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急哇科學家的故事500字急哇!

2021-03-05 09:22:17 字數 3849 閱讀 2189

1樓:2南柯一夢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祕物質的。

2023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祕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祕。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2023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淨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202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3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

2023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

鑑於上述重大成就,2023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鬥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2023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二、發現「鐳」的故事

在居里夫婦發現鐳元素之前,人們剛剛知道有一種稀有金屬叫做鈾,能發出具有穿透能力的射線,這就是x射線。居里夫人知道這個訊息後,馬上想到也許還有別的物質也具有類似鈾的放射能力。為了證實這種猜想,他們開始做實驗。

居里夫婦有一個用儲藏室改造成的小實驗室,這間實驗室沒有地板,冬天冷夏天熱,屋子裡只有一個壞了煙囪的火爐子、四張長短不齊的凳子和一塊破舊的黑板。他們就在這間實驗室開始了艱苦的工作。

瑪麗用儀器觀測一種瀝青鈾礦,她認為裡面還含有另外一種放射能力較強的元素,這是人們尚未發現的新元素。她和丈夫決定要把這種元素找出來,他們先把這種新元素稱作「鐳」要證實鐳的存在,就要從瀝青鈾礦中把它提煉出來。為了節省費用,他們沒有購買昂貴的瀝青鈾礦,只是購買了大量提煉過鈾的瀝青鈾礦的殘渣。

在院子裡設有專門的提煉裝置,但是夏天要頂著烈日,冬天又凍得發僵。如果遇到大雨,兩個人又要手忙腳亂地把機器往屋裡搬。

瑪麗和她的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們每天穿著沾滿灰土、染著各種液體的工作服,守著鍋中沸騰的礦物,不停地用手中的鐵棍攪動。煤煙和有毒的氣體刺激著他們的眼睛和嗓子,使他們十分難受。

這種工作艱苦單調,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地持續下去,鐳還是沒有出現。

因為太艱苦,丈夫想暫時停止工作,可是居里夫人說:「不,我決不會放棄,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他們想像著鐳會有一種美麗的顏色,工作累了他們就會坐在一起聊聊這種新元素鐳,這讓他們激動而興奮。

終於有一天,瑪麗和彼埃爾日思月想的鐳出現了。

那天晚上,他們回到家中後遲遲不能人睡。居里夫人的心裡尤其感到一種不安定,她便站起來拉著丈夫說:「走,我們到那裡去好嗎?」

「那裡」就是他們的實驗室。他們趁著月色急急地往實驗室趕去,彷彿聽見鐳在輕輕呼喚他們。

夫婦兩人沿著街道,走過工廠、空地,走過一片住宅區,最後走進了他們的小小的實驗室。

門被開啟後,瑪麗輕輕地說:「親愛的,別點燈!我們不是希望鐳有美麗的顏色嗎?」彼埃爾點點頭,「那好,讓我們來看看。」

屋子裡一片黑暗,在黑暗中若有若無地閃爍著一種熒火似的藍光,它在黑暗中跳躍著,像是夜晚的一隻螢火蟲。瑪麗望著這美麗的藍光,激動得握緊彼埃爾的手。她知道他們成功了,這種美麗的光就是神祕元素鐳發出的光。

經過四年的時間,居里夫婦戰勝了艱難困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很多科學家原本不相信鐳的存在,現在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了。他們對居里夫婦表示敬佩。

2樓:匿名使用者

電燈的發明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衝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範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

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裝置,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效能量好,但白金**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2023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2023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裡,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2023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科學家的故事500字以內,要不著名的科學家,十個以上!!!!!!!!!!!!!!!!!!!!!!!!!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茅以升應邀回母校任教授,時年24歲,是國內最年輕的工科教授。從此,開始了前後30餘年的工科教育事業。次年,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副主任(副院長)。

2023年7月,他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2023年,該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2023年,東南大學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併,成立河海工科大學,茅以升任首屆校長。2023年,任北洋大學教授。

2023年,任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即北洋工學院)院長。2023年,任江蘇省水利局長,主持規劃象山新港。2023年,又回北洋大學任教。

他在任校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施、教學裝置等,都作過重大改進,使學校出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局面,深受師生的擁護與愛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學校長,始終關心母校興衰,為母校贏得了榮譽和功績。2023年,西南交通大學(*****以後唐山鐵道學院遷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學)樹茅以升銅像永志紀念。

茅以升開創了「學生考先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終身致力於教育改革,發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餘篇論著,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理論結合實際的教育制度。

茅以升從選擇橋樑專業時起,就把培養橋樑建設人才和在祖國江河上修建橋樑視為自己的終身目標。2023年,他辭去舒適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請,擔任錢塘江橋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職務。茅以升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於2023年11月,在極其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錢塘江大橋,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化大橋設計和建造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樑建設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中國橋樑史上一個里程碑。

因建橋功績,2023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茅以升榮譽獎章。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關於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 至少5個 5 科學家小故事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 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 嗯 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後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

關於科學家的小故事 簡短 ,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 鉅款 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回到家裡,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後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

科學家的小故事(以內),科學家的小故事(50字以內)

斯蒂芬 威廉 霍金,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但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正由於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