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格修養及其當代意義孟子的修身格言有什麼現實意義

2021-03-05 09:21:57 字數 5945 閱讀 9568

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非但當代沒有意義,過去也不曾有過意義.

人們言儒家必言孔孟,其實孔子和孟子在核心上是對立的.

大凡聖人,都是發現了真理,而非創立了真理.孔子是前者,而孟子無疑屬於後者.

孟子言"義"其實,義並無實質,而是到處借臉貼金.

人言"仁義",其實是"仁",與義無關.

人言"俠義",其實是"俠",與義無關.

人言"忠義",其實是"忠",與義無關.

"義"太泛了,凡是好的都貼上"義"的標籤,其實是無標準,無是非,無公私.

孟子被稱為儒家的亞聖,其實是將儒家帶入畸形.儒家者僅孔子一人而已.

"仁"的實質是實事求是,各安其分.在承認親疏遠近的前提下做到"讓別人享到應有的權利,讓自己盡到應有的職責",所以孔子的思想即使放到現在也不過時.

而"義"卻要人凡事多做一份,這樣很多問題都出來了.

就象當代,我們並不需要很多人都去做所謂的奉獻,而需要每個人能在牽涉到自己個人的利益時也能保持公平公正.不用二種標準.簡言之,不破壞公平就是最大的奉獻.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奉獻不除,腐敗不止"

涉之者眾,姑言之.

2樓:冰靈娃

仁義 道德 其影響力非凡啊 請尊重孟子~謝謝~

3樓:千里之馬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孟子的修身格言有什麼現實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的名言】

二、孟子關於修為的12句名言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時不能腐化墮落,貧賤時不要改變意志,面對威武之勢而不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3.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所以,上天要讓某個人擔負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4.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這兩樣東西不可能同時得到,那麼就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

但這兩樣東西不可能同時得到,那就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5.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能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愛他;能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6.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譯文: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處。

7.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譯文: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本或迷信書本。

8.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譯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種嬰兒般天真純樸之心的人。

9.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譯文:我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辭,也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10.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

12.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孟子的名言】

三、孟子的其它經典名言語錄

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4、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5、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6、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8、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

9、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12、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3、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14、故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15、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1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8、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1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0、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孟子的名言中涉及人格修養產生的影響

5樓:高考的風

跟老婆認識多年從沒買過花,那天以下班早為名,約她出來逛街。

故意晚到,從背後抄近路自認為很帥氣地把花送到她手裡原本想到的橋段很多,比如感動流淚呀,欣喜若狂等等。

萬萬沒想到,那貨愣了一陣,然後作害羞狀:

「都到手了還讓大哥這麼破費,真不好意思……」

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觀點並結合現實的社會生活談談孟子思想之於現代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箇中心環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盡心》上)

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論」是一套唯心主義的說法,不過,孟子以「性善論」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意義。

二、道德論

「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築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爭。

仁是一個古老的政治思想範疇。《說文》解釋仁字:「仁親也。

從人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含義也不斷有所衍變。孔子論仁,則給予了更多的充實和發揮。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種意義上運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學說的理論上還不夠完整而嚴謹。孟子也最重仁。

孟子對於孔子仁的思想的發展,特別表現在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由此而生仁義禮智四德,其中心點是為仁。還進一步論述仁義禮智四者的關係,第二,在關於仁的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學說。孟子以仁作為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施仁政於民(《梁惠王》上),還具體地提出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具體的仁政措施。

三、政治及經濟方面

孟子著重發揮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

「仁」、「義」是孟子論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經濟學說的出發點。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仁,據孟子解釋,就是「人心」。怎樣才算是仁呢?根據《孟子》一書可以概括為:第

一、親親。孟子主張統治者要「與百姓同之」,「與民同樂」。第

二、用賢良。「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滕文公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明其政刑。」第

