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為什麼愛說中啊

2021-03-05 09:20:09 字數 4664 閱讀 7817

1樓:辦公男人

其實,「中」是一種認可,是一種文化,也是一個地域性的人文歷史傳承。這個「地域」,就是華夏人文歷史上最早的「中國」。

「中國」之名,**於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國」的簡稱。「中國」之「中」字,不僅是華夏「太極」、「五行」等樸素唯物主義理論組成的核心內容,也是對華夏文化發源的最高和集中表述,更是對現代「中原」、「中華」最早產生地理方位的歷史傳承和認定。三皇五帝等華夏先祖把最早共同居住的「中國」傳承給了「中原」河南,「中原」河南又將其傳承給了大「中國」。

可見,「中原」是「中國」人文歷史的傳承地,是現代中國人文歷史的核心地區和發源地。

因此,河南人說話離不開「中」字,生存觀念捨不得「中」土。他們把「中」視作自己民族的根,文化的根,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中」文化觀念也影響整個中華民族,即便是海內外的炎黃子孫,也在苦苦尋覓自己「中」文化的根,因為這裡是他們先祖的故土,也是他們世代皈依的精神家園。

但是,這個「根」自商末周初時期被遺失了,以至於讓當時追求理想、文化和道德的赤子們在精神上感到十分不安。商代末期的西伯侯姬昌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姬昌,後稱西周文王,他雖居住在陝西岐山「少陰」之地,卻念念不忘先祖的「中」土,臨死之前還為次子周武王姬發留下遺言:

一定要找回「中」,回到夏代先祖后稷的故鄉「中」土。這個遺言,就是清華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先生最近組織破譯的清華簡《保訓》。

「中國」之「中」,也指「**」,是「太極」、「崑崙山」、「五行」中的一個方位名稱,代表「東西南北中」的「中」,「金木水火土」的「土」,「青赤白黑黃」的「黃」,也是天象中「天一」、地形中「泰一」和氏族領袖「帝一」天、地、人合一之處。

這裡又是古人記載四時所交,風雨所會,陰陽所和的皇、帝、王建都之地。西周公旦在《周禮·大司徒》中記載說:「地中(也指中國),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

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其中「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之地,便是「太極」的發源之地。

「中」還是「三皇五帝」的居住地「崑崙山」,是華夏人文歷史最早的發源地「太極」,以及「五行」「中、土、黃」等「**」之位。在「中、土、黃」稱帝的氏族領袖被稱作「黃帝」;在「中」流經的濁水稱作「黃河」。「黃帝」、「黃河」之「黃」字由此而來。

這裡的「崑崙山」,並不是中原地區最高的山,卻是華夏人文歷史發源最早的山,又稱「神仙之山」,「萬祖之山」、「父母之山」、「天地之山」、「陰陽之山」等等,也是「四海」、「五嶽」、「四瀆」、「九州」、「九天」、「中冀」、「天齊」、「荊楚」、「夷魯」等文化的最早發源地。

「崑崙山」地處東部日父「考」地(蘭考古考城)與西部月母的「敝(妣)」地(鄭州東古城)之間。黃帝出生的軒轅丘在「崑崙山」東部羲和佔日(開封古陳、留)與西部常儀佔月(中牟魏王臺)的**對稱位置。中國最早的「道教」發源於這裡蘭考縣西部的「白雲山」、開封縣北部的「蒼梧山」和開封「大梁」之地,並以「太極」圖為標誌。

古《易》書《歸藏》記載這裡「有白雲出自蒼梧入於大梁」。

「崑崙山」也是戰國時期《尚書·禹貢》記載的「華陽黑水惟梁州」之地。其中「華陽」,在開封縣萬隆鄉仰韶文化遺址、古「華陽寺」一帶,後遷往鄭州南部的「華陽」古城;「黑水」,為原陽西北黑陽山流經封丘北部的「黑水」;「梁州」,為南北朝時期,東魏在開封浚儀設立的「梁州」,位於華陽、黑水兩地之間。

上古時期的軒轅氏最先在這裡築建五個城邑,選擇中間一城作為帝都,並在此胙(祚)土封氏 。因而此地至今仍有「封丘」(歸屬今新鄉)、「胙城」(歸屬今延津)的地名存在。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

