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色彩的表現形式中國畫色彩的表現形式?

2021-03-05 09:48:42 字數 4638 閱讀 5849

1樓:天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侷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繪畫從來就重視色彩的運用,歷代畫論對色彩的研究達到很高的水平,古代畫家很早就總結了季節、氣候不同所引起的物象色彩的變化,並談到冷熱色彩的運用。

[唐]王維在《山水論》中論道:「有雨不分天地,不辨東西,……雨霽則雲收天碧,薄霧菲微,山添翠潤,日近斜暉。早景則千山欲睡,霧靄微微,朦朧殘月,氣色昏迷。

晚景則山銜紅日,帆卷江渚,……春景則霧鎖煙籠,長煙引素,水如藍染,山色漸青。夏景則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秋景則天如水色,簇簇幽林,……冬景則借地為雪,樵者負薪,漁舟倚岸,水淺沙平。

」說明這時我國山水畫家對氣候、朝夕、季節色彩的變化有了更細緻深入的分析,並運用到繪畫創作中去。[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色:

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淨,冬黯。

」郭熙是中國古代大畫家,又是傑出的繪畫理論家,他概括地總結了水色和天色的季節變化。 [清]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說道:「山有四時之色,風雨晦明,變更不一,非著色以像其貌。

所謂春山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淡,冬山慘淡而如睡,此四時之氣也。」 [清]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也生動而具體地介紹四季風景的色彩畫法:「春景欲其明媚,凡草坡樹梢,須極鮮研,而他處尤黯淡欲以顯之。

故作春景,不可多施嫩綠之色。-……夏景欲其蔥翠,山頂石顛,須綠面加青,青面加草綠。…秋景欲其明淨,疏林衰草,白霧蒼葭,……冬景欲其黯淡,一切景物,惟松柏竹及老樹者,可用老綠,餘惟淡赭和黑而已。

」形象地描述四季色彩的特點,說明中國畫也必須用色彩表現季節和氣候的變化。

沈宗騫還談到人體的色彩畫法:「人之顏色,由少及老隨時而易,嬰孩之時,肌嫩理細,色彩晶瑩,當略現粉光,少施墨暈,要如花朵初放之色。盛年之際,氣足血旺,骨骼隆起,當墨主內拓,色由外提,要有光華髮越之象。

若中年以後,氣就衰而欲斂。色雖潤而帶蒼,稜角摺痕,俱屬全顯,當以墨植骨,色以融神,要使肥澤者渾厚而不磨稜,瘦削者清峻而不曉刻。若在老年,則皮縐血衰,摺痕深嵌,氣日衰而漸近蒼茫,色縱腴而少憔悴,甚或垢若凍梨,或縐如枯木,當全向墨求,以合其形。

屢用色漬,以呈其色。要極其斑剝而不類於塵滓,極其巉巖而自得其融和。凡此尚特言其大概耳。

至於靈變之處,非可概視,如人皆以凸處色宜淡,而不知頭面之上其突出處動衝風日,則其色必深。其窪處風日少到,則其色必淺。……又人皆以婦人及少年之色宜嫩白嫩紅,而不知少年及婦人亦有極蒼色者。

中年往及老年之人亦有極嫩色者,然少而色蒼,究是少年之神色,而不與老年類,老而色嫩,究是老年之氣色,而不與少年同。「對人體膚色因性別、年齡、健康情況而有不同的特點說得細緻深入。尤其能辯證地分析遍規律和特殊現象的聯絡,真是一篇精闢的色彩學的論述,值得我們去欣賞與學習。

所謂生動就是十分的節奏,物象變化運動的節奏,現代社會已進入數碼時代,韻律是高速運動的,畫家的思想無法逃避現實,要把對當今的思想感情融進畫中藉助繪畫浯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寫意即寫今時代之意,寫現實生活之感;之所以稱;為色彩寫意,也正是當今絢麗斑斕的多彩世界需要感官刺激,繪畫已走入國際化,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跟上時代潮流。正如石濤說的「筆墨當隨時代」色彩的層次具有精緻的特徵,能在心靈甲喚起;;『辭不能表達的微妙感情,然而表像的第一層刺激並不會因人們只追求本質而消亡。色對人的感官刺激仍時時存在,喚醒人們不要完個忽視它,並與此產生了墨對色彩世界的表現足與不足的論:

光色事實的空間中的確有無法為水墨所完全複合進的自然客體;「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紫是多么細膩觀察的心得。「朝辭白帝彩雲間」的彩雲,「千里鶯啼綠映紅」的富麗,「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明媚,「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豪壯、其強烈的色彩視覺刺激也不能不逆反而浮現出光彩照人的影像,流露於藝術家的心底、筆間;那些超凡脫俗的文人,也要思考以色彩補水墨之不足了,尤其是花鳥畫中「黃家富賢」(牡丹)、「徐熙野逸」(蘭竹)各領**:這從文人心理上或許講是補水豢之不足,但事實上:

是平分秋色,色彩本身即具有時空的自然歸賦與心知的隨意流露,花開花落幾乎年年如血;朝朝暮暮天天重演,高原草地則天壯地雄,錦繡江南則山清水秀,時空的自然歸什重迭也白成類相,花色、雲露、黃土、青草、綠水等等無不如此,這是更為豐富多彩的繪畫藝術天地。所以,巧意色彩足順應時代的發而產牛的,藝術家的任務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時代語言去表達那份真摯的情感。

3樓:白玉長堤路

隨類賦彩色彩相和- -中國畫的色彩法則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侷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中國畫色彩表現形式

4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中國畫色彩問題,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而言,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圍繞自唐代以後形成並逐漸形成為中國畫主流的文人畫樣式,也即所謂「墨分五色」的色彩命題,當然其中也涉及到「固有色」的觀念。重點之所以放到前者,因為傳統中國畫的一些觀念「山水居首」,「水墨為上」表明作為水墨畫的墨分五色已發展為成熟的色彩系統。

中國水墨畫色彩系統的形成,有一個歷史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不瞭解這個過程,就不可能正確瞭解中國畫色彩的特點,他的獨特的審美追求和表現規律,就會像有些論者那樣輕率地指責中國畫的色彩不夠豐富和缺乏視覺衝擊力,他們喜用西洋繪畫的色彩傳統和成就,在不經意中貶低我國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的價值,這種割裂傳統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不利於中國繪畫事業的革新與發展。

當然,不瞭解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我們也不可能冷靜地全面地認識我國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的真實面貌,就會忽視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特定的歷史內容,一旦陷於固步自封的境地。背離了歷史審視的目光,也會失去不斷革新不斷進取的銳氣和方向。同樣,會阻礙中國畫的發展和提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中國畫本來是重色彩的。遠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已有相當複雜的色彩:春秋戰國和西漢色彩斑駁的帛畫;遼陽棒臺子漢魏墓壁畫《車騎圖》,有朱,赤。

黃,綠,白,赭,黑,墨等幾色,五彩繽紛;隋代展子虔勾勒重彩青綠山水《遊春圖》;唐代大小李將軍的山水金碧輝煌:五代黃筌花鳥鮮豔奪目等,舉不勝舉的歷代名作就是明證,傳統中國畫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了異常豐富的色彩系統,明代楊慎曾經概括指出了「畫家有七十二色」,而這個系統在宋代之前就是建立在「固有色」基礎之上的,我們不能無視這個歷史事實,進而無端抹煞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其次,時至宋元,水墨畫的崛起並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它並沒有終止對於繪畫色彩語言的追求和更新。並沒有中斷我國繪畫色彩運用的傳統,而是在新的表現技巧的形成過程中,對傳統的中國的色彩語言進行了大膽的革新,這種革新導致了傳統中國畫色彩系統的形成,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充實,錘鍊為一種高度精粹的獨特的色彩系統,這種高度精粹的獨特的色彩系統,是以墨白這兩種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為主要載體,通過水與墨不同量的融合於宣紙上得滲化,產生黑,白,灰豐富的層次,表現了色彩無窮的變化,如果用今天的色彩構成學中的「蒙賽爾色立體」去剖析這種變幻,它反映在黑白兩極之間的縱軸之上,是色彩明度的變化,與橫向的色相和純度的變化並無直接的聯絡。但正因為此,從自然物象抽取,概括出來的不是模擬自然色彩的黑白關係,卻似乎更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更具有表現性,從而達到以虛當實,虛實相生。

