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龍鳳紋有哪些特徵,歷代中國古瓷器上龍紋有哪些特點

2021-03-03 23:04:00 字數 5077 閱讀 2053

1樓:北京創典文化

清代的龍鳳抄紋,基本上繼承襲

了明代的格式,但應用極廣泛,在陶瓷、染織、刺繡、漆器。金工、雕刻、彩畫、剪紙等各類裝飾中,均大量採用。有龍鳳合用,也有龍鳳單獨用。鳳有如意高冠、三尾羽、五尾羽或多羽。

清代的龍紋已完全程式化,並賦予了吉祥意義。龍的裝飾形式有多種多樣,有行龍、坐龍、升龍、團龍、蟠龍等;有對龍和子孫龍,有草龍,有柺子龍。

清代的鳳紋,其形象大體與明代相似,只是裝飾更為華美,並組合為吉祥意義。鳳紋與牡丹組合,稱為鳳穿牡丹,寓意幸福美好;鳳紋與百鳥組合,稱為百鳥朝鳳,是廣繡中常見的裝飾題材。

哪位朋友知道清代不同時期龍的造型的特點

2樓:繁星的落幕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龍紋以新的形象出現:這時的龍首變化很大,過去長長的「豬嘴」收縮了,顯得下顎比上顎長。

康熙時龍口形略帶圓,雍正時則顯方形,張口的龍,舌隨下顎伸出,舌尖上卷,不像明初的戟狀,也不像明後期的匕首狀。

上下顎的須,康熙時呈鋸齒狀,以後則分兩邊,或分成兩束長密的羊須狀。上顎鼻翼的兩側,長出特別長而捲曲的須。頭部的角,長而顯直且分叉,比過去顯大,雍乾後期角的分叉則成山字形。

明代龍頭毛是成束的疏毛,呈向上或向後斜上衝勢;這時的頭毛細密成蓬(康熙時還有向後斜衝,後期則向後垂或向兩側分向),為了繪成老龍形,下顎都有細密鬃須。龍的眼睛,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後則顯圓。龍的爪,已不似明代鷹爪,五趾相靠成「風車」狀。

其時的龍爪,拇趾與食趾相距較大,趾甲顯得細小,沒有元、明時的三角形那種鋒利感。

所以,清代龍爪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感。

雍正以後各朝,仿明代龍紋也有,但僅將龍嘴繪成豬嘴,其它則是清代形態。 清末的龍紋,其精神大不如以前威武、健壯,顯得腰硬,老態龍鍾,四肢無力。此外,清末龍紋喜歡襯以火寶珠、火焰紋、朵雲、花卉等。

歷代中國古瓷器上龍紋有哪些特點

3樓:瀟灑網路走一回

在龍紋裝飾方面,元末明初的那種強壯、粗獷、豪邁的龍紋形象,已被萬曆朝洗煉、俊俏、灑脫的風格所替代,龍的形體拉長,身體呈橋形拱起,頭部加大,雙眼突出,上下脣均加長,向上翻翹,鼻端通常被處理成「如意」形,鬃發茂密的向後方飄拂。

4樓:倒薩迪

我國古代陶瓷上出現的龍紋,據考古證實,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時的龍是粗長的蛇身,爪為三趾,頭圓。看看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個屬於龍山文化早期的泥質褐陶盤。

盤內繪龍紋,形狀是蛇身,有麟片,頭小,目微張,上下顎長,舌細長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狀。這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龍紋。

商周時期龍紋形象主要表現在玉器、青銅器皿中。這時的龍紋大致分為二類。一類是我們說的鱗蟲形態的龍,也即是「蛇體形」,身體像蛇,無肢爪,有一首二體形,也有一體二首形。

二里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片中,鼻呈如意狀,頭也像如意頭,比新石器時代的要小,頭部多了兩個卷形角,這是龍角形成的第一階段。

