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資治通鑑》不屬於二十四史

2021-03-05 09:20:56 字數 5232 閱讀 7556

1樓:匿名使用者

編年體,是按時閒順序敍述歷史的著作體裁,因其為中國最古老的著史體裁,故《隋書·經籍志》稱之為"古史".

編年體由周代史官於公元前841年前後創體,《左傳》完善其體例,荀悅《漢紀》創斷代編年體,司馬光成通史編年體.其他的編年體史書,還有綱目體,起居注,日曆,實錄,東華錄等.

先秦編年體史書流傳至今的,有《春秋》,《左傳》,《竹書紀年》(輯本)等.斷代編年史,是寫一個封建王朝興亡的歷史著作,如東漢荀悅《漢紀》,明談遷《國榷》等.編年體通史著名的有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清畢沅《續資治通鑑》等.

綱目體以編年為序,簡記大事為綱,補充注說史事為目.有宋朱熹《通鑑綱目》等.起居注,是記錄帝王言語,行動和居止的專書,周代始創.

時政記,是宰相執政關於朝廷君臣議論軍國要政的記錄,武周時始創,明代廢止.日曆,是由史官根據起居注或時政記等所記雜事,稍加潤飾彙編而成的資料書.唐順宗時所創,明以後廢止.

實錄是在新皇帝即位後,由國史館根據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時政記,日曆等資料,重新彙編,撰修成的前皇帝言行及一代大事的編年史長編.自北涼劉昞《敦煌實錄》創體,唐以後成為定製.東華錄,清乾隆閒蔣良驥創體,是根據實錄和其他檔案,公文,邸報所寫的朝廷大事摘要.

起居注,實錄等官修編年體資料書,雖不無諱飾篡改,但因其篇幅浩大,材料詳明,而有著珍貴的價值.

編年體史書,以事系日,以日系時(季),以時系年,對了解一代興亡大勢,很為方便.但歷史事件自醞釀,發生至結束,往往延及數月乃至數年,編年體史書諸事雜陳,從中人們難以稽其首尾.為此,自《左傳》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帶敍後事的方法,以彌補這一缺陷.

另外,這種體裁以時閒為中心,對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敍述多過於簡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無法寫入書中,這些都影響了編年體史書的使用價值.

紀傳體是一種史書的體裁,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它最重要特點是突出了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傳紀為中心內容,把記言和記事進一步結合起來。從體裁的形式和結構上看,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史表和史論的綜合。

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稱紀傳體。紀傳體史書的創立者是司馬遷,《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紀傳體寫成。

其實就是因為《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史書,與《二十四史》的紀傳體

不同,所以不能列入《二十四史》。

雖然《資治通鑑》是精品,也沒有辦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史書,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過同意你的看法,資治通鑑寫得非常好!

3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 而且 寫的好和是不是24史沒有直接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而且是帝王學。與24史無聯絡。

5樓:夢幻冰檬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屬於二十四史

6樓:匿名使用者

它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不是某一朝代的斷代史,這和二十四史有本質的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那探花說的對^_^

24史都是某個朝代的歷史,而且都是記傳體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十二四史」是繼承《史紀》的傳統,其寫作手法是「紀傳體」,也就是「二十四史」的所有作品都是紀傳體史書;而《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其體例與「二十四史」的傳統寫法不相符,因而不屬於「二十四史」。

9樓:象江之畔

2樓說的什麼東東啊。

那有寫得沒有他們好慘遭淘汰的,你看過資治通鑑沒有。沒看就不要亂說。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二十四史只有二十四部,資治通鑑沒有它們寫的好,慘遭淘汰

11樓:曲終人未散

5樓助理說話要留點面子嘛 人家好歹是個秀才

為什麼《資治通鑑》不是二十四史之一?