「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所以,黃帝軒轅丘,又稱「軒轅樓」(在今開封北約8公里處),為黃帝「五城十二樓」之一。黃帝在「軒轅樓」北部的「封丘」(又稱荊山、景山、方山)鑄鼎後羽化昇仙,被稱為「玄圃真人」。

「玄圃」被道教認作是「道家仙地」,在開封、中牟、封丘一帶的崑崙山上,因這裡古代一地多名,又稱「苑圃」、「原圃」、「縣圃」、「圃田」、「懸圃」等等。

「太極」、「崑崙山」、「五行」的產生,與「三皇五帝」、「帝一」、「**之國」、「中土」、「黃帝」、「天地之中」的發源同在一地,具有地理上的不可分割性。「天地之中」,即「天下之中」,是「太極」和華夏先民最早的發源地。華夏先民用圭表測景的方法傳承著尋找「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現代人完全可以仿照古人的器具和方法進行測量、認定。

我們之所以不同意「**之國」,即「天下之中」在洛陽、登封一帶的原因:

一是有些人引用記載「天下之中」的史料難做依據。據西漢劉向整理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戰國策·卷五·秦三》記載:公元前271年(秦昭王三十六年),魏國人範睢投奔秦國,向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謀霸「中國」的策略,主張將魏國國都大梁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因為「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

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

由此可見,「楚趙」並非「中國」天下樞之地,《戰國策》僅僅將韓、魏交界之地的開封、中牟一帶視為「中國」,將魏國國都大梁,即開封視為「中國」的心臟地帶,處於天下的中樞位置,而成周洛陽沒有被提及是「中國」之地,也非「天下之樞」。

目前,發現一些人引用記載洛陽為「**之國」,即「天下之中」的史料僅出自漢代之後。據漢代司馬遷《史記·劉敬傳》記載:「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雒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

」北宋晚期文學家李格非說:「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嚴阻,當秦隴之噤喉,而魏趙之走集。」

這些記載與周公卜洛後的「**之國」,即「天下之中」存在因果關係,實則源自西周時期。只是明明周公卜洛的「天下之中」洛陽、登封之地已經昭告天下,況且東都成周也世人皆知,可戰國時期的範睢為何對東周王朝洛陽為「天下之中」視而不見,偏偏把地處韓、魏之交的開封、中牟一帶說為「中國之處」、「天下之樞」。這至少說明成周洛陽、登封一帶和開封、中牟一帶的「中國之處」、「天下之樞」、「天下之中」是並存的,而且還有陝西的黃帝陵,河南靈寶的黃帝鑄鼎昇仙地、新鄭黃帝軒轅故里等「天地之中」並存的現象,不知哪一個是「三皇五帝」真正的「天地之中」。

因此,出現了亂說紛紜,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

二是周公卜洛所定「天地之中」已被唐代否定。據戰國時期《詩·大雅·民勞》記載:「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詩·小雅·六月序》也記載:「《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這裡並沒說明「中國」在何處,但依據「以綏四方」、「四夷交侵」之地的記載,開封符合「四夷交侵」、「四方」、「四戰」、「中繩」之地的特徵。

據西晉陳壽《三國志·高柔傳》記載:「(高柔)謂邑中曰:『今者英雄並起,陳留四戰之地也」。

其中「陳留」,即開封,自古被視為「子午」、「卯酉」二繩(線)中部交合的「中繩」,即「四時之所交」之地。

西周時期,洛陽、登封一帶「天下之中」的存在是一個事實。據考證,「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2023年陝西寶雞縣陳倉區賈村鎮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何尊》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

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大意是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一般認為,銘文「中國」,是指周公旦卜洛測定的「天地之中」,即成周,即今天的洛陽一帶。

周公卜洛測定「天地之中」在洛陽、登封一帶也是一個事實。周公旦測定「天地之中」的方法和依據,在《周禮·大司徒》中有記載:「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我們分析認為,周公旦所記載的方法和標準,應該是從華夏先民傳承下來的經驗總結。西周遷徙到洛陽、登封一帶的「天地之中」,是實現周文王在清華簡《保訓》遺願中要求周武王「求中」、「歸中」,即迴歸「三皇五帝」「**之國」祖地的具體行動。

