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六十不死,活埋死!為什麼秦朝60歲不死活埋

2023-03-17 17:30:20 字數 2938 閱讀 9618

1樓:手拋書卷夢長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也就是花甲墓,傳說這種風俗叫「瓦罐墳」,也有叫「窯罐墳」「蠻子墳」。初始時間和地方已不可考,有說是遠古遊牧時期為了提高部落移動速度和提高戰鬥能力,從而遺棄老人的風俗,也有考古資料顯示這種墓穴多見於宋元時期。

所謂的「花甲葬」也叫「瓦罐墳」,說是墳,但是跟正常的墳墓不一樣,瓦罐墳是先在地上挖坑,平整壓實,在坑壁四周要青磚青瓦壘牆,在地上也有青磚青瓦鋪地,還有壘個頂棚,頂棚側上方留一個孔,這個孔做什麼呢?一來通風透氣,二來送飯送水,老人年過六十後,就會被送進這瓦罐墳,然後封頂留空,繩子吊著瓦罐,每天送點吃喝,哪一天送飯的時候,裡面的老人沒回應了,就說明人已經過世了,接著就把孔堵上,封土堆墳。花甲葬反應了人們在物資匱乏年代為了種族生存不得不做的事,反應了生存大於文明的天道,反應了強者生存的人道。

遊牧民族物資比農耕民族少,他們的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為了種族的延續,遊牧民族在遷移時會拋棄老人,讓他們自生自滅;人類的葬禮除了我們所知道的各種火葬和土葬等等,還有一種在元古時代,也就是親人死後,他的屍體會被活著的親人吃掉;這一切只是為了種族生存下去,這些事做得自然而然,雖有違現代文明。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文明與禮儀才會產生,才會有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人倫秩序。天道早於人道產生,有些天道跟人道完全是兩碼事,比如天道無私弱肉強食,但是人道卻要求照顧弱小,體恤孤寡。

珍惜現代的幸福生活,老有所依,幼有所長,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到60就不會再給社會創造價值了,除了浪費資源和給孩子造成負擔外,沒有了利用價值。

歷史上真有傳說中的「人到60歲不死就活埋」的事嗎?

3樓:匿名使用者

版本一:六十歲不死活埋的傳說1

傳說秦始皇殘暴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版有本事和早飯,權因為人到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佈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版本二:相傳在大宋年間,人活到60歲不死也要活埋,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經濟不發達,物質貧乏,不夠用。皇帝認為人活到60歲後,年歲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再創造財富了,(不知皇帝是不是60歲也活埋)只是消費。

版本三:蒙古人如何統治漢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軍事力量和&工具,漢族老人到了六十歲,必須送到野地裡的一個墓穴裡等死,這個墓穴也就是老人們說的「磚打墓」。

為什麼秦朝60歲不死活埋

什麼年代60歲不死就活埋啊。是不是真的啊?

中國以前的60歲活埋是真的假的?請說具體點

4樓:女性之友

歷代的史書記載並無此事,這肯定是訛傳。從古到今,統治者都是以孝治天下,絕對不會幹出這種殘害父母、老人的事情。

5樓:吃檳榔嘴會爛

我敢說相信這個的根本是沒有腦子。 孟子所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在秦朝乾隆曾經有百叟宴曉得吧。

中國敬老是傳統 70歲古稀之稱可不是現在人編造,古稀什麼意思。對於古代帝王來說是政績,是祥瑞,是上天的祝福。

先秦時期。這一時期認為人到60歲漸入老境,稱為「耆」;70歲完全變老,稱為「老」;80、90歲的日漸衰老,稱為「耄」;百歲老人開始頤養天年,稱為「期」。

據《禮記·王制》記載,被賜予杖,是一種很尊貴的器具,是一種身份尊貴的象徵的老人,依據年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範圍內使用,享受應有的待遇。 耄耋之人是天上祥瑞,可以享受犯罪不負法律責任的特殊待遇。

如50歲以後的老人可以拄杖於家,60歲以後可以拄杖於鄉,70歲以後可以拄杖於國都,80歲以後可以拄杖上朝,90歲以後,天子有事詢問,需派人到老者家中請教,還需帶上吃食。

在古時候,為什麼老人到了六十歲就得被活埋呢?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6樓:愛貓咪的葉子

元朝,因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很多的生活習慣都帶有當時蒙古族的陋習,所以就會有這樣的規定。

7樓:落筆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叫花甲墓或瓦罐墳,見於宋元時期,在很多地方都發掘出很多並沒有屍骨墓葬,經過考證和當地傳說,這些是傳說中的花甲墓和瓦罐墳。採用的是當地物質匱乏,人們為了能夠繁衍生棲無奈之下采用將老人遺棄辦法。

8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存在於元朝。因為元朝是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狀態有著很多不確定性。這些老人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才會有這個習俗。我們要摒棄封建庸俗,孝敬老人。

9樓:你到底敢不敢

按照對於一些歷史的調查,發現是在元朝,其實就是統治者為了避免一些老人給社會造成更大的壓力,就有了這項殘忍的規定。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10樓:故史輕言

那麼這種「瓦罐墳」究竟從何而來,如今我們不得而知,但流傳甚廣的有三種說法:

有的說是起源於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了一道命令:「六十還甲。無論仕庶男女,活到六十歲不死者,一律活埋」,原因就是年過六十的人經驗豐富,性格沉穩,容易蠱惑年輕人造反,所以為了秦國萬世基業,秦始皇殘忍的下了這道命令。

還有的說是起源於宋朝,宋朝對外戰爭頻繁,為了節省物資,才有了「六十活埋」的規定,不過這一點也站不住腳,畢竟宋朝的經濟非常繁榮,是真正的藏富於民,如果發生戰爭需要籌集軍用物資,老百姓還是能拿得出來的。

總之以上三個版本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六十活埋」的說法,但都是口頭相傳並無正史記載,而且不僅在我國,在日本,韓國這些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有關於這方面的傳說,也許歷史上曾經真的有過「瓦罐墳」的存在,但這與我們傳統文化的「孝道」以及歷朝歷代統治者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甚至太過殘忍,所以這種「瓦罐墳」才會逐漸被人們所摒棄最終消失於史書之中吧!

秦朝為什麼要修築長城,秦朝修築長城是為什麼

可北方遊牧部落越來越少了 秦長城 是為了防備匈奴 秦朝修築長城是為什麼?秦朝修建長城的目的 春秋戰國時期,為了抵禦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 趙 燕三國都陸續在邊界上修築過長城。在今天甘肅省的臨洮縣,這段古長城就是在秦始皇之前100多年的秦昭王所修。從秦長城向東北,經過一大片未設防的黃土溝壑後,就是已經...

死海為什麼淹不死人,為什麼死海淹不死人?

因為死海的鹽含量很大,使海水的密度大於人的密度,於是人就浮在水面上了。地理位置 死海西岸為猶地亞山地,東岸為外約旦高原,約旦河自北向南注入死海。死海東岸有埃爾 利察半島 意為舌頭 突入湖中,把湖分為兩部分,北邊的大而深,湖面面積780 km2,平均深度375m 南邊的小而淺,湖面面積為260 km2...

荊軻為什麼刺不死秦王,荊軻為什麼殺不死秦始皇?

1 原因 緊張。未能近身。後來秦王掙脫後一直繞柱逃跑。2 人物簡介 荊軻 公元前227年 姜姓,慶氏 古時 荊 音似 慶 戰國末期衛國朝歌 今河南鶴壁淇縣 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 荊卿 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