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意思表示是什麼意思,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是什麼

2021-03-03 21:24:15 字數 5194 閱讀 4553

1樓:塵封殤逝

意思表示作為民事

法律行為的要素,是指行為人慾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版在意思表現於外

權在的行為.意思表現包括意思與表示兩方面的要件或內容.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不是尋常的意思,而是體現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須具備3個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為要素.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缺少必備要件,則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觀上有沒有訂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沒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為:很簡單,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1:對方是特定人的:採取到達主義,意思表示到達對方當事人才生效

2:對方是不特定人的,採取發出主義.

3: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採取作出主義,作出即成立,因為沒有相對人,無所謂到達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是什麼?

2樓:華律網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從生效時間看分為: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2、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

意思表示的形式,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3樓:無間

默示是以特定行為表達意思的方式。又可分為積極和消極的行為,消極的行為即沉默,是指單純的不作為。

單純的沉默也可以用來行使形成權

以單方法律行為來行使形成權,而單方法律行為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默示的又包括積極的行為和消極的行為,消極的行為就是指單純的沉默,因此單純的沉默可以用來行使形成權。

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民事活動中己心為人所知,意思表示有言語,行為,默示。比如,在路邊伸手示意計程車停車,就是意思表示

在法律上什麼叫做意思表示?

5樓:gold橙汁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要素,指行為人慾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在意思表現於外在的行為。簡單的說就是當事人真實的意願。

意思存於內心,是不能發生法律效果的。當事人要使自己的內心意思產生法律效果,就必須將意思表現於外部,即將意思發表。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是體現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的意思。

6樓:百度使用者

意思表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要素,是指行為人慾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在意思表現於外在的行為。意思表現包括意思與表示兩方面的要件或內容。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不是尋常的意思,而是體現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須具備3個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為要素。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缺少必備要件,則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

即主觀上有沒有訂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沒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為:很簡單,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1:對方是特定人的:採取到達主義,意思表示到達對方當事人才生效 2:

對方是不特定人的,採取發出主義。 如:甲在晚報上登了一則尋物啟事,丟失小狗一隻,有撿到者,酬謝人民幣500元。

乙撿到了小狗,他認識這個小狗是甲的,但是他沒有在晚報上看過這個啟事,如果採取到達主義,則甲的意思表示因為沒有到達乙而無效,事實上,因為啟事針對不特定人發出,所以採取發出主義,所以乙有權受領這500塊錢。 3: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採取作出主義,作出即成立,因為沒有相對人,無所謂到達,如:

拋棄行為和立遺囑行為,拋棄的行為一作出,即喪失了對拋棄物的所有權。遺囑寫完簽字即成立,生效要等到遺囑人死亡時生效。

希望採納

民法總則中民法的意思表示指的是什麼

7樓:君眾律師事務所

您好!意思表示,指將

企圖發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內心意思,表示於外部,內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觀,合為一體。其構成要件可分為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

(1)客觀要件:在客觀上可認識其在表示某種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傳真訂購書籍 ,停車於收費停車場,含羞點頭答應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觀要件:指內心的意思,更可分為a行為意思,即表意人自覺地從事某種行為,例如簽名。b表示意識,即行為人認識其行為具有某種法律行為上意義,例如以郵件訂貨,投向咖啡自動販賣器。

c效果,即行為人慾依其表示發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購買a書,兼具表示意識及效果意思。

如能提供更多資訊,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8樓:思梓欣梓

您好!就訴訟時效期間而言,《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如何銜接,《民法總則》沒有作出規定,對此,通常應該由最高法院作出相關的司法解釋。

關於《民法總則》中訴訟時效制度的溯及力問題,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沒有溯及力,民事權利被侵害發生在2023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之前時,應適用《民法通則》關於2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實踐中,最高院在《行政訴訟法司法解緝粻光救叱嚼癸楔含盲釋》中部分採用了訴訟時效制度不具有溯及力的觀點。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將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由3個月延長為6個月,該決定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依據最高院《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6條及該解釋的起草者在《行政訴訟法新舊法銜接的幾個具體問題》中的論述,2023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已經屆滿3個月的,應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2023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3個月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具有溯及力,從保護債權人的角度出發,即使民事權利被侵害發生在2023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之前,仍應適用《民法總則》關於3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或者雖然不適用延長後的訴訟時效期間,但對於發生在《民法總則》施行前民事權利被侵害的,作出特殊的安排。

