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列出秦朝到清朝的各次叛亂,從秦朝至清朝的各個朝代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

2023-03-07 17:40:10 字數 7456 閱讀 9520

1樓:匿名使用者

那太多了,秦朝時候是:陳勝吳廣起義、還有各地貴族(原來戰國時候的)起義。

西漢:吳楚七國之亂(就是漢景帝時期的那個同姓王大叛亂,被周亞夫鎮壓了);西漢末、新時期的綠林赤眉農民起義。東漢末黃巾起義,就是三國演義開篇那段。

西晉:八王之亂

南朝時期最著名的是梁武帝侯景之亂。

隋朝:隋末農民起義,**裡瓦崗寨的那段。

唐朝:安史之亂、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後唐時期,劉伶叛亂

宋朝:方臘起義、宋江起義。

元朝:紅巾起義。

明朝:靖難之役(不過這次是成功的叛亂)。正德年間的寧王朱宸濠叛亂,被王守仁鎮壓。 萬曆時期的楊應龍叛亂。崇禎時期的張獻忠、李自成起義。

清朝:太平天國、捻軍起義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各朝代的農民起義也算的話: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漢朝 東漢末農民起義 張角黃巾軍起義

魏蜀吳三國時期沒什麼重要的叛亂本身就夠亂的西晉 八王之亂 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河間王顒、成都王穎、長沙王乂和東海王越(三國兩晉南北朝也是四分五裂幾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隋朝 隋末農民起義 瓦崗寨起義

唐朝 唐末黃巢起義 安史之亂

宋朝 靖康之變 陳橋驛兵變

元朝 元末紅巾軍起義

明朝 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清朝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

3樓:匿名使用者

我滴神啊,一點分都沒有,誰還花時間給你找那個啊,幾千年啊,找個專家都得花點時間。。。。。。。。。。太沒誠意了,這起碼得100分以上才有人願意給你找找,還不一定全。。。。

歷史上的起義有什麼從秦朝的吳廣起義到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中間還有什麼起義

4樓:匿名使用者

黃巢起義,孫恩起義,宋江起義

從秦朝至清朝的各個朝代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漢 西漢 前202-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新朝 9-23年 王莽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三國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十六國 304-439

南朝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樑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北朝北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魏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唐朝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五代十國 907-960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莊宗李存勖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宋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宋高宗趙構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 耶律阿保機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

6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三國,隋,唐,宋,元,明,清

7樓:國良電氣焊

我問體驗體驗有一個潤膚乳乳

從秦朝到清朝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

8樓:

中國從大禹建立夏朝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經歷了將近2023年的歷史,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明中著名的政治事件:唐朝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死親生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就一代帝王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參與叛亂的是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故稱七王之亂,叛亂平等後漢朝推行推恩令,逐漸消弱諸侯實力。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為了爭奪**政權,發動了歷時十六年之久的大規模混戰,因此史稱「八王之亂」,嚴重地破壞生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經濟事件: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隋唐時期,北方戰亂,南方經濟得到進一步開發,南方成為經濟發達地區,糧食產量和人口超過了北方;南宋時期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明清時期,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文化事件: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個學派的知識分子闡述自己的理論和治國,主張出現了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著名的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兵家代表人物孫子和孫臏。

是我國古代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從秦朝到清朝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從秦朝到清朝各個朝的都城 20

9樓:無法無恥

夏朝 (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 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盤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

東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東漢(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三國(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吳的都城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西晉(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東晉(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

南朝經歷的宋、齊、樑、陳四個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經歷的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

東魏,北齊都城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的漳河岸畔,

西魏,北周都城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附近,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興,今陝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五代又稱五代十國,主要以以下五個王朝為**王朝

後梁、後漢、後周,後晉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

後唐都城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後梁前期曾短暫建都洛陽。

北宋(公元960年至2023年)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2023年至2023年)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2023年至2023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2023年至2023年)都城在應天,今江蘇南京。明成祖奪取皇位後遷都北平,並將北平改為北京,今北京市。

清朝(公元2023年至2023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瀋陽。入關後,定都北京,今北京市。

古代地名對照表:

揚州(廣陵,江都)

南京(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 )

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東京)、

洛陽(古又稱「洛邑」東都)

西安又曾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等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北平」)

安陽(西河,殷都,鄴城)

鄭州(亳都、隞都)

杭州(臨安)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代 前255-前207 雍都、咸陽 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陝西省咸陽市東北

西漢 前206-公元8 長安、洛陽 陝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陽市

新朝 8-23 常安、洛陽 陝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陽市

東漢 25-220 洛陽、長安、宛城 河南省洛陽市、陝西省西安市、河南省南陽市

三國時期 220-280

魏 220-265 洛陽、長安、鄴城 河南省洛陽市、陝西省西安市、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蜀漢 221-263 成都、永安 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奉節縣

