本紀》)

③叔孫通因進曰:「諸**儒生隨臣久矣!與臣共為儀。願陛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 。(《叔孫通列傳》)

④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孟子 梁惠王下》)

⑤公疾,徧賜大夫。(《左傳 昭公三十二年》)

⑥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王羲之《蘭亭集序》)

(2)有的表全部範圍中限定的一部分,如「唯」、「獨」、「但」、「僅」、「第」、「特」、「直」、「徒」等。例如:

①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論語 泰伯》)

②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③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量見老弱及羸畜。(《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

④至秦,焚書,書散亡益我,於今獨有士禮。(《史記 儒林列傳》)

⑤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史記 儒林列傳》)

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孟子 梁惠王下》)

⑦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實。」(《孫子吳起列傳》)

3、時間副詞:用在動詞謂語前或句首,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以及與時間有關的各種情況。可分為四種:

(1)表示動作已經或曾經發生的時間副詞有「既」、「已」、「嘗」、「曾」等。例如:

①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傳》)

②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史記 蒙恬列傳》)

③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版焉。(《燭之武退秦師》)

④樑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記 袁盎傳》)

(2)表示動作將要發生的時間副詞有「將」、「且」等。例如:

①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則必有怵惕惻隱之心。(《孟子 公孫丑上》)

②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史記 李將軍列傳》)

(3)表示動作正在進行的時間副詞有「方」、「正」、「適」等。例如:

①上方踞床洗,召市入見。(《史記•黥布列傳》)

②禹夢車騎聲正讙,來捕禹,舉家憂愁。(《漢書 霍光傳》)

③此時魯仲連適遊趙。(《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

(4)表示動作終究發生了的時間副詞有「終」、「竟」、「卒」等。例如:

①然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

②陳涉雖已死,其所置遺侯王將相竟亡秦。(《史記 陳涉世家》)

③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用王生計,卒見謝,景帝不過也。(《張釋之列傳》)

④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龔遂傳》)

4、情態副詞:表示強調、估量、推測的副詞。可以分為兩種:

(1)表示強調或認定的情態副詞,常見的有「固」、「必」、「誠」、「信」等。例如:

①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許行》)

②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韓之戰》)

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史記 廉藺列傳》)

④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呂氏春秋 愛類》)

(2)表估量、推測情態的有「蓋」、「殆」等。例如:

①玉之言蓋有諷焉。(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②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 諸葛亮傳》)

5、否定副詞:表示否定的副詞。常見的有「不」、「弗」、「毋」、「勿」、「未」、「非」等。例如:

①卻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鞍之戰》)

②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韓之戰》)

③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孟子 公孫丑上》)

④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 梁惠王上》)

6、謙敬副詞:用來表示自謙或尊人的副詞。可以分為三種:

(1)表示尊敬別人的謙敬副詞常見的有「請」、「敬」、「幸」、「謹」、「蕙」、「辱」等。例如:

①為之請制。(《鄭伯克段於鄢》)

②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

③臣從其計,大王幸赦臣。(《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史記 平原君列傳》)

⑤君惠吊群臣,又重命。(《國語 晉語》)

⑥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司馬遷《報任安書》)

(2)表示自謙的副詞有「敢」、「伏」、「竊」、「忝」、「愚」等。例如:

①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請見。(《城濮之戰》)

②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相宜稱。(《漢書 文帝紀》)

③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李斯《諫逐客書》)

④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三國志 魏書 三少帝紀》)

⑤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語法作用,古代漢語副詞可分為程度、範圍、時間、情態、否定、表敬等六類。

各類副詞的意義和用法:

一、程度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的程度。表示最高程度的主要有「最、絕、極」等;表示較高程度的主要有「太、殊、尤、甚」等;表示程度加深的主要有「彌、益、俞」等。這些較容易理解,但下面的兩個詞值得注意。

1、少:「稍微」、「略微」的意思,如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2、頗:在古代有兩種意義,一是程度偏高,略近「很、甚」。如「唯袁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另一個意思是「稍、略」。如「臣願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二、範圍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的主體或客體的範圍。

1、表示總括全部的有「皆、悉、盡、鹹」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全」、「都」、「總共」。各舉一例: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左傳·隱公元年)

齊悉復得其故城。(史記·燕召公世家)

周禮盡在魯矣。(左傳·昭公2年)

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漢書·元帝紀)

2、古漢語中,「但、徒、特、第、直」常用來表示「只」的意思。如: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樂府詩集·木蘭詩);徒善不足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

3、僅,表示「只、才、剛夠」的意思時,古今是一致的。如: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史記·樂毅列傳);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在唐代詩文中,「僅」還可以表示「幾乎、將近、差不多達到」的意思。一般只用在數目字前面,讀去聲。例如:

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三、時間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如:「且、將」等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方、適」等表示正在進行;「嘗、曾」等表示已經過去;「長、常」表示經常發生;「稍」表示緩慢地發生變化等等。

1、曾:作副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表示時間,相當現代漢語的「曾經」。如:孟嘗君曾待客夜食。(史記·孟嘗君列傳)

一是表示情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居然、竟」。這種用法今天已經消失,值得注意。例如: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

2、嘗: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曾經」。例如: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史記·陳涉世家)