第二類獸體形龍紋,形狀是:張目,有肢有爪,身像獸體,尾巴卷轉。

春秋戰國至南北朝的龍紋,此時期龍紋瑰麗多姿,神人蛇龍的浪漫世界開始出現。這時的龍都是獸體,爪是三趾,細尾而卷,張大口,頭有角呈後卷狀。

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興盛時期,此時龍的形象是:頭似牛首,有須,大耳,細長角對稱,蛇形體,有翼,腳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漢時期的龍紋有「珠聯壁合」之說。

漢以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一個**動盪的時代,龍紋的裝飾藝術基本上還是繼承兩漢時代龍的形狀與特徵,在龍的周圍往往襯以雲朵、花朵,使龍的形象顯得更加灑脫。

唐代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肥為美的審美觀念,此時龍的特徵是:身體是胖美健壯的蛇體;身上以斜方格組成網狀紋鱗片,代替了魚鱗片紋;前腿與身關節處長出細長翼。

整條龍的背脊帶鰭,龍尾像蛇尾,捲曲成s形;龍爪從過去的獸爪變為鳥形,爪甲繪成略彎的三角形,顯得鋒利有力;龍首的雙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顯加深,上顎較長,特別是上脣,長而往上翹起;眼睛從過去的圓眼、三角眼變為鳳眼。

五代龍紋,龍作獸狀,身體粗壯,身上為網狀魚鱗紋,頸細而長,尾似獅子尾,頭小口角深,張口,上下顎長,咀尖似鷹咀,頭有分叉雙角,四肢粗壯有力,三爪。

三國兩晉南北朝至唐朝時期,龍紋少見,多為堆塑,捏塑,範印以及龍首壺等,而且此時的龍紋常常和人物,走獸,花鳥,花紋等堆塑組合使用,與道教,佛教相關聯,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到宋遼朝時期,基本上以堆貼,捏塑,模印為主。龍紋經常會出現在定窯,耀州窯,吉州窯,龍泉窯等窯口。

宋代龍紋的特點是矯健雄奇,看似異常迅猛,龍犄角分叉較早,龍角曲度大,多雲紋環繞,龍嘴大張,露齒,吐舌,眼睛不明顯,龍發龍鬚均為幾縷,飄向腦後。

宋代龍鳳紋在宮廷用瓷上大量採用,民間則不得使用,特別是在定窯瓷器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元代龍紋特色很鮮明,元龍紋龍形蜿蜒細長如蛇,頭比身軀小,頭呈扁長形,上頭鼻樑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兩種。

平整行鼻尖兩側有龍鬚,但是很短,尖挺形則無。

龍光頭無發或者有幾縷飄在腦脖處。

龍張口,露齒,吐舌,額頭高凸,兩眼凝視前方,角和發朝向後方,龍角與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狀如火舌,四足肌肉結實,關節彎曲,爪張而有力。

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罕見。尾部漸細而尖,也有少數火焰狀尾,一部分龍紋腹部呈環節狀,猶如蛇腹,鱗片有多呈魚鱗狀,網格狀,胸部和身軀間繪有火焰狀條帶紋。雙龍戲珠紋珠子比較小。

五爪的明朝的龍紋是在元朝的基礎上發展的,其總體的特徵是龍的形態整體看起剛烈凶猛,龍紋極具威嚴之氣,散發出濃重的皇家氣息。龍爪呈風火輪狀,五趾間距幾乎相等,第一趾與第二趾呈蟹鉗狀,後四爪同向。龍鼻多數上翹,特別是表現在夔龍上,夔龍鼻高翹並且翻轉。

