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寫怎樣的景色

2021-03-05 09:20:54 字數 5554 閱讀 6833

1樓:匿名使用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

首先是色彩美。

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係。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

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

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

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

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

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

「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地面 這兩個本來並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並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

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

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這裡,後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後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裡……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裡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裡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2樓:

則描繪了碧水與遠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界限模糊的景象。先把視線引領至水天相接之處,再從天水相接返回,塔樓上下渾然一體,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與永恆。這已是人的視線所能涵蓋到最遠的地方了,天地悠悠的無限空間的意象已盡在胸間。

天上佈滿晚霞,天空中一隻大雁飛過。秋天的水與廣闊的天空相接,呈現出同一種顏色。組成了一幅天地渾然一體的波瀾壯闊的畫面。

從「落霞」中,我們也不難體會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那種人生感慨。詩人放眼川原,秋景澄澈,秋意深濃,思接千里,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思緒追逐著落霞孤鶩,淡入了秋水長天之中。如果沒有怡然明淨的心靈,又如何寫出這天然和諧的景色呢?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韻律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地起伏,**於天地運動變幻的自然之靈,而在每一個高潮上又散逸出許多細碎的浪花和風情,使人品賞不絕。該句因為對偶的文字此開彼和、此收彼放,聲音抑揚頓挫,顯得節奏鮮明、和諧悅耳。不僅詞語相對而出,平仄起伏講究,其抑揚之美,看似隨心所欲,其實技藝嫻熟於起轉迎合之間。

正因為文字舞蹈與**變化的巧妙銜合,造就讓讀者心遊遐想之外的審美神工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思。王勃在描寫登樓遠眺之景時,選擇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頃刻」,從這一頃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描繪了一幅優美之景。抒發的真摯感情使讀者如同看到了詩人自身的形象。

在「勝友如雲」、「高朋滿座」的氛圍中,詩人意氣風發,搦管磨墨,扶欄遠眺,但見晚霞滿天,贛江澄澈,孤鶩高飛,好一幅層次分明滿目皆美的晚秋夕照圖!境由心造,絢爛之景蘊含的了「只是近黃昏」的慨嘆?,還是「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綜觀全賦,詩人傾抒的是「懷才不遇」的無奈,但並不消沉。晚霞長空亙古長存,而孤鶩只是一個匆匆過客。詩人「窮且益堅,人生何其曠達!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僅描繪了一幅美而真的深秋夕照圖,更是詩人寬廣的胸襟、曠達的人生觀及心靈悸動的真情流露,是詩人自身形象的「對映」,使讀者與年輕詩人的心旅共舞。不知是滕王閣成就了王勃,還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閣,總之,得之於生命血墨而成的《滕王閣序》,寫出了氣象萬千、如夢如幻的唐代大景緻,寫出了初唐人的雍容放達和雄渾豪邁,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少年壯志和青春之歌!

3樓:鬱茵孝靜雅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是滕王閣序》中的詩句.

滕王閣坐落在南昌贛江東岸,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作為初唐王勃盛讚滕王閣的佳句,與唐代崔顥吟詠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宋代范仲淹慨嘆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享文采、意妙之奇。

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閣以其封號命名。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滕王閣屢次重建,有不少人以為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文字魔力的驅使。

王勃的筆墨,確乎具有超越時間的傳世力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強大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

我以為王勃在落霞孤鶩齊飛的動景中,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同樣,秋水長天一色的淡然中,也是充滿天地間生機的湧動。如果王勃沒有怡然明淨的心靈,又如何寫出這天然和諧的景色呢?