四、情態副詞

(有的教材把表示語氣的副詞另立一類,叫語氣副詞。)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一定的情態或語氣的副詞。和現代意義差別較大的有「且、固、蓋」等等。

1、且:在古代漢語常作連詞用,和現代漢語「而且」意義相當。此外,還常作副詞表示情態,有「姑且、尚且」的意思。例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鴻門宴)

2、固:作為情態副詞是「本來、當然」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固然」意思完全不同。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蓋:是表示語氣的情態副詞,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和推測性論斷的語氣,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如: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4、表示反問語氣的有「豈、其、寧」等。意思是「難道、怎麼」。如: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五、否定副詞

常用的有「不、弗、毋、勿、未、非、否」等。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1、不和弗: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古代「不」的用法基本和現代相同:既可以否定動詞,又可以否定形容詞。例如: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在秦漢以前,「弗」字的使用範圍非常狹窄,一般來說,「弗」字後面的動詞只能是及物動詞,但動詞後面卻不帶賓語。這是和「不」的用法顯著不同的。例如:

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墨子·兼愛上)

「弗」字後面動詞帶賓語的例子,在先秦非常少見。例如: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2、毋(無)和勿:都經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勸阻,意思是「不要」或「別」。這是和「不、弗」的重要區別。「無」和「毋」是一個詞的不同寫法。例如:

苟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起義)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孟子·梁惠王上)

有時「毋」和「勿」用於陳述句,則表示一般的否定。這種用法頻率較低。例如:

欲無獲民,將焉避之。(左傳·晏嬰論季氏)

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呂氏春秋·為欲)

3、未:表示對尚未實行的某種動作、行為或狀況的否定。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左傳·僖公22年)

有時「未」字只表示一般的否定,和「不」的意義比較接近。例如:君未知戰。(左傳·僖公22年)

4、非和否:「非」和「否」都是特殊的否定副詞。「非」所否定的不止是動詞,而是後面整個謂語。例如:

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韓非子·五蠹)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

前例是否定謂語和主語的關係,後例是否定敘述句中的謂語,表示對某一事實的否認。

「否」也是一個用法特殊的否定副詞,它和表肯定的應答之詞「然」對立,相當於「不」或「不是的」。例如: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孟子·許行)

「否」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裡,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

吾得見與否,在此歲也。(左傳·襄公30年)

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李斯·諫逐客書)

六、表敬副詞

是古代漢語特有的一類副詞,一般是從動詞虛化來的。表敬副詞可以分尊人和自謙兩類。

1、尊人的有「請、幸、謹、敬、惠、辱」等。下面各舉一例: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戰國策·范雎說秦王)

韓信曰:「夫人深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辛為信謝項王。」 (史記·淮陰侯列傳)

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史記·蘇秦列傳)

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君惠吊亡臣,一重有命。(國語·晉語二)

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左傳·成公13年)

子,一國太子,辱在此。(史記·晉世家)

2、自謙的表敬副詞,常用的有「竊、忝、猥」等。例如: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李斯·諫逐客書)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戰國策·趙策4)

太守忝荷重任,當選士報國。(後漢書·史弼傳)

臣受恩偏特,忝任師傅。(後漢書·楊賜傳)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李密·陳情表)

還有一類指代性副詞「相」和「見」是兩個特殊的副詞,它們用在及物動詞前面作狀語,意義上指代賓語,動後面語不再出現。

相:1、作一般副詞用,表示互指。

表示「互相」: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遞相」: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

2、作指代性副詞用,指代第

一、二、三人稱,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指代第一人稱: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指代第二人稱:若望僕比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不相師,即不以你為師)《報任安書》

指代第三人稱: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相恤,即救助他們)《論積貯疏》

見:、1、作助動詞,用在及物動詞前,表被動:人皆以見侮為辱。《荀子·正論》

2、南北朝以後,用作副詞,在動詞前,表對我怎麼樣: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見丁寧,即叮嚀我)《孔雀東南飛》

古代漢語中若有幾種解釋古代漢語註解有哪幾種常見的情況

一 作動詞,如同 像。例如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 逍遙遊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 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 同,相當。例如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 師說 三 比得上 多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 例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 齊策 四 作代詞,如此,這樣。例如 以若所為,求若所...

什麼是否定副詞,古代漢語表否定的副詞主要有哪些

古漢語常用的否定副詞有 不 弗 毋 勿 未 非 等。這些否定副詞語音相近,用法相通。不 弗 同屬幫紐,韻部上 不 屬微部,弗 屬物部,為陰入對轉。不 的用法古今變化不大,它是一個一般的否定副詞,既可否定動詞,也可以否定形容詞 既可以否定及物動詞,也可以否定不及物動詞。例如 卻子曰 人不難以死免君,我...

旅遊可以分為哪幾類

一 按地理範圍分類 按旅遊者到達目的地的地理範圍劃分,旅遊活動可以分為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二 按旅遊性質和目的分類 按旅遊性質和人們出遊的目的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六大類 1 休閒,娛樂,度假類 2 探親,訪友類 3 商務,專業訪問類 4 健康醫療類 5 宗教朝聖類主要是指宗教界人士進行的以朝聖,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