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不認為玄宗實錄岱宗實錄是可信的史書原因?

2023-03-17 00:30:16 字數 3709 閱讀 4489

1樓:捲毛

古代的史書,分為正史、別史、編年、紀事本末、雜史、載記、傳記、政書、時令、地理(史抄、史評、目錄、金石不在此列),門類豐富,內容全面,說明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程度是很高的。劉知幾提出史家要具備「史學、史才、史識」三方面的素質,擁有這些素質的人確實不少,因此要想從古代史書中獲得正確的知識,還是有章可循的。

要知道一朝一代、或者某個人某件事的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歷史,首先要學會通過目錄去查詢閱讀有價值的一手資料,二是要學會通過比對、質疑資料,考證出較為準確而合乎邏輯、符合史事背景的表述。這兩點極為重要,沒有學會基本的讀書之法,很容易誤入歧途。

史書體例雖然多,但按照修撰身份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史,一種是雜史、野史。

(1)正史的可信度。

唐太宗以前,正史的編纂者基本上還是有操守的,而且皇帝以及主政官僚也推崇並且保護這種操守。比如流傳較廣的左傳故事「董狐直筆」和「崔杼弒莊公」,就體現了史家秉筆直書,不偏不倚,不阿權貴的氣節,在這種風氣的保障下,史書的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但唐太宗當政之後這種風氣就不行了,原因大家都知道,他上位的方式理由不正當,因此他雖然有能力成為一代明君,但內心非常害怕後人對他的指摘,因此他多次提出要看史書,但主持修史的房玄齡感到為難,同樣的要求太宗也給褚遂良、鄭朗提過,但都予以了回絕,鄭朗說「史官所述,不隱善惡。或主非上智,飾非護失,見之則致怨,所以義不可觀。」褚遂良說「今之起居郎,古之左右史也,記人君言行,善惡必書,庶幾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

」表達的都是要求事主不得干預修史的意見。只要這種風氣保持下去,史書的公正客觀是能夠基本保證的。然而鄭朗、房玄齡後來在唐太宗的說服下,終於還是頂不住壓力把史書交給了太宗審閱,房玄齡甚至親自操刀修改了書中不妥的內容,這個壞風氣就此開了先河。

後來魏徵的五世孫魏謨入朝做官,唐文宗也想看左右史官如何記載他的言行,魏謨予以了堅決的反對,然而此後帝王干涉史書編纂的工作,已經失去了保持下去的制度保證。不過有人曾提到《太史公書》被漢武帝焚燬,只能說司馬遷做了個錯誤的決定,並沒有體現出漢武帝有心破壞制度。

2樓:衣峰

風水之說,史歸之為玄學。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玄而又玄,眾妙之門」!老子所說的玄,跟玄學的玄存不存在內質上的關係,不敢妄下結論揣測。

但有點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老子道德經中的玄,還是風水學中的玄,本質上都是從生活中來的,都是對現實環境的一種**認知,是服務於生活,是跟生活文化密切相關承的一種環境人文文化活動,既不能脫離於生活,更不能脫離生活本質!

一旦脫離生活本質,那就成了迷信。

其實這也是符合中國人對生活環境認識的生活觀念和生態意識的,若從科學的角度解剖古人這種文化,說白了就是古人對環境的一種管理認知總結。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古人這種科學性的環境認知在現代生活中,是否具有實用性,實不能而知。現在社會上,畢竟已不再在普遍層面上具有認同度了。

即管而此,也不是完全沒有存在的生命力,仍被相當一部分人所喜歡並傳承研究著。

《明史》和《明實錄》,哪個的可信度更高?

3樓:懵希

明實錄,別拿編撰者會粉飾明朝說話,明朝文官黑過明朝皇帝可不少,死後才編撰,有什麼好怕的。總比修了一百多年的明史可靠。

4樓:培培美好心願

明實錄,《明實錄》是明朝自己編修的,除了明朝殘存的檔案外,是最原始的明史資料了。

5樓:努力小桃加油中

明史可信度比較高。內容豐富,記載清晰。上到人文下到地理都比較真實可靠,是非常可靠的理論書籍。

6樓:魔獅迪露

前者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前者是官方的史書,後者只是民間撰寫。

把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文。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唐憲宗,你聽了崔群的一番分析,應該怎麼做?