不似之似的藝術效果。

從以黑白為主的中國水墨畫色彩系統的形成和變化看,這種新的色彩系統,新的色彩觀是淵源有自的,它不中斷傳統,不反叛傳統,而是執著於新的追求,新的突破,這種突破主要表現為對「固有色」的超越。

中國畫之用色比較注重主觀性,自有其歷史文化和哲學土壤,先秦的儒學,用理性精神解釋傳統「禮樂」,將理性引向現實的日常生活,倫理情感及政治觀念之中,在色彩的認知上,則表現為對客觀存在的色彩的主觀性格予以肯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徇兮,何謂也?子曰:

」『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日:

「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在縑帛上施加彩繪的美麗女子之形象,之所以美,是因為這個形象統一在素色之中,以此比喻「禮後」。認為仁是禮節儀式的思想內容,禮節儀式是仁的外在表現,即強調外在的表現形式必須從屬於內在的思想觀念,重視的是正常情感的感受與理念的結合,而不是認識模擬功能,把中國畫對色彩的處理引向帶有主觀性的表現軌道,在理論上則演化為謝赫「六法」中的「隨類附彩」說。

「隨類附彩」主張作畫要表現物的屬性,即物的固有色,而不去模仿物的現象即所謂環境色,這一特點,要求畫家必須對豐富的客觀色彩世界加以高度的概括處理,而這一過程本身就為主觀心靈活動一審美選擇賦予了較大的空間。「炎緋寒碧,暖日涼星」而「水色:春綠。

夏碧,秋青。冬黑」。在中國畫家看來,如果用綠色表現冬天的水(並非冬水不含綠色),那是難以吻合冷,寂靜的冬之情調。

這裡的色彩屬性(固有色)所體現的冷暖關係,已經通過心靈感應的過濾概括出來。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工整細潤。縝密而富麗的設色;張萱,周昉的仕女圖卷,輕簡的衣裳,柔麗的色調:

黃筌的工筆畫鳥,幾不見墨跡的五彩調子;范寬的雪景重林。雲煙慘淡,風月陰霽之狀。宋元之前,中國畫豐富的色彩世界,無不通過對「固有色」的總體感覺的把握來表現「心」的世界。

對「固有色」的突破正是在唐代工筆重彩發展至成熟階段水墨畫出現之時,可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山水。花鳥畫在這一時期的興起更助長了水墨的濫觴。

此後,水墨畫則一發成為中國畫樣式的主流。儘管元代前後出現了淺絳形式,色與墨又融合在一起,但這種融合是水墨(不是墨線)與色彩的交融,並仍以墨為主,色為輔。「右丞雲:

『水墨圍上』,誠然。操筆時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韻既足。則刷色不妨。

」淺絳的問世,雖使中國水墨畫更為豐富,為墨這一極色增添了別樣的光彩,但依然是以墨為主調的。以墨代色,墨分五色的發現,是對色彩論看似離題卻也是驚人的創造。

中國畫按表現形式可分為哪三類,中國畫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哪幾類 從題材又可分為哪幾類

中國畫通常以山水 花鳥 人物三大類劃分。如果作進一步劃分的話,中國畫的門類就很多。歷史上不同的時期都曾對中國畫作過分類,但都難以切地表達。以下是比較流行的幾種分類 一 宋 宣和畫譜 中分為道釋 人物 宮室 番族 龍魚 山水 獸畜 花鳥 蔬菜。二 南宋鄧椿 畫繼 中分為仙佛鬼神 人物傳寫 山水竹石 花...

什麼是中國畫什麼叫中國畫?

中國畫 國畫 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 中國畫 簡稱 國畫 主要指的是畫在絹 宣紙 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 墨 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 墨 國畫顏料 宣紙 絹等 題材可分人物 山水 花鳥等,技法可...

中國畫怎麼學,中國畫自學可能嗎?

1 靠 芥子園畫譜 自學成才,成為國畫大家的,近二百年來多了。2 現在的網路上什麼幾乎都有,都可以學習到 但是一些關鍵的東西 訣竅,鑑於中國的老傳統,畫家們往往不肯露。所以,有個好老師最好。3 既然自學國畫能成才,想達到作品能送朋友的水平,那是完全能做到的。難還是不難?一項高雅藝術如果 不難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