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腹東床譯文王羲之坦腹東床翻譯

2021-03-05 16:16:37 字數 4924 閱讀 8041

1樓:悠悠

晉代太尉郗鑑是個很愛才的人,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合適的物件,郗老大人動了不少腦筋。後來,他打聽到丞相王導家子弟一個個相貌堂堂,才華出眾,於是派一個門客到王家去選女婿。

訊息傳來,王家子弟一個個興奮而又緊張,他們早聽說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學,誰不想娶她作妻子呢?於是,一個個精心修飾一番,規規矩矩地坐在學堂裡,表面上是看書,心兒早就飛了。

可是東邊書案上,有一個人卻與眾不同。只見他還象平常一樣隨便,好象壓根兒沒有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會的地揮筆寫字。這天,天氣並不熱,可是這個青年人卻熱得解開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許是早上沒來得及吃飯吧,他一邊寫字,一邊抓起冷饅頭咬一口,無拘無束地咀嚼著,眼睛還一個勁地盯著面前的毛筆字,那緊握毛筆的右手,一時一刻也沒有鬆開,有時還懸空比劃著寫字,那一副認真的神態,使人禁不住發笑。

郗鑑派來了自己的代表在學堂進行了一番觀察瞭解後,就回去了。在他看來,王家子弟一個個都不錯,彬彬有禮,年青英俊,才華洋溢,簡直沒法說哪個最好,哪個較差。不過,要說表現不那麼使人滿意的,倒有一個。

他坦胸露腹,邊寫字還邊啃饅頭,樣子太隨便了,好象對於老大人選擇女婿這麼一件大事,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

這郗大人聽了回報,恰恰對那位舉止「隨便」的青年有興趣。他詳細問了情況,高興地將兩個手掌一合,說:「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

」這是怎麼回事呢?郗老大人認為,這個青年不把個人的事兒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於書法事業,這正是有出息的表現,有這樣的鑽勁、迷勁,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這位青年是誰?不是別人,正是王羲之。王羲之的夫人、郗鑑的女兒,她也是個書法家,他們的兒子王獻之,後來也成了有名的書法家。

2樓:匿名使用者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

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

坦腹臥,如不聞。」郗公雲:「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典故:王羲之出身名門望族,少年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兄長撫育**的。相傳他七歲時學習書法,這是當時士族子弟的必修課之一。

他的父親王曠長年在外為官,曾任丹陽太守、準南內史等職,又早早離去,少年王羲之不善言辭,平日裡大家都不怎麼看重他。可是他十三歲時所發生的一件事,立即引起了眾人的刮目相看。

有次,他隨眾人一起去見史部尚書周凱,周凱一見之下,問答之間便對這位清雋少年大加贊嘗,認為非同一般,故在同坐的幾位客人中對他另眼看待。當時的風俗,以」牛心炙」為待客食物中的上品。當下人奉上」牛心炙」,別人都還未動,周凱先親手割下一塊來給王羲之品嚐,這是格外的禮遇。

在**家中的客坐上所得的寵遇,使這位一直默默無聞不為人重的少年立刻知名。他的族伯、重權在握的顯赫人物王敦也對他說:」你是我們王家子弟中的佼佼者,將來聲望不會在名士阮裕之下。

」阮裕也把羲之看作是」王氏三少」,即王家最優秀的三個子弟之一。

兩晉時期,名門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相互聯姻是一個重要的聯結方式,琅琊王氏與宗室司馬氏也有聯姻關係。一次,太尉郗鑑派人向王導要求在王氏諸少中挑選一個做女婿,王導自度族中的少年子侄個個眉目清秀,體態風流,舉止瀟灑,都是不錯的人選,便命他們集中到東廂讓來人自已去物色。說親的人看後回報郗鑑說:

」王家的各位少爺都是雋秀的人物,衣著華美,舉止大方,但知道有人去提親,總不免有點故作姿態。只有一位全然不顧,象沒有這回事一樣,獨自躺在東床之上坦腹而食。」不料,郗太尉聽後立即決斷:

」就是這個人。他就是我選中的好女婿!」再細細查問,這位東床坦腹的正是王羲之。

羲之因此便娶了郗氏夫人,成了太尉家的嬌客。這個故事《晉書》王羲之傳和《世說新語.雅量》都有詳細記載,在民間也廣為流傳,以至後來,」東床」成了女婿的代詞。郗夫人的名容,字子房,也是一位善於書法的才女,夫妻有同好,對子女的書法教育也是十分盡心。

郗夫人生有七子一女,先羲之而卒。羲之七子中」知名者五人」。獻之最出名,玄之、凝之、操之都精通草書。

他們的少子獻之,後來也成了大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父子二人同享盛譽。

3樓:匿名使用者

露著肚子躺在東邊的床上——是講王羲之的嗎?

中國古代**《坦腹東床》譯文,急!!!!!!!!!!!!!!!!

4樓:

原文:「郄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郄信:

『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郄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

聞來覓壻,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郄公雲:『正此好!

』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譯文:有一次,太尉郗鑑派門生來見王導,想在王家子弟中選位女婿。

王導讓來人到東邊廂房裡去看王家子弟。門生回去後,對郗鑑說:「王家子弟個個不錯,可是一聽到有信使來,都顯得拘謹不自然,只有一個人坐在東床上,坦腹而食,若無其事。

」郗鑑說:「這正是我要選的佳婿。」一打聽,原來是王羲之。

郗鑑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王羲之坦腹東床翻譯

5樓:1979沉默的羔羊

翻譯成英文是wang xizhi is an ideal son-in-law

下圖是翻譯軟體翻譯截圖

求王羲之《蘭亭序》原文 譯文

6樓:

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無論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的盛況,邊喝酒邊作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

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託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

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

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

「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會於會稽山陰的蘭亭,在水邊遊賞嬉戲。他們一起流觴飲酒,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事後,將全部詩歌結整合冊,由王羲之寫成此序。

詩詞典故

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不到這種境界。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7代孫智永。

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前他將 《蘭亭集序》傳給**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他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裡,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

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 《蘭亭集序》。

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待兩人關係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

「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神祕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入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

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再加上驚嚇過度,不久便積鬱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後世影響

《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是魏晉風度的審美典範,而魏晉風度的審美風尚對後世書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故而《蘭亭序》對後世書風的影響是任何一件作品都難以比擬的。

《蘭亭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 藝術上多樣與統一的效果。

《蘭亭序》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