但是,周公旦對測量「三皇五帝」「**之國」,即「天下之中」的正確方法和選擇,卻遭遇了測量技術誤差過大帶來的嚴重後果,導致在洛陽、登封一帶的所選擇的「天下之中」,與華夏人文歷史上實際存在的「天下之中」直線相差約260裡。儘管在當時科學技術水平比較落後的情況下,這一誤差容易被後人理解和寬容,但遺憾的是,這一重大歷史文化傳承失誤直到大約2023年後的唐代才被發現。

公元724年,唐代開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太史監南宮說在登封陽城測晷(日影)長一點四八尺弱,夜視北極出地高三十四點四度;在開封浚儀嶽臺測晷長一點五尺微強,極高三十四點八度。從此,唐代才將這一重大歷史文化傳承失誤撥亂反正,並將周公旦卜洛誤定的登封「周之地中」,改變為開封「唐之地中」。

雖然「天下之中」被糾正過來了,但是「天下之中」所包含的「三皇五帝」、「帝一」、「崑崙山」、「**之國」、「中土」、「黃帝」、「軒轅丘」同為一地的華夏人文歷史內含,卻沒有從根本上回歸開封崑崙山一帶。這也是自西周以來,洛陽、登封、汝南等地被稱作「天下之中」的歷史原因,也是三皇五帝帝都、陵墓分散各地,無法辨認狀況出現的必然結果。

這一歷史誤判的慣性,延續至今已有三千餘年,給華夏人文歷史研究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它使華夏民族形成了一個、或多個「三皇五帝」、「帝一」、「崑崙山」、「**之國」、「中土」、「黃帝」、「天地之中」等人文發源中心,誤導夏、商、周斷代工程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迷茫狀態,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河南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區」明顯缺乏華夏曆史發源的系統理論指導,也難以在地理上對華夏人文歷史發源地進行定位。在此種情況下,即使打造成一個所謂的「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區」,也難以讓天下的炎黃子孫信服。

對此,開封歷史工作者依據開封華夏人文歷史資料進行了深入發掘,由鄭州大學社出版了《鴻荒開封》一書,並用戰國時期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穆天子傳》原文新解作旁證依據,較為系統地解決了「太極」「崑崙山」、「三皇五帝」、「帝一」、「**之國」、「中土」、「黃帝」、「天下之中」等華夏人文歷史的發源問題,終使河南作為華夏人文歷史發源地有了較為系統的理論依據,也為河南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區」核心地區提供了一個地理座標。

總之,河南人說「中」,傳遞的是華夏先民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資訊,弘揚的是上古時期「太極」、「五行」及其「中、土、黃」等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印證的是三皇五帝「**之國」發源於崑崙山,即開封、中牟、封丘一帶的重要歷史。

「中國」的「中」文化,正在開封、中原、中華神州弘揚,不僅會在河南人、華夏炎黃子孫的口中傳誦著,並將永遠銘記在他們的心中。

河南人為什麼會被歧視為什麼要歧視河南人?

河南人自古以來認為害人不害己 殺人不償命 騙錢不犯法 這種素質在你們河南確實有很高的境界 全國犯罪率最高的就是河南 又對他們莫可奈何 哎 為我們死去和被騙過的同胞們深表同情 唔,就像談起索馬利亞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家家戶戶是海盜的錯誤印象一樣,很小一部分河南人在外出務工時給人很差的印象,但是這種名聲卻被...

河南人真的不壞啊,雖然很多人都說河南人很壞,但是我接觸了幾

都有好人壞人,隨便定義那部分人壞真的很不公平。一般交友都和自己類同,相信你也是個善良的人 我是河南人 我給你解釋解釋 為什麼大家都說河南人壞 理由很簡單 我們不是壞 我們是太窮了 有錢的太少了 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河南位置不好 離海太遠 沒有出口的渠道 所以招商很難 跟 上海 天津 湖南 這些離海近的...

河南人喜歡吃什麼,請問河南人喜歡吃什麼?

喜歡吃開復 封菜 河南燴麵 糊辣湯 還有小制籠包 可別小看它們 它們可比城市裡賣的 大魚大肉好吃多了 我現在在江蘇 沒吃過一頓 舒服的,相當不得勁 哎 懷念家啊。我特別喜歡吃 蒜薹炒肉絲 和 豆角 還有菠菜 韭菜炒雞蛋,相信河南人的味道跟我是一樣的,因為我就是河南人。嘿嘿!胡辣湯 燴麵 小時在家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