龍發明顯,有一簇清晰可量的長豎發,狀如火焰,有的傾斜,但是很僵硬。鼻端有兩根龍鬚飄揚,少數龍的龍睫毛比較明顯,並且上揚。龍眼睛漸漸的清晰起來。

龍嘴一般,上顎要長於下顎,俗稱豬嘴,龍大多是尖尾,並且五爪龍居多。前期多數龍紋的龍角描畫模糊。

明代早期:龍身比元代要粗大,龍爪如鷹爪雄健有力。龍爪最有特色,猶如鷹爪雄健有力,大有力透紙背之感。

在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上,龍紋題材非常廣泛,不僅有獨龍、雙龍,還有九龍、十龍、團龍等,這些龍在海水中上下翻騰,氣勢磅礴。

明代中期:目光呆滯溫馴得像寵物。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時期,明朝政治日趨混亂和黑暗,統治階級糜財無度,社會矛盾激化,內憂外患層出不窮。

明代晚期:龍紋簡化用筆草率馬虎。這一段的歷史情況是,嘉靖、隆慶、萬曆皇帝即位之初,明朝的政治頗有中興之勢,可惜好景不長。

這段時期,龍紋在瓷器上,以嘉靖、萬曆時期為代表,早期尚能屬陽剛之形,後期則屬陰柔之態,龍身更細長,龍首變小,上顎伸出。龍紋簡化多以平塗方式渲染,用筆草率馬虎的程度歷史上罕見。

進入清朝,清朝的龍紋整體特徵比較秀美,端莊。龍頭的龍發增多,長披髮或者多簇短髮。龍的睫毛形態多樣,不少被畫成倒竹葉形,龍身依然雄壯,但是更顯得平和,沒有明朝龍紋的那種威壓霸氣。

龍爪與明朝龍爪截然不同,第一趾和其他四個龍趾距離較大,特別是第一個和第二個,呈直線型,趾尖比明朝短,非常尖銳,看起來特別有力道

龍的下顎普遍比上顎要長,鼻子也沒有明朝的那麼翹了,比較平整(夔龍紋和羽翼龍除外)。

龍身多為魚鱗片紋,並且腹部多有明顯的環節紋,形似蛇腹,飽滿充盈。

龍鬚大多數向兩側伸展,長且翻轉,乾隆以後,眼睫毛現象普遍。

龍身曲度大,題材有云龍紋,龍鳳紋,雲濤龍紋,海水龍紋,蟠龍戲珠紋,雙龍搶珠紋等其中,蟠龍戲珠紋和雙龍搶珠紋在清代尤為盛行,與民間傳說「龍愛珠寶」相契合,寶珠一般個體較大,狀如火球,尤如火珠。

清朝早期龍的形體和形態具有明朝的遺風,比較威嚴。瓷器上有一些凶猛的老龍怒目而視,龍身健壯,頭骨高高隆起,毛髮蓬鬆,勇猛雄健之態令人生畏。雍正時期瓷器上的龍紋,其栩栩如生之態也毫不遜色永樂、宣德。

乾隆時期,龍的神態變得和善,少了神聖不可侵犯之感,多見於鳳合畫,意為龍鳳呈祥,多二龍搶珠紋。乾隆晚期以後的龍,下顎低垂,狀似威嚴,但實則毫無神韻,感覺上只有一個軀殼,已經沒有了龍的精髓。

清朝中晚期龍紋:狀似威嚴實則毫無神韻。當嘉慶爺從他父皇手中接過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帝國時,悲劇註定無法避免。這個時期的龍紋裝飾更多的是粗劣的繼承前朝,龍爪仿效康乾,龍趾更粗糙。

清朝中晚期大量出現在陶瓷器上龍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划龍舟、比如嬰戲舞龍、龍穿花等,成為玩物,龍已大大失去神聖威嚴,至尊至上的皇權形象也逐漸式微。

清末的龍紋,其精神大不如前的威武、健壯了,顯得腰硬,老態龍鍾,四肢無力。以前的龍盤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時盤曲少了,故腰體有硬直之感,體上的鱗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繪上去,而是繪成網狀,再在其中加上小點。有的更粗糙得只繪網紋不加小點。