7樓:ooo小堅

唐憲宗回頭對崔群說,我讀玄宗實錄,瞭解到開元初年在追求理性治理的方面做的很犀利很果斷,到開元16年之後,就有一點懈怠厭倦,開源末期又不如中期,為什麼?崔群說,玄宗年少時遊歷民間,經歷過不得志的艱辛,所以即位初期,知道人間疾苦,政事躬親盡力,加上姚崇、宋璟、蘇頲、盧懷慎的正直正確的輔佐,孜孜不倦的獻計納策,所以政治清平。到了後來,安於現狀,貪圖享樂,漸漸與正直的人遠離,又親進譫妄之人,所以才會那樣。

如果是我,我就說居安思危治國之本,遠小人而禮賢士,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關於泰山的歷史故事

8樓:2c1忘乎所以

盤古開天。

盤古開天東嶽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何以獨尊東嶽泰山呢?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

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豔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嶽,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

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祖先,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東嶽大帝。東嶽大帝為泰山神,又稱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一說為華山玉女。但一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儲存著典型的華北地臺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型別,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雍正皇帝駕崩的真相是什麼?史書又是如何記載的

9樓:伊蓮夏荼

雍正皇帝駕崩的真相是雍正直接死因為丹藥中毒,而史書《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2023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 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

當代學者楊乃濟先生通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活計清檔》等第一手資料,撰寫了《雍正帝死於丹藥中毒旁證》一文,金恆源先生(康熙皇十四子胤禎之第七代孫,主要從事清史研究)認為,楊乃濟先生的論述是客觀、可信的。

雍正年輕時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訪道、企求長生,更是為此忙得不亦樂乎。他不僅把道士請進宮內,待以上賓為他煉丹、服用,還希望自己住的皇宮能像有名望的佛寺、得道仙觀,包括周邊環境製成模型以利仿建,可見他對道家的長生成仙說已經到了幾乎痴迷的地步。

史料上說,雍正賓天時「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嚴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長期服用道士所煉之丹及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藥」,這些丹藥中汞、鉛、硃砂等礦石含量較高,又都是高溫燒煅而成,熱性很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後,為渴求長生不老,雍正加大劑量服用丹藥終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乾隆還未正式登基前,已急急傳諭驅逐宮中道士,可見雍正之死同道士有密切關係,因為乾隆深知丹毒之害,才會把驅逐宮中道士放在諸多國事之上立馬行之。

京劇是國粹嗎,至少我不認為,京劇是什麼國粹?

國粹首先要有歷史,京劇發展才幾年,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第二方面,是清未貴族用來享樂的愛好,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得不得公認,絕大部分人不怎麼喜歡,甚至有點厭煩,不但聽不懂沒勁,象老太婆裹腳布又長又臭。我也不認為京劇是國粹 京劇是什麼國粹?京劇是文化藝術國粹。京劇 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專西...

我想知道男人不認為自己老婆漂亮卻為什麼要娶她?或者說愛和

一個男人認為一個女人不漂亮 卻有可能會娶她 一個男人認為一個女人很漂亮,卻可能不會娶她。這取決於愛。女性的外在美會在第一時間吸引男性,但這是基於生理的吸引。婚姻,不單純是 更多的是生活伴侶,大部分還是更在意心靈的吸引,即性格相投,價值觀一致。如果外在美和內在美能兩全其美當然好,但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太可...

為什麼別人說我長得帥我卻不認為,別人說我長得帥,可是我覺得自己長得醜。這是怎麼回事

長得帥不帥不要緊,心態好就得 那要看別人說的是不是真話的啊 別人說我長得帥,可是我覺得自己長得醜。這是怎麼回事?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我好差勁,我好醜,我聲音好難聽。其實只是對自我的不肯定。可以以他人的眼光看自己,常對自己懷有滿意,與自己認為很差勁的人作比較,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變得非常帥 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