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興修水利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2023-08-13 22:36:21 字數 3822 閱讀 3964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從函谷關以東運糧入京,本來取道渭水西運。但渭水多沙,水道淺澀曲折,運輸功能很差。從長安東到黃河,陸路只有300 多里,而曲折的渭河水道,卻長達900 多里。

又由於封凍和水量不足等原因,一年中,它只有六個月可以勉強通航。因此,渭河年運輸量很少,西運入京的糧食,只有幾十萬石。漢武帝時,須從東方調入糧食幾百萬石,急需另覓途徑解決運糧問題。

因此,當大司農鄭當時建議在渭南鑿一條徑直的運糧渠道時,漢武帝立即了。歷史上把這條渠道稱為漕渠。當時國內環境穩定,經歷文景之治的厚積薄發,漢武帝時國家有了極為雄厚的財政支援,同時內部的需求也是興修漕渠的有利條件~

2樓:勤奮的苦海

主要的有利條件就是通過不斷的水利修建,從而形成更流暢的通道。

3樓:盼不到的大黃蜂

就是政通人和,當時國家也比較富裕,具備條件。

4樓:北九

漢武帝是新秀水泥有利的條件,相對來說,這個的話還是相對來說,有哪個支持者挺多的?

5樓:步餘年

我覺得應該有利的條件的話,也就是當時一方面的話,在資金方面應該算是比較充足的,因為文景之治的時候積累下來了,大量的財富,這個對當時新修水利是一個很大的好處,另外的話應該也就是能夠利用足夠多的勞動力去做那些事情,畢竟那個時候人口增長的也比較多。

漢代興修水利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有何啟示

6樓:網友

漢代是我國歷史上興修水利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漢朝**採取了多項措施來修建水利工程,如治河、修渠、修堤防、開鑿水渠等。這些水利工程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並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啟示。

首先,漢代興修水利對啟示我們,水利工程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水利工程能夠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提高農田灌溉效率,有效增加農作物產量。正如漢代所做的那樣,修建水利工程有助於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漢代興修水利啟示我們,水利工程的建設要有規劃,並要經過科學論證。漢代**為修建水利工程而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科學研究,以便更好地規劃水利工程的建設。這種做法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告誡我們要認真規劃水利工程的建設。

高中歷史 漢武帝時興修水利的有理條件有哪些?

7樓:帳號已登出

興修水利 漢武帝時,國家富庶,開始大規模的興修水利。首先開鑿的是漕渠,於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工,三年完成。主持這一項工程的是水工出身的徐伯。

過去運糧,自黃河入渭水,運至長安,路程九百餘里,需時六個月。漕渠鑿成後,西起長安,東通黃河,運程只有三百餘里,漕運時間減少了一半;還可灌溉田地一萬餘頃。

關中因是國都所在地,開渠也比較多。除漕渠外,還有靈軹渠、成國渠、渠、六輔渠、白渠等。以白渠為最著名。

白渠始鑿於太始二年(前95年),在渭水之北,西起谷口(今陝西禮泉東北),東入櫟陽,引涇水,注入渭水,與鄭國渠平行,長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當時有歌謠曰:“田於何所?

池陽穀口。鄭國(渠)在前,白渠在後。舉臿為雲,決渠為雨。

水流灶下,魚跳入釜。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其他郡縣的水利也較發達。西北地區的朔方、西河、隴西、酒泉等郡,都開渠引黃河或川穀的水以溉田。中原地區的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水以溉田。

泰山下引汶水以溉田。其他新開水渠、陂池很多,溉田各在數千頃或萬頃以上。

武帝時修治黃河,也是一項重大功績。黃河原於元光三年(前132年)夏在瓠子(今河南濮陽南)決口,水經瓠子河入鉅野澤,流於淮、泗,被災地區達十六郡。武帝曾發卒十萬人治黃河,不見功效。

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自泰山回長安,路過此處,發卒數萬人堵塞決口,並下令隨從他的**將軍以下,都要背柴薪填決口。在決口堵塞後,武帝又下令在新修的攔河大堤上蓋了一座“宣房宮”。從此河水又北行,“梁、楚之地復寧,無水災。”

8樓:十字軍之王之心

**集權的加強。

科學技術的進步。

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戰國時期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於什麼?

9樓:暮靜雨

春秋戰譽野臘國時期興建的慶滑灌溉工程氣魄巨集大,無壩引水的工程如都江堰、鄭國渠,有壩引水的工程如漳水十二渠,蓄水工程芍陂都是這一時期興建的著名大型灌區。

在今成都平原的都江堰、陝脊纖西的鄭國渠(今涇惠渠的前身)都是秦統一六國前為了增加統一戰爭的戰略物資儲備而興建的灌溉工程。

秦國在改革的過程同時注重興修水利的目的是什麼?

