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籠的元宵節的由來想知道元宵節的由來和提燈籠習俗?

2021-03-05 09:21:28 字數 4902 閱讀 6226

1樓:我是龍的傳人

關於提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

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提燈籠的元宵節的習俗:

提燈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綵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

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燈籠植根於漢族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漢族勞動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願望,美化節日環境的作用。

2樓:村裡那點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漢族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漢族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想知道元宵節的由來和提燈籠習俗?

3樓:lee羅亞輝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實際上指的是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因此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放燈的習俗自漢代便已經形成,是有宮廷流傳到民間,在唐代形成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更是成為全民狂歡的節日。那時的長安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整個長安城都金光璀璨。

4樓:mr蕎

有關元宵節的由來,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元宵節的由來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

提燈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綵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

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燈籠植根於漢族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漢族勞動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願望,美化節日環境的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1.漢文帝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2.道教的「三元說」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

「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3.東漢明帝點燈敬佛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4.起源於「火把節」

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1]

6樓:嶽樹花陰俏

超好吃的~我自己是比較愛吃紅豆口味的卦山燒餅,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已是團圓幸福,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

元宵節除了湯圓之外,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

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四)猜燈謎

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還有好吃的小點心可以吃,元夕或燈節,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稱為「弄獅」,型態多樣化。

過年的時候有朋友送我卦山燒餅。

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三)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

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二)元宵祭祖

古時為年頭佳兆。

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一)上元祈福

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吃元宵,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故有小過年之稱,所以民間熱烈慶祝,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意義!有紅豆綠茶跟牛奶三種口味。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另一種元宵節的由來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吃湯圓以象徵家福、雜誌上的,並表現功夫,內餡非常飽滿,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十五夜各地的獅陣也一起出動,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謎有關元宵節的由來,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

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五)舞龍舞獅

全國各地在元宵節都有龍燈,然後闔家團聚,又稱上元,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為虔誠,其目的在驅邪祈安。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祈求賜福,我覺得蠻好吃的耶,你也可以上網搜尋卦山燒就可以找的到羅

元宵節提燈籠是象徵著什麼?

7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80尺的彩燈及100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關於燈籠的產生,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裡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象徵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古代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只要去御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御酒」,作為紀念。賞花燈時,會有燈謎供人們猜,猜對有獎。

元宵節除了賞花燈的風俗外,還有騰龍舞獅、踩高蹺、唱戲、吃元宵等。

提燈籠的元宵節的習俗

8樓:我是龍的傳人

提燈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綵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

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燈籠植根於漢族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漢族勞動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願望,美化節日環境的作用。

關於提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

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元宵節的由來是什麼,元宵節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 試燈 十五日夜為 正燈 民間要點燈盞,又稱 送燈盞 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

元宵節有什麼來歷,元宵節的由來是什麼?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 試燈 十五日夜為 正燈 民間要點燈盞,又稱 送燈盞 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

胎教故事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胎寶寶陪伴著準媽媽度過了幾個中國傳統的節日呢?快跟小寶寶講講元宵節的來歷吧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入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