吳 222-280 建業、武昌、京口 江蘇省南京市、湖北省鄂州市、江蘇省鎮江市

晉 265-420

西晉 265-317 洛陽、長安 河南省洛陽市、陝西省西安市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十六國時期 304-439

南北朝南朝時期 420-589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樑 502-557 建康 、江陵 江蘇省南京市、湖北省荊州市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北朝時期

北魏[拓跋氏,後改元氏]建國於丙戍(386)正月,初稱代國,至同年四月始改國號為魏,439年滅北涼,統一北方。

代-北魏 386-534 盛樂、平城、洛陽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陽市 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太武帝拓跋嗣 魏孝文帝拓跋巨集

東魏 534-550 鄴城 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北齊 550-577 鄴城、晉陽 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山西省太原市 齊文宣帝高洋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省西安市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省西安市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 581-618 大興、洛陽 陝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陽市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唐 618-907 長安、洛陽、晉陽 陝西省西安市、河南省洛陽市、山西省太原市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

武周 690-705 神都、長安 河南省洛陽市、陝西省西安市 武周聖神皇帝武曌

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 907-960 汴梁 河南省開封市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後梁 907-923 汴州 梁太祖朱晃

後唐 923-936 洛陽 唐莊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6 汴州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汴州 漢高祖劉知遠

後周 951-960 汴州 周太祖郭威 周世宗柴榮

十國 902-979

宋代 960-1279

汴梁府【東京】 河南省開封市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

洛陽府【西京】 河南省洛陽市

大名府【北京】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應天府【南京】 河南省商丘市

建康府【行都】 江蘇省南京市

紹興府【行都】 浙江省紹興市

臨安府【行在】 浙江省杭州市

北宋 960-1127 東京 河南省開封市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徽宗趙佶

南宋 1127-1279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宋高宗趙構

遼代 907-1125 臨潢府【上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耶律氏 大定府【中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

大同府【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

遼陽府【東京】 遼寧省遼陽市

析津府【南京】 北京市

黃龍府【北京】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中興】 寧夏自治區銀川市 夏景宗李元昊

嵬名氏 西平府【西京】 甘肅省武威市

金代 1115-1234 會寧府【上京】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海陵王完顏亮

完顏氏 大定府【北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

遼陽府【東京】 遼寧省遼陽市

大同府【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

大興府【中都】 北京市

開封府【南京】 河南省開封市

洛陽【中京】 河南省洛陽市

南詔 738-897 羊苴咩、善闡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雲南省昆明市 皮邏閣 世隆

大長和 897-902 鄭買嗣

大天興 928-929 趙善政

大義寧 929-937 楊幹貞

大理 937-1253 段思平

大中 1094-1096 高升泰

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於2023年建國。2023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2023年滅南宋

元代 1206-1368 大都 北京市 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元武宗海山

孛兒只斤氏 上都【開平府】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中都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西京【大同】 山西省大同市

明代 1368-1644 應天府 江蘇省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順天府 北京市

承天府 湖北省荊門市鍾祥縣級市

北京【開封】 河南省開封市

清建國於2023年,初稱後金,2023年太宗(皇太極)始改國號為清,2023年入關

後金-清 1616-1911 興京【赫圖阿拉】 遼寧省新賓縣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太宗-皇太極 成宗-多爾袞⑦ 世祖-福臨 聖祖-玄燁 高宗-弘曆

東京【遼陽】 遼寧省遼陽市

盛京【奉天】 遼寧省瀋陽市

順天府 北京市

秦朝 隋唐 明朝 清朝的中樞權力機構各是什麼

秦朝 隋唐 明朝 清朝的中樞權力機構分別為 秦朝皇帝之下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 隋唐皇帝之下以丞相為首的三省六部制 明朝皇帝之下以內閣首輔為首的六部監察制 清承明制。秦朝在少府下設尚書,主管典籍,為後世尚書省的發端。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 官僚體系。...

從秦朝至2023年科舉制被廢出,歷朝歷代的選官制是什麼

樓上的太詳細了 不用再多說了 哈哈 你這個問題太複雜,建議去買本書看看。科舉制度誕生的背景 前一個朝代採取的選官制度是什麼?科舉制通過什麼來選 5 隋初,選拔幾乎被天下士族門閥壟斷,隋煬帝楊廣為打破士族的壟斷,建立科舉制,在此之前是九品中正制。科舉制通過各級考試選拔人才。科舉制度是我國一項影響非常深...

關於漢朝至明清時期的選官制度,漢朝到清朝的監察制度 選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邊疆管理 是什麼? 簡短概括

漢朝的薦舉制度,推尋有才有德志士 隋朝開始有科舉並行,至唐,是鼎盛時期,後代多為仿用,沒有多大的改進。到了明清之際,開始八股取士的做法,也有科舉並行。漢朝開始有舉薦制度 宋朝開始科舉直到現在 漢朝到清朝的監察制度 選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邊疆管理 是什麼?簡短概括 監察制度 漢朝御史大夫。晉朝御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