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的具有怎麼樣的歷史文化

2021-03-05 09:21:31 字數 4578 閱讀 5019

1樓:金鷹浪跡天涯

一前言安塞腰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表演形式,被譽為"天下第一鼓",具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自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國家重視之後,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塞腰鼓從農村走向城市,從黃土高原遍及大江南北,從農家小院舞到天安門廣場,從自娛自樂走向大螢幕,從貧瘠的黃土高原登上世界領獎臺。

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給黃土地上的人們帶來了歡樂和希望,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純樸而颯爽的性格,張揚出獨具一格的藝術個性。二腰鼓的由來1鼓的由來鼓是精神的象徵,早期的土鼓標誌著農業時期農耕型文化舞蹈的開端。《尚書·益稷》中"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記載了原始社會的族人們將石器作為樂器並做敲打發出聲響,同時模仿各種獸類的形象和動作跳圖騰之舞;《易·繫辭》中"鼓之舞之以盡神"說明鼓的出現,把鼓與舞蹈聯絡到了一起,成為農耕時代鼓舞文化的開端,成為了民族精神特點的一種表現形式。

擊鼓助陣用於戰爭,預示戰爭的開始。據有關資料記載,遠古時代黃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樹幹包以羊皮,攜於腰間,擊之以驅趕野獸。後來,又用於報警和作戰。

到春秋戰國時達到鼎盛,且以秦國為最。2安塞腰鼓的由來安塞腰鼓源遠流長,其形成與發展,與當地的地理歷史環境及風土民情是分不開的。安塞位於陝西省延安地區的北部,幅員遼闊,千溝萬壑,延河蜿蜒崎嶇而過,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

安塞自古就是軍事重鎮,素有"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稱,是抵擋外族侵犯的重要邊防之一,具有不可忽視的軍事地位。早在秦漢時期,腰鼓就同刀槍、弓箭一樣被駐防將士視為必不可少的裝備。遇到敵人來襲,就擊鼓明示,傳遞訊息;兩軍兵戎相見,擊鼓助陣;征戰得勝而回,士卒又擊鼓慶賀。

安塞,顧名思義為安定邊塞,今天的安塞縣,就是當年北宋與西夏國的邊界。"安塞腰鼓"也因此得名,歷經千年而不衰,逐漸成為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之一。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腰鼓漸漸轉變為一種大眾娛樂的工具,成為當地民眾祈求神靈、慶祝豐收、歡度春節的一種民俗性舞蹈。

據調查,安塞縣12萬人口中,約有1萬戶人家有腰鼓,會舞弄者達五六萬之多。2023年,延安和陝甘寧邊區興起的新秧歌運動,使安塞腰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得到了長足性的發展,成為廣大人民歡慶勝利、慶祝解放的一種方式,並被譽為"勝利腰鼓",傳播於中華大地,載入了歷史的光輝史冊。2023年,安塞腰鼓參加了全國民間**、舞蹈會演,由安塞馮家營村的艾秀山等民間藝人向中國青年文工團傳授了腰鼓技藝,在布達佩斯舉辦的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上演出後,榮獲特等獎,從此安塞腰鼓揚名海內外。

安塞腰鼓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範圍越來越廣,並且受到廣泛的好評。三表演形式及特點1腰鼓的表演形式安塞腰鼓以集體表演的形式為主,鼓手少則數十人,多則可達數百人。成百上千人同時進行,氣勢磅礴,鬆弛相間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在一些主要腰鼓地區,幾乎是村村有鼓隊,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傳承,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由於它流傳的時間長,涉及的範圍廣,參加的人數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動律大致相同。稠密的擊鼓聲,健碩的步伐,多變的陣勢,有力的吶喊,陽剛之美盡現其中。

隊伍包括拉花女角、傘頭、蠻婆、蠻漢等角色,和"跑驢"、"水船"等各種小場節目組成浩浩蕩蕩的民間舞隊。在表演上強調整體效果的突出,要求動作的整齊劃一和隊形變化的一致,主要通過鼓手們剛勁有力的舞姿和節奏可循的擊鼓技巧表現,體現了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要打破貧困的生活條件和衝破思想上束縛阻礙的美好願望。安塞腰鼓有整套的表演模式和活動程式,多在喜慶節假日和廟會集會上表演。

