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是誰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是什麼古詩

2023-08-16 06:18:28 字數 3625 閱讀 1289

1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是李紳 (唐)的詩句。

憫農。 唐 ] 李紳。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或《憫農》)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二年級)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此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全詩語言通俗、質樸,音節明快、上口,流傳極廣,婦孺皆知。

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國傳統的"治家格言",提醒人們注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

這首詩前一般認為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的作品。

這首小詩在百花競友碼燃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好虛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後,詩的語言模基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2樓:帳號已登出

鋤禾日當午”出自古詩《憫農》,作者為唐代詩人李紳。《憫農》共有兩首,“鋤禾日當午”為其中之一早談。

憫農》一詩字詞較陸閉碰為簡單,詩意較為容易理解,因此近代以來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有些詩詞的詩名為了簡便同時便於區分,可用詩詞的第一句作為詩名或詞名。由態橋於各地方所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等,因此將《鋤禾》代替《憫農》作為此詩的題目也是有可能的。

憫農》一詩全文如下: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擴充套件資料:憫農》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

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3樓:魯步慧巧

鋤禾日當午”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詩作《憫農》之二。

全詩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意思是:農民辛勤鋤禾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詩歌描寫了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勞作的辛苦,提醒人們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表達了對農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通過此詩看到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和理解,也是對農民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對當時社會那些官僚主義,資本主義貴族和在樹蔭底下乘涼消遣的公子王孫的一個極大諷刺。他們怎麼知道每頓豐盛的飯菜是農民經過起早貪黑,風霜雨露頂著炎炎的烈日用汗水換來的。

貴族士大夫階層通過《憫農》這些詩句告誡世人,憫農惜食。同時,暗諷權貴階層的不勞而獲,錦衣玉食的奢侈糜爛生活。唐詩人李紳以此展現讀書人憂國憂民,體恤農夫,不畏權貴的氣節。

這首憫農的千古絕唱,前二句區區十個字,就給人勾畫出一幅農夫辛勤耕作的田間勞作景象,有靜有動,有物有色,細節的白描,還讓人感受到了陽光的溫度。李紳對田間農夫的觀螞尺察入微。後巖盯十個字感慨萬千,字字千鈞。

誰知盤中餐!既是對內心的詢問,更是粗物和對世人良心的拷問。粒粒皆辛苦,憫農的大情懷,再次展示無疑,告誡世人珍惜所得。

衍生出李紳這種貴族士大夫階層“修齊治平”的儒家情懷,珍惜大自然所賜,感恩勞作與付出,倡導世人農耕立國,勤儉持家。

4樓:雨嵐說金融

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詩作《憫農》之二。

全詩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準確理解這首詩,要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看。首先形式上,這是一首五言古指讓體詩,而且是仄韻詩,不拘泥於近體詩格律限制。不講平仄、粘聯等。

其次,從內容上看,有這麼幾點:一是主題,原詩雖以憫農為題,但表達的中心思想卻不侷限於憐憫農夫,而是揭示餐(糧食)的來之不易;二是表現方法,古體詩表現方法掘逗笑分為賦比興,這首詩很明顯運用興之法。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

作者用前兩句描寫農夫辛苦勞作場景,後兩句轉為抒發糧食得來不易感嘆;三是營造意境,畫面感強烈,感情過度自然。從激發讀者憐憫種田農夫,到感嘆糧食來之不易一氣呵成,了無痕跡。比直接用四句話論述糧食珍貴要好得多。

最後還有一點,遣詞造句老道,分寸精細。如日當午,比當日午表達更精細,前者表達出鋤禾很久了才到正午,後者只能表達在正午判含時分鋤禾。

鋤禾日當午是什麼古詩

5樓:歸清寧

《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的詩

6樓:小先又噠噠

鋤禾日當午的詩如下: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作者】李紳 【朝代】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譁此賀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亂派,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賞析: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的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詩的後兩句是說,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土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第三句推而廣之,描述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絡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豐收的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前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巨大的貢獻和無窮的創扒並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豐收了又怎樣呢?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是什麼?

7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是《憫農》作者是唐代李紳。

憫農磨陵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翻譯: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鋤禾日當午是誰說的,鋤禾日當午是誰寫的

出自唐朝李紳的 憫農 詩。其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是誰寫的?鋤禾日當午是 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作品原文 憫農二首 其二。鋤禾日當核喚頃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釋義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

鋤禾日當午搞笑詩句,「農民工鋤禾日當午」等搞笑詩句有哪些

鋤禾日當午,啥都不靠普。閒來沒事做,不如鬥地主 鋤禾日當午,媽媽最辛苦。白天打麻將,晚上鬥地主。鋤禾日當午,魯班是泥土,趙雲一打五,可他一米五。開始捉雞後基本都是打捉雞麻將吧,會比較好玩點。但是有的規則不一樣。有的會加捉金雞,有的是捉滿堂雞,有的捉活雞 就是必須是手上的牌,打下去的不算 還有的打的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寫的

說此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紳。李紳 772 846 字公垂,無錫 今屬江蘇 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 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 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 鋤禾日當午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