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括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中華文明未曾中斷的原因。

2021-03-03 20:27:35 字數 4582 閱讀 2411

1樓:掌景無限

三皇五帝bai------部落聯盟

夏商周--------國家雛形

du春秋戰國-----思想爆zhi發

秦-------------法治天下

dao漢------------ 儒治天下,中國專主流思想及主屬要民族形成即中華文明之始!!!!!

三國兩晉南北朝——佛家思想的流行

隋唐---------中國式君權治權制度(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形成宋------------文化的總結期,崖山之後無中華!!!!

2樓:匿名使用者

三、探源工程的基本經驗與前瞻 由於中華文明的形成是一個極其複雜深刻的過程,隨著探源工程的進展,我們在不斷獲得新收穫、新認識的同時,也不斷提出更多的

中華文明未曾中斷的原因。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它的長期發展與演進過程中,由於歷代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推動和思想家們的概括提煉,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高水平的文化形態,它既具有文明與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質。今天,要成功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就要對中國先進文化的母體一一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

從整個世界文明與文化發展的歷史來考察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強處。這些優勢和強處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深遠的凝聚功能

就世界範圍而論,中國古代文化雖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卻不是起源最早的。但在世界所有古老的文化中,只有中華文化是從未間斷過的文化型別,它歷經數千年內憂外患,一直儲存、延續、發揚光大到今天。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許多優秀的文化形態因為異族的入侵而中斷。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希臘、羅馬文化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斷沉睡了上千年;埃及文化則因入侵者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貌, 曾一度希臘化,後又羅馬化,再後又伊斯蘭化。惟有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延續力。

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從外部原因上說,這是由於與外界相對隔絕的大陸性地域、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格局、宗法社會組織結構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生存系統。但主要的原因則是源於內部,即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所蘊含的多樣性的生機力、統一性的同化力、包容性的融合力、倫理性的親和力、變易性的創造力和民族歷史意識的延續力等,構成了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之源。

中華文化在這強大生命力的延續中,又表現出極強的同化力和凝聚功能。中國傳統文化是倫理型別的文化,倫理性是其基本特徵。這種倫理性固然具有負面的消極影響,但深深地積澱在國人意識中的一些倫理觀念,如尊師孝親、修身自律、務實奮進、勤勞節儉等,無疑在鑄造國人靈魂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併發生著久遠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性所造就的認同感和親和力,至強至深。這種認同感和親和力體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越地域、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它使海內外華人能夠產生「血濃於水」、「親不親故鄉人」的共同情感。

無論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都有「同根共祖」的民族觀念。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許多人已在異國他鄉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但他們沒有被完全西化,他們的文化臍帶,仍然與中華母親血肉相依。在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之中,未曾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仍保持著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有著與國人相似的價值追求。

這說明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及行為準則,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感召力,它代代承傳,無時無刻不在制約和影響著炎黃子孫,在廣袤的土地上展示了精神文化的共同性,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強大的中華民族凝聚力,既是一種熾熱的強烈的民族情感,又是一種自覺意識和冷靜的理性思考。它使本民族的每個成員對自己民族、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對其前途和歷史命運有深刻的認識和崇高的責任感,這激勵著人們為民族和國家的強盛努力奮鬥、無私奉獻。

二、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強大的整合功能

中國文化在其發展的歷史程序中較早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考古資料證明,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本土文化源於遠古時代,從那個時候起,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漢字及其音義系統,而且還以方塊漢字為載體獨創了自己的哲學、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文化思想體系,形成了華夏民族獨有的禮儀典章制度、風俗習慣和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了鮮明的特質。但中國傳統文化又不是一個封閉的文化系統,而是一個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融會貫通性的「多樣一體」的文化,既涵化著中國境內各民族的文化,又吸收著多種外來文化,是長期以來在同異質文化的碰撞激盪、選擇融合、吸收借鑑、「和而不同」中發展起來的,是多種文化陶鑄積澱的結晶。

在吸收各種外來文化時,中國傳統文化主體具有自覺的主動意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影響、改造物件。從歷史上看,每當一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國,大都逐步走向中國化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並在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經過幾百年的改造與吸收,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

中國傳統文化完全消化了外來的印度佛教文化,並吸取其思維方法而形成了嶄新的學說——宋明理學。不僅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對佛教的吸收與改造遠遠超出宗教的範圍,廣泛地滲透到文化的各個領域,如語言文字、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天文、醫學、建築乃至民俗等,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印度佛教如此成功的吸納,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充分開放性、高度堅韌性和善於消化的能力,表現了中華民族強大而鮮明的主體意識,即以我為主、兼收幷蓄,實現了成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文化自其發生期始,就呈現出多樣性和區域性的特點。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於地理環境的複雜多樣。中國歷史上的疆域極為廣闊,各地的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物質條件,使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