本來,靜默是一種特殊的永恆。王勃卻發現落霞不落寂,孤鶩不孤獨,「落霞與孤鶩齊飛」作為一種發現、一種定格,把靜中之動、寂中之歡,寫成了一句絕唱。在這裡,王勃特別著筆於大自然的意妙、博遠、浩渺,通過彩霞飛縷、孤鶩爭翅,表達經緯交錯相攜、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麗流動變幻的萬千氣象。

「秋水共長天一色」,則描繪了碧水與遠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界限模糊的景象。先把視線引領至水天相接之處,再從天水相接返回,塔樓上下渾然一體,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與永恆。這已是人的視線所能涵蓋到最遠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無限空間的意象已盡在胸間。

有哲人說過,「心靈裡沒有**,決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韻律是內在的,不能發現這種**韻律就是一個詩的門外漢。具體來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樂感,是一個高潮一個高潮地起伏,一浪未平又起一浪的,它**於推動天地運動變幻的自然之靈,但在每一個高潮上又散逸出許多細碎的浪花和風情,反過來給大自然的高潮詩章鍍上美麗的金邊,使人品賞不絕直至著迷。從聲音方面來說,該句因為對偶的文字此開彼和、此收彼放,聲音抑揚頓挫,顯得節奏鮮明、和諧悅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僅詞語相對而出,平仄起伏講究,其抑揚之美,如同衝浪運動員在波峰浪谷間輕盈起降,表面看似隨心所欲,其實技藝嫻熟於起轉迎合之間。正是因為文字舞蹈與**變化的巧妙銜合,造就讓讀者心遊遐想之外的審美神工。反覆誦讀,機杼自出,泱泱華夏詩國能成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句,大概源於王勃「詩為心之音,歌為口而吟」吧。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描寫怎麼樣的景色

4樓:遊戲的人摩羯

王勃在copy落霞孤鶩齊飛的動景中,又勾勒出bai一幅寧靜致遠du的畫面;同樣,秋水長天一色的淡zhi然中,卻又是充滿天dao地間生機的湧動。如果王勃沒有怡然明淨的心靈,又如何寫出這天然和諧的景色呢?本來,靜默是一種特殊的永恆。

可王勃卻發現落霞不落寂,孤鶩不孤獨,「落霞與孤鶩齊飛」作為一種發現,一種定格,把靜中之動、寂中之歡,寫成了一句絕唱。在這裡,王勃特別著筆於大自然的意妙、博遠、浩渺,通過彩霞飛縷、孤鶩爭翅,表達經緯交錯相攜、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麗流動變幻的萬千氣象。 「秋水共長天一色」,由把碧水與遠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界限模糊,先把視線引領至水天相接之處,再從天水相接返回,上下渾然一體,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與永恆。

這已是人的視線所能涵蓋到最遠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無限空間的意象已盡在胸間。

5樓:章佳全黎汝

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

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回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答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係。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

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

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6樓:韓琴

此句描繪了滿天的晚霞與孤鶩融合在一起好像在共同飛翔,秋天的三江五湖之水在遠處與天際融為一色。十四個字就描繪出一幅極生動的山水畫。

該句出自唐代王勃所作的駢文名篇《滕王閣序》第三段,全段原文如下: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白話文釋義:開啟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放眼遠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迴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歎。房屋排滿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隻佈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

雲消雨散,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陽的水邊。

擴充套件資料

此句是《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該句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

畫面和諧,美不勝收。再次,巧化成句,別出新意。

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

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

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被盪開後,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什麼意思

唐朝詩人王勃在一首 滕王閣序 中,有兩句令人拍案叫絕的佳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 對 秋水 孤鶩 對 長天 對仗工整貼切。秋水長天,水天一色,兩相襯映,落霞流金,孤鶩凌空,意境開闊高遠,情致深婉飄逸,充滿了喜悅 歡暢 曠達的意蘊和情調。這是一幅大自然和諧 優美相融合的秋暮水墨畫面,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啥意思

名句精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潘洪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出自王勃的 滕王閣序 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 錯覺表達例談 分析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句中利用視錯覺,巧妙的表達特定場景下的特定感覺的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什麼意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化用庾信 馬射賦 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 當句對 的特點。日本遣唐使抄寫版為 落霞與孤霧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版有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