龍爪也不像前朝的有骨有肉、骨節清楚,此時的龍爪僅是直直的向左右伸出,沒有動的美感。 中國龍紋圖案各個時期的造型風格是承上啟下,代代相傳,每個時期都有新的發展和各自特點。我們鑑定的時候不要教條,應學習古人的創作構思、裝飾技巧、造型特點,開闊思路。

清代的龍和明代的龍有什麼區別

5樓:繁星的落幕

1、風格不同

明代龍紋及造型粗壯,威武生猛,龍首魁梧,有怒髮衝冠之氣勢。龍趾呈三角形,略微內彎,鋒利剛勁。明中期時龍首扁長,上脣呈如意狀,龍爪緊靠呈風車狀。

明晚期時,仍以游龍居多,龍的頭部略圓,鬃毛成蓬,有上衝之勢。這時的龍型上顎端肌肉高高突起,呈如意狀,形如豬嘴,人稱「豬嘴龍」。

清代龍紋顯得華貴精巧,富麗堂皇。

2、龍的爪數不同

明代流行四爪龍。

清代則是五爪龍為多。

6樓:暖暖

清代龍紋的形象較明代更為蒼老,可謂之蒼龍,儘管刻畫細膩如微,但缺乏神韻和氣勢,其特點為:

1.龍的頭髮多而蓬亂,飄向腦後,甚至額下都長滿鬍鬚

2.雙角粗壯如松枝,一對蝦米眼向外高凸,眉毛呈鋸齒狀,兩條龍鬚下垂,額下長滿鬍鬚

3.足伸展為四爪或五爪 ,尾端分出許多尖叉

明代的龍紋特徵

明代以永樂、宣武時期的龍紋最為典型。當時的龍紋改變了前朝那種身細、頭小的幼稚龍形態,變得形體粗壯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龍首比元代變大,上下顎較長,上顎比下顎長而高高突起,有張口和閉嘴之分,張口的伸舌(早期較長如戟狀,後期略短微微上翹),閉嘴的上脣似如意狀,鼻的兩側有對稱的長曲須,下顎多有兩束或三束的疏須,頭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發少,後期的發多。

發曲而向上衝,有怒髮衝冠之勢,顯得很有神威,龍爪有

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內彎,顯得鋒利剛勁,人們稱明代的龍爪為鷹爪。周圍襯托以海濤、纏枝花、火焰、朵雲等。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慶、萬曆時期,龍紋形式多樣,以游龍為多。

清代銅香爐有哪些鑑定特徵

第一,銅質非常精細,而作假者不知其內加入金銀等 不瞭解其比例,因此從銅質上能鑑別真偽,須看宣德爐底 足,露銅精者為真,粗劣者為假。第二,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 柔和 而偽者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第三,真假宣德爐不管是圓形還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還是橋耳 半環耳,相同型者,輕浮者為假...

紋身有哪些忌諱中國不能紋的紋身有哪些

特別是只紋,畫佛菩薩半身像或一個佛菩薩頭,半魔半佛,報應一定在地獄,連衣服上都不能印佛菩薩像,羅漢像,更別說紋到身上了,身上更汙穢,所做事也汙穢,想都想得到了。不要聽紋身師亂說,既然信佛就要聽佛經和祖師大德怎麼說。千萬不要紋佛菩薩像和羅漢像,最好也別紋鬼神。佛教沒有紋身是捨身造像的說法,說可以紋佛菩...

丁香有哪些特徵,丁香的外形有哪些特徵?

丁香的特徵 樹高10m以上,樹幹叉狀分枝,樹冠圓錐形,樹皮平滑,黃褐色。葉對生,卵狀長橢圓形,長7 12cm,寬3 5cm,先端尖,全緣,側脈平行,革質,密佈油腺。花芳香,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萼肥厚,筒狀,萼筒長l 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狀 花冠短管狀,白色稍帶淡紫,先端具4裂片 雄蕊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