正因為如此,中國文化必然會呈現出多元化狀態。其次,緣於中華民族血緣成分的複雜性。作為漢族前身的華夏族,並不是由單一的部族發展而來,而是在許多部族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

民族既非單一,文化也就不會是單元的。民族血緣的複雜,是形成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勵性與動態的延續、創新功,能

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觀念潛移默化,業已積澱為國民的普遍心理因素,規範並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種肇始於過去融透於現在直達未來的意識趨勢的存在,是煥發人民為祖國統

一、民族昌盛、國家富強而奮鬥的精神源泉,具有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能動作用。正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思想精神,持久地激發著我們民族的活力,形成了可貴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如「和」的觀念在凝聚中華民族中一直起著偉大的作用,從而使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保持了統一和完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代表著興旺發達、繁榮昌盛,因此中國的士大夫集團大都將建立一個和諧統一的社會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中國古代文化的主要代表儒、佛、道、墨四家都不約而同地以建立一個和諧統一的社會為己任。經過幾千年來歷代思想家們的不斷努力,「和」的觀念已經輻射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

治國安邦強調「和睦興邦」、「和平共處」,治理家園講究「家和萬事興」,為人處世恪守「貴和持中」的中庸之道,人生修養要達到心平氣和的境界。正因為這種「和為貴」的思想為全民族所普遍認同,由此鑄就了國民的整體觀念和協同精神。個人服從集體、小我服從大我,早已成為潛藏在人們心中的行為準則。

這種整體為上的行為準則。固然曾經被封建統治者利用來為其鞏固既得利益服務,但從整個民族的思維路向和實際社會效果來看,它對於孕育人民群眾的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對於培養以國家民族利益為上的思想風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深深積澱於整個民族心理的民族精神所產生的持久的精神激勵性,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不竭的動力。

中國傳統文化比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更大的連續性。這個連續性就是一個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變化過程。中國傳統文化富有宇宙創化流衍的信念,實際上就是對人的創造能力的肯定。

在創造不息的宇宙精神的感召下,人類能夠日新其德、日新其業,創造出富有日新之盛德大業。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內蘊著的變革性所產生出的無窮創造力,才使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迭起,綿延不絕。一部中國文化史,就是一部文化變革與創新的歷史。

先秦時代,從周人對前人的文化維新,到孔子對周禮的重新闡釋;從孟子對孔子思想的深化與發展,到荀子對先秦百家爭鳴的學術總結與融合,都體現了連續性與變革、創新性的統一。至於秦漢之後,文化思想的變革與創新更是不勝列舉。舉其大者,如漢代董仲舒是在儒家之外吸收了陰陽、道、法等思想後更化了儒學;宋代朱熹則通過整合儒佛道而創新了儒學,等等。

這些整合中的創造既包含對本土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同時也包括吸收與改造外來文化使之中國化。這說明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是靜態的存在,它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知識系統,是在不同時代延續、變化和發展的。在與時俱進的變革與創新中,中國文化將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上:

因為在古代,中國的東邊、南邊是大海。西南山地後面的東南亞雖然自然條件比我們優越,但地域狹小,難以發展成大國。西邊、北邊都是難以逾越的高原、荒漠,養活的人口有限,雖然面積能發展成大國,但由於降水量少、氣候嚴酷難以持續。

文化上:

這是決定性的因素。

中國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及適宜的氣候、高產量的平原、先進的耕作方式,形成了眾多的人口,雖歷經五胡亂華、蒙古、女真三次血腥**及秦末、漢末、唐末等人口嚴重減少的內亂,還是頑強地挺了過來。

中國文化還強調中庸、平和。在被好戰的異族統治其間,由於以農耕為主要職業,人口損失遠比以戰士為職業、互相征戰不休的蠻族損失少,少量剩下的蠻族被文化遙遙領先的富庶的漢族所同化。漢族堅持強力**、有限擴張的國策,沒有大量消耗國力。

我們的人種、文字、文明從未中斷過!除希臘外,其它地區的人種、文字、文明均已消失了!(希臘有很長一段亡國期,從被羅馬統治後,直到19世紀才擺脫土耳其統治復國成功,儘管文字、文明未消失)

如何促進中華文化在交流中傳播的,簡要說明促進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的重大意義

1 將中華優 來秀文化源推向世界,有利於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於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更好地維護民族文化.2 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利於吸收和借鑑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取長補短,在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的同時,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

臥薪嚐膽的簡要概括,簡要概括 臥薪嚐膽 的主要故事內容 大概50字左右。 謝謝 速度回我 線上等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後敗受傷身亡,在伍子胥的建議下立夫差為五。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

中華文化 作文,中華文化 600字作文

中華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的人是我們。氣憤的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人給申報為了文化遺產,這不的不說是一種恥辱。如情人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盛行的今天,我覺得作為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更應該巨集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蝕。首先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