10樓:宕怪星球

春秋戰國以前,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不可能興修較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即使出現水旱災害、人口、土地等方面的矛盾並不突出,人們也可易地而居,另覓土地耕作,洪水過後,再作善後處理。至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隸制度,生產關係的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鐵製工具的普遍使用,為興修水利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

又由於諸侯割據,互相攻佔稱霸,出於對糧食、交通運輸等方面的需要,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工程。這一時期較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吳國興修的胥溪、胥浦、邗溝等人工運河;秦國興修的都江堰、長渠和楚國興修的木渠等灌溉工程。

秦統一六國後,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的局面,建立了**集權的封建國家。為了統一嶺南地區,出於運輸需要,開鑿了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的靈渠。靈渠建成後,不僅可供通航,且兼有灌溉之利。

對戰爭,經濟,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秦代歷史短暫,未能興修更多水利工程,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仍“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東南壟”、“鑿丹徒曲阿”,也為隋代開鑿江南運河奠定了基礎。在漢代,政權相對穩定,在長達400多年的歷史中,除對秦原有的水利工程進行維修取得效益外,在今陝西漢中、河南南陽、四川成都、安徽舒城、江蘇揚州等地區和浙江長興一帶,都新建有相當多的塘堰灌溉工程,並開鑿了通揚運河。

11樓:本人鄭重

答: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目的,比如扶老太太過馬路,開心就好~後來,老太太們開始碰瓷了,這種事情就得分情況了,有錢才行~秦國最出名的水利工程,比如鄭國渠,不好意思那是被別人騙了~韓國鬼子派間諜鄭國來臥底搞國防工程通過消耗民力實現“廢秦”~和越國鬼子忽悠吳國修邗溝不一樣的是,鄭國渠修生了民生工程~前有都江堰,後有靈渠,大秦真不是吃素的廢材,可惜二世而廢~

12樓:匿名使用者

很簡單,國策和制度都是服務兩個字耕戰,所以必須有強大的耕戰後勤。

13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更好的灌溉農田,秦國地處西邊,土地貧瘠,耕種的地更少。秦國的國策就是農戰兩個字。

14樓:匿名使用者

灌溉漢中巴蜀良田,戰爭需要糧食。

簡述東漢的水利興修情況?

15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時期,不胡談僅修復和擴建了許多已堙廢的陂塘,而且又新修了一批水利灌溉工程。如汝南地區的鴻隙陂,西漢時堙廢。東漢初,鄧晨任汝南太守,加以修復,可以灌溉幾千頃良田。

後來又不斷加以擴建。漢和帝時,太守何敞又在那裡修治渠道,開墾良田三萬多頃。又如下邳徐縣北的蒲陽陂、廬江的芍陂、會稽的鏡湖等,都是當時著名的灌溉工程。

東漢前期,各地還開鑿了許多灌溉渠道,三輔、河內、山陽、河東、上黨、太原、趙、魏及河西、江南地區,也都“穿渠灌溉”,有的地區還開闢了很多稻田。黃河的治理,更是當時一項巨大的水利工程。公元1世紀初,黃河在今河南、河北交界地區決堤,河道南移,改從千乘(山東高宛以北)入海。

河水泛濫成災,淹沒了幾十個縣。漢明帝時,在著名水利專家王景、王吳的主持下,用“堰流法”修了浚儀渠,並從滎陽至千乘海口千餘里間修渠築堤,從而使河、汴分流。黃河察碼受兩堤約束,水勢足以沖刷沙土,通流入海。

經過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終於戰勝了黃河水患。此後八百年間,黃河敗做哪沒有改道,水災也減少了。

你怎麼評價漢武帝,如何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哪個時代的

漢武帝是我國封建社會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傑出的政治家。他締造了大一統盛世。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措施 一 政治方面 a 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 推恩令 解決諸侯國問題,加強 權威。b 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如董仲舒 桑弘羊等,輔佐朝政。c 任用 酷吏 嚴厲打擊地方豪強。二 經濟方面 a將煮鹽鑄鐵造錢權利...

漢武帝的母親是,漢武帝的母親

孝景皇后 前173年 前112年 姓王氏,名娡,為漢景帝第二任皇后,漢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裡 今陝西興平 人,母臧兒為燕王臧荼孫女,父為槐里人王仲。史記 和 漢書 均記載了王皇后的生平,但王皇后的名字卻是出自唐代司馬貞所著 史記索隱 金屋藏嬌的故事則出於志怪 漢武故事 孝景王皇后 王娡,漢景帝第二任...

漢武帝陵在哪,漢武帝的陵墓是否被盜

漢武帝陵 茂陵,位於陝西省興平市東9公里的渭北原上。整個陵園園區佔地合60萬平方米以上,有霍去病 衛青 霍光 李夫人 平陽公主等近30座陪葬墓。漢武帝茂陵位於陝西省興平市南位鎮,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是漢帝國的鼎盛時期,茂陵也是西漢帝陵中修建時間最長 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墓。考古勘探表明,茂陵陵園有內 外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