每年的初一至十五,是集中的活動時間。活動前先進行祭祀,俗稱"謁廟",隨後挨家挨戶拜年,接著鄰村之間的腰鼓隊相互交流,稱之為"搭彩門",正月十五時,腰鼓表演達到了高潮---鄰村之間的鼓隊互比互賽,鼓手們精神抖擻,熱情飽滿,此時只見鼓槌齊舞,綵綢紛飛,鼓聲震天,大地搖撼,聲勢浩大,極富感染力,一系列的活動表演令現場呈現出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2腰鼓的特點安塞腰鼓是陝北民間藝術中獨具特色而又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技巧非凡,節奏歡快,難度較大。

安塞腰鼓主要由跑、跳、扭、轉、閃、搖、舞、踢、打、躍、蹬、昂等多個動律要素構成,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豪放粗獷、氣勢磅礴、剛勁激昂、鏗鏘有力、渾厚雄壯、流暢飄逸、瀟灑大方、有張有弛、變化多端等特點。群眾稱讚安塞腰鼓"式子慷慨碼子硬,鼓手有股能勁,踢腿有股蠻勁,轉身有股猛勁,跳躍有股虎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叫人鼓勁"。鼓手們跟著節奏情不自禁地晃頭、晃肩、扭腰,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得到了有效的統一,達到形神兼備,精氣合一。

從這些技巧中,形象地表

藝術空間作家雜誌writermagazine2011no.5

現了安塞人粗獷豪放、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性格特徵,體現了陝北這塊黃土上勞動人民的熱烈情感,充分展現了在黃土高原上生活的人們的那種「能勁」、「蠻勁」和「虎勁」。安

塞腰鼓融舞蹈、

體操、武術、打擊樂、吹奏樂、民謠為一體,突出表現了陝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的歡樂心情。

同時,安塞腰鼓以特有的風格、動人的魅力、多彩的動作和健碩的形象,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震撼,聽了讓人情緒激昂,看了讓人精神煥發。它所反應的「美」與「力」的藝術形象,充分再現了時代精神和民族形象,是黃河流域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追捧,而且在海外廣受好評,

堪稱「中國一絕」。四安塞腰鼓現狀

腰鼓運動是陝北土地上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腰鼓以其風格獨特、粗獷豪邁、強勁有力、氣勢恢巨集而聞名天下,它巧妙地融合了田徑和武術動作,將黃土地人民憨厚朴實、威猛彪悍而又開朗樂觀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安塞腰鼓的發展命運卻值得我們反思。腰鼓傳授主要以師傅帶徒弟、老人帶新人等傳播方式為主,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腰鼓的學習者也越來越少。

這類情況的出現主要歸因於腰鼓練功苦,耗時,報酬少,再加上老一輩藝術家的去世,使得很多傳統地道的腰鼓動作已經失傳。而且,一些自發的民間腰鼓隊也日趨衰敗,安塞腰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享譽全世界的安塞腰鼓,面臨著後

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這種現象不僅侷限於腰鼓,甚至是陝北民間文化,無論在創作上、藝術表現上,還是在影響力上,近

些年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當下的國際文化大環境中,全世界不同地域的文化意識形態正在呈現出一種強烈的趨同性,不同民族的傳統思想和習俗正逐漸消亡,很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面臨著失傳的困境。這其中自然有傳統藝術和現代生活節奏不同步調、傳統藝術很難與現代年輕人產生精神共鳴的原因,同時更是現

代流行文化對於傳統藝術的一種侵蝕。

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固定不變的,時代的發展與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意識形態脫節。殊不知,文化形態與社會背景是緊密相連而且不可割裂的。另外,有型有質的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具有更明確的經濟價值因而容易得到**和民間投資者的重視,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因其精神層面的價值,因此容易被人忽略和輕視,很難得到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保護和發展難以落到實處,這是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面臨的一個共同

困境。具體到安塞腰鼓,則表現在陝北文化發展步伐難以跟上陝北經濟的前進速度,具體表現為:文化投入比例甚小,基礎設施嚴重落後;藝術人才斷層流失,文化輔導管理人才不足,營銷人才嚴重短缺,骨幹藝術團體難以維持甚至消失;農村文化活動站點有名無實,農民文化活動單一乏味;文化產業規模小,不成系統;缺乏有號召力的作品和領軍人物,文化影響力不斷降低。