1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二十四史,包括那基本書,記述時間多長,資治通鑑亦然。

下面分別介紹,會很長,要有耐心哦。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2023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樑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司馬光(2023年11月17日-2023年),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卒於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歲。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舉薦興國之才——黃中庸(1030-1110),字長行,號軍城居士,北宋文學家,政治家。

福建興化軍城西驛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號其故居尚存)黃太常寺卿第。北宋景佑甲戌進士大理寺評事黃寵之子。黃中庸從小受到其父宋進士寶文閣大理寺評事黃寵的薰陶,學習刻苦,勤奮上進,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第一即會元;經殿試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即傳臚。

以司馬光溫國公論薦,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二十四史

我國的史籍浩如煙海,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當首推二十四史。

可是,我們有時候說二十四史,有時候說二十五史,還有說二十一史的時候,倒底有多少「史」呢?

原來,無論是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都是對官修的歷代史書的總稱。明朝時,人們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明史》行世,人們就把它與「二十一史」合稱「二十二史」。

此後,人們又把《舊唐書》併入其中,合稱「二十三史」。

史書中有一個很有名也很有價值的《舊五代史》,已經散失了。在乾隆年間,學者們主要依據《永樂大典》,又把《舊五代史》輯錄整理成書,經乾隆皇帝欽定,與「二十三史」合稱「二十四史」,成為過去傳統史學領域中的「正史」。這樣,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史就正式形成了。

到了**,人們又把《清史稿》容納其中,於是,二十四史就又變成了二十五史。

所謂新史稿,是指二十四史以外的兩部紀傳體史書——《新元史》和《清史稿》。從《史記》到《明史》,這二十四部「正史」記述了中國自古代黃帝到明朝的漫長曆史。在二十四史之外,還有兩部比較重要的史籍,一部是**初年由柯劭忞編撰的《新元史》,糾正了舊《元史》中的一些謬誤,補充了一些重要史實。

2023年北洋**大**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為「正史」,與舊有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另一部是趙爾巽編撰的《清史稿》,529卷,紀傳體清史未定稿,把二十四史沒有包括的清代歷史,做了比較完整的整理,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中華**之前的中國歷史長卷,因其為未定稿,故未列入「正史」之中,但也有人將《清史稿》與上列二十五史合稱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記錄了從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直到清朝滅亡大約5,000年的歷史程序,構成了一個前後銜接、連續不斷的整體。

由於歷代王朝的君臣和史學家都十分重視「以古為鑑」,因此各朝代史家修史的動機不盡相同,但在要求寫出歷史上的治亂盛衰、得失成敗的真象,不使事實湮滅上,卻有著基本的共識。司馬遷開創的「秉筆直書」是《二十四史》的主流,曲筆作史受到後人的唾棄,所以《二十四史》各史中的本紀部分,逐年記載每一代皇帝在位時的軍國大事、社會變化、人事活動,以至大自然的變化,順序連貫起來就成了一部相當完整的中國歷史全紀錄,這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在中國浩如煙海、多種體裁的史書中,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居於各種史書的首位。到清朝乾隆年代編輯《四庫全書總目》時,以紀傳體史書記述的內容為正統歷史,並詔定《史記》至《明史》二十四種史書為「正史」;自此以後,「正史」便成為《二十四史》的專有名稱。

《二十四史》的內容包括了從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直到明朝滅亡大約

四、五千年的歷史,構成了前後銜接、連續不斷的整體,是中國古代歷朝「正史」的總結,也是中國古代史學的卓然成果。

請教二十四史,請教二十四史與資質通鑑先看哪個好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梁書 唐 姚思廉 陳書 唐 姚思廉 魏書 北齊 魏收 北齊書 唐 李百藥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隋書 唐 魏徵等 南史 唐 李延壽 北史 唐 李延壽 舊唐書 後晉...

二十四史是哪些,二十四史包括什麼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 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 史記 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 二十四史是 古代二十四部正史 總稱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

毛澤東為什麼不評點康熙?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內嗎

二十四史是史記至明史 事實上 由於清史稿水準較差 一般認為新元史取代清史稿作為第二十五史 尤其一些老一輩學者執此見解 二十四史抄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