三、尊人權。孟子公開宣揚「民為貴」、「君為輕」的口號,提倡在一定的範圍調和統治者和勞動人民的關係。第

四、同情心。要求統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辦法來治民。認為這樣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從而達到「無敵於天下」。第

五、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對一切殘民以逞的暴君汙吏進行嚴正的譴責,力圖把現實的社會發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軌道上來。

孟子以「仁政」為根本的出發點,創立了一套以「井田」為模式的理想經濟方案。提倡「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主張。要求封建國家在徵收賦稅的同時,必須注意生產,發展生產,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樣財政收入才有充足的**。

這種思想,是應該肯定的。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這種經濟觀念在當時是進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對後世確立限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的治國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及指導意義。

四、在哲學思想及認識論等方面

孟子的觀點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義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認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間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興衰存亡、富貴窮達,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對於天必須百依百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他站在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對立面,否認人的思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認為人生下來就具有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孟子的思想是複雜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義的成分居多:《孟子》書中所反映出來的關於認識論的見解,包含著許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許多知能必須經歷困難,經過挫折、失敗,不斷取得教訓,受到鍛鍊,然後才能得之。客觀世界有其自己的規律,是人所不能違反的。

孟子明確地看到,一切事物發展和變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程序。他在書中講了一個故事作為比喻:寧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公孫丑》)上)

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環在於掌握客觀規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據水勢就下、可導而不可遏的規律,來說明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須如此。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肯定在進行教育時,必須採取因人而異的多種方法。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對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發展。

認為教育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孟子所倡導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國古代教育學的結晶,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教育仍然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外,孟子還非常重視修養。在心性修養方面,孟子從「性善論」這一根本思想出發,認為實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動力,完全仰仗於君子大發「仁心」。這種「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貴在一個「養」字。

孟子以子思的「思誠之道」為依據,提出了「盡心」、「知性」、「知天」等觀點,從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的思想體系。

大師講評

孟子的思想主張,對於發展和鞏固新興的封建制度,結束戰亂割據,實現統一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孟子》一書,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反映了儒家的重要思想,同時在散文寫作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孟子的散文對後世影響很大,唐宋時的散文大師,幾乎都以孟子的文章為典範。

《孟子》一書所闡述的儒家思想,雖然在戰國時期四面碰壁,卻幾乎在後世的每個朝代都佔據了相當高的地位。漢文帝時把《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傳記博士」,《孟子》被視為輔翼經書的傳記。兩漢時,《孟子》已和《論語》並列。

此後,《孟子》又被列入「經書」一類。到南宋孝宗時,理學家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兩篇單獨提出,與《論語》、《孟子》一起,合稱為「四書」。於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關鍵知識點

《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學說與法先王的主張,確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論,發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揚了「貴義賤利」的價值觀,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中國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後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孟子》一書語言精闢,文字流暢,如珠走玉盤,氣勢恢巨集,雄辯機巧,極富文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堪為佳作。

孟子的啟示孟子言論對後世的啟示意義

孟子認為要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說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而且,孟子認為修養是求學的基點,但又認為人善性,是無法從外在培養 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 最終都要憑自己的思考來達致。修身方法上,主張自由發展,因勢利導。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視學習環境,置學子於優良環境中,施以自發的教育...

孟子的思想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孟子的思想對我們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1 孟子性善論 仁義論在現實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導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於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鼓舞人們發揮主體能動性,自覺地接受教化與環境的培育與薰陶,將社會道德作為人的行為的自覺規範,促進人們道德責任感的形成,2 孟子他強調治國要愛民 與民同憂同樂,民為貴,社...

出自《論語》《孟子》《莊子》成語和成語的意義

表示嚮往美好事物 魂牽夢縈 夢寐以求 表示不切實際幻想 白日做夢 南柯一夢 黃樑美夢 黃梁一夢 表示時局變換無常 恍如夢境 夢幻泡影 表示突然醒悟過來 大夢初醒 如夢方醒 白日作夢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 白日做夢 白日做夢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半夢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痴人說夢 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