五安塞腰鼓的意識形態變化陝北的鄉間,腰鼓成為大眾娛樂的一種形式,於浪漫中

表現生命的激情,於熱鬧中追求永恆的精神動力。

安塞腰鼓時刻激勵著邊疆勇士衝鋒陷陣、誓死殺敵,同時也是迎接將士們征戰歸來的凱旋曲。它聲勢浩大,它破釜沉舟而後生,它充滿活力與激情,它象徵生命的渴望與堅韌……20世紀以來,「延安精神」廣為傳頌,「安塞腰鼓」也隨之漸漸走進廟堂,進入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視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安塞腰鼓」一度在亞非拉走紅;20世紀80年代初,「第五

代導演」

陳凱歌一炮打響的《黃土地》中「安塞腰鼓」征服了西歐觀眾的心靈;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國家許多次大

型的國家慶典,均有

「安塞腰鼓」出場。2023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腰鼓巨集大場面的表演展現了一種磅礴大氣的美,象徵著人應該像腰鼓表演一樣有著酣暢淋漓的生活和熱情奔放的態度。

安塞腰鼓最初是作為黃土高原上人們發洩對生活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生活憧憬的一種形式,表現了高原男子的陽剛之氣,以及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時代的變遷對安塞腰鼓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安塞腰鼓從初期表現黃土高原人們堅韌精神逐漸發展成為了全中國精神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安塞腰鼓」所展現出的魅力,不僅僅是陝北這塊黃土地的地域文化特徵,更是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矢志不移、勇於進取的精神象徵。

安塞腰鼓不僅僅是個腰鼓,在更多時候,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符號,一種對美好事物不斷

追求、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標誌。腰鼓把中國的精神氣質全都囊括在內,它舞出了中國人的鬥志,舞出了中國人的精神,舞出了中國人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希冀。腰鼓給人以振奮人心的衝勁,使人感受到了鼓舞,感受到了希望。

腰鼓的含義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從這些變化的內涵中可以感受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只有國家穩定繁榮了,這些傳統元素的意識形態才會愈發地多彩。

六結語一定時期的社會背景反應一定時期的意識形態,安塞腰鼓所蘊含的意識形態表現了安塞以及陝北人思想的變化過程———從明示軍情到歡慶喜悅,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財富是陝北人的魂,也是中華民族的魂,這些變化讓我們後輩深刻體會到中國的發展變化。雖然今天的中國國富民強,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忘記過去,忘記那些曾經存在的民間文化及附屬的意識形態,這些形態在傳遞一些故事,一些精神,是傳統的延續,在借西學之風的同時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展示我們民族文化形態是很必要的。傳統文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它所蘊

含的文化形態也在擴充和發展,希望年輕一輩能把

「安塞腰鼓」這一傳統文化藝術以及意識形態世代傳承下去,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莆田的歷史文化,莆田歷史文化有什麼

剛好和顧客 v 個月竣工 莆田的歷史 點是清代順治年間林堯英始定的。據記載,明代天順年間邑人 吳希賢第一次給莆陽標出了四個景區,即 壺橋晴嵐 烏山霽雪 綬溪待渡 寧海觀瀾 林堯英認為這四個景區不能概覽莆田優美風光,就遍覽莆陽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東山曉旭 東山是東巖山的簡稱,原名烏石山,...

唐山歷史文化,唐山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

唐山城區的歷史文化,主要是百年近代工業史。周邊的灤州歷史文化,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冀東三支花文化 源遠流長,用唐山話說就是 忒好啦 唐山的歷史 唐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地球環境保護局局長及其他國家公園的重要原因,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時候回來呀,我在這裡等你回來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時候回來呀,我們的生活...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我國目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保護措施

都是人才,一個比一個字多,怎麼發出來的?關鍵是要精闢,一大堆話難得看懂。列舉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四項基本內容 1 協調發展原則 2 預防為主原則 3 環境責任原則 4 公眾參與原則 第一個問題太抽象了 列舉 我國曆史文化遺產保護的 發展 經歷的三個階段答 第一個階段的主導思想是民族主義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