實踐中,最高院在《民法通則意見》中採用該觀點,該意見第165條規定,「在民法通則實施前,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民法通則實施後,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和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從2023年1月1日起算」。

又如,我國臺灣地區2023年修正公佈的《民法物權編施行法》第4條規定,「民法物權編施行前,依民法物權編之規定,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得於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請求權。但自其時效完成後,至民法物權編施行時,已逾民法物權編所定時效期間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前項規定,於依民法物權編修正施行後規定之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準用之。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資訊,則可提供更為準確的法律意見。

簡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

9樓:華律網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從生效時間看分為: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2、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

意思表示的形式,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10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表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要素,是指行為人慾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在意思表現於外在的行為。意思表現包括意思與表示兩方面的要件或內容。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不是尋常的意思,而是體現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須具備3個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為要素。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缺少必備要件,則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觀上有沒有訂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沒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為:很簡單,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1:對方是特定人的:採取到達主義,意思表示到達對方當事人才生效

2:對方是不特定人的,採取發出主義。

3: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採取作出主義,作出即成立,因為沒有相對人,無所謂到達

11樓:匿名使用者

1.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追求民事法律後果(民事法律關係的設立、變更或消滅)的內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於外部的活動。

2.意思表示與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所以,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必要組成部分。

每種民事法律行為都必須存在意思表示。缺少民法所確認的意思表示的行為就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但並不等於民事法律行為,因為,不同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意思表示構成是不一樣的,既可以是一種意思表示所構成,也可以是包含兩種或多種意思表示。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你要先答意思表示是什麼,然後再答它的構成:意思和表示兩個方面,再具體的說一下,一般來說,簡答題不用寫得太多,差不多200字就可以了。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的默示具體內容是什麼?

13樓:中顧法律網援助

默示是以特bai定行為

表達意思的du方式。又可zhi分為積極和消dao極的行為,

消極版的行為即沉默,是指單純的權不作為。

單純的沉默也可以用來行使形成權

以單方法律行為來行使形成權,而單方法律行為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默示的又包括積極的行為和消極的行為,消極的行為就是指單純的沉默,因此單純的沉默可以用來行使形成權。

14樓:yzwb我愛我家

抄根據《民法通則》襲第66條第1款的規定,默示是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

而不作否認的,視為同意。

默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

作為的默示即推定,是指當事人並不用口頭和書面形式而是實施某種積極行為進行意思表示。

不作為的默示即沉默,是指當事人不用口頭和書面形式而是通過實施某種消極行為進行意思表示。如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如不同意,請予回答,不然視為同意」。

默示的效力:

作為的默示是一種積極的意識表示方式,其主張權利或接受義務的意思表示明確,可以直接根據其行為確定其意思。

不作為的默示則不同,只有在法律有規定或者當事人雙方有約定的情況下,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否則,不能視為意思表示。

關於民法上的意思表示,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的默示具體內容是什麼?

這句話個人理解不是在將結果,而是再講失效與否。是講述一個規則,就是意 思表示一經發出既回是有效。所例舉答 的a發出了個意思表示,後死亡 b還沒有接受到 這個是延續了事情發展,應該是a發出意思表示一直有效,但因為結果b不接受,意思表示終結。但是如果b接受了a的意思表示,無論a發出意思表示之後是否死亡,...

簡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是什麼?

民法 中的意思表示從生效時間看分為 1 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2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 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 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

民法中意思表示的效果意思 表示意思 行為意思怎麼理解,最好舉例一下,謝謝

1.效果 意思,即bai行為du人慾依其表示發生特定zhi法律效果的意思,dao這是意思表回示構成的核心。效果答意思所關注的是行為人的內心追求,是行為人內心所想達到的法律效果。例如,承租人具有以一定數量的租金承租某物的法效意思 出賣人具有以一定價金出賣自己物品的法效意思。2.表示意思,就是行為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