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問題,請幫我解決幾個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問題!線上等!急!謝謝

2023-03-06 20:00:23 字數 5854 閱讀 8228

1樓:紫雪傷城

第一題選b 自然增長率的變換中首先變換的是死亡率,由於經濟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展,醫療水平的進步,死亡率首先發生變化,而出生率則主要受人的主觀意識的影響,在原始社會死亡率極高,人類為了種族的延續努力增加人口數量,所以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進入農業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死亡率有所減低,人們雖然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但由於家庭經濟能力有限,無法供養更多的人口,所以死亡率有所降低,出生率略微下降,工業社會後,生產力誰平大幅提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長率也下降,經濟發達後,死亡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人們的觀念也有所改變,所以死亡率和生育率都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二。(1)是的,不如一些低自然增長率的歐洲國家就放寬移民政策,鼓勵向該國移民

(2)從大的方面來說是這樣,但是人口遷移同樣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治安難度加大,醫療,交通壓力增大,城市汙染加重等一系列的問題。當然,如果能處理好這些關係,人口遷移對城市的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2樓:匿名使用者

a二 1不合理 你先找一下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因素。而它的主要影響因素並不是人口遷移。

2 不合理,這只是人口遷移影響的一個方面的做用,你可以參照課本內容回答

3樓:行者小康

第一題實際考的是人口自然增長的模式,題目應該問的是人口模式開始轉變的是?這題該選的是死亡率,人口增長模式由原始型轉變為傳統型,依然保持著高出生率,而由於生活、醫療、衛生等條件的改善,所以死亡率會不斷下降,因此開始轉變的是死亡率。

第二題很多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逐漸降低甚至出現人口的負增長,會面臨著勞動力不足,兵源短缺,社會負擔加重等不利影響,因此,這些發達國家要麼鼓勵生育,要麼吸引外來移民也就是人口遷移這樣的機械增長來緩解老齡化問題。

人口遷移的影響,可分為遷入和遷出地兩個方面來看,人口遷移主要的目的是務工和經商,可增加收入,也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4樓:匿名使用者

一。b二。(1)錯,人口遷移不屬自然增長率變化。屬於機械變化。

(2)不確定,對於遷出區可以緩解就業竟爭增加勞動者的收入,遷入地增加勞動力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5樓:匿名使用者

一、a二、(1)不合理,人口遷移只是一種情況。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出生率的降低會使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許多的發達國家就是因為出生率降低(有些像丁克家庭的)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死亡率的增高也會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例如一些大範圍的疾病等)

(2)這個觀點是片面的。人口的遷移對於勞動者本身大部分是可以增加收入的。

對於遷入地來說提供了豐富的勞動了,擴大了市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也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會導致就業困難,交通阻塞,住房難等社會問題。

對於遷出地來說勞動力減少,市場縮小,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請幫我解決幾個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問題!**等!急!謝謝~

6樓:曹小虎

1.不一樣,資源與科技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正相關,而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

2.環境人口容量指一個地區能夠容納的最大的人口數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最適合的人口數量。

3.可以通過提高科技水平,加強公民的教育,提高公民的素質,開發利用新資源等。

4.反映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資源與環境問題。這種現象地理術語應該是人口的過快增長。

7樓:匿名使用者

1.不一樣,資源必然隨人口的容量增多而減小,制約著人口的增加和減小人均佔有量;

科技發展水平越高人口的容量就越大,利於人口的增長

消費水平則隨人口增長而增長,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容量是相依存的關係

2.環境人口容量是根據環境的資源對人口容量進行最佳測量的,人口受環境資源的制約。

人口合理容量則是根據環境資源、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等各方面進行估量,從而全面 進行人口的容量合理控制

3.人口計劃生育、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類資源、積極驗發綠色新能源、保護環境和制度相關法律制度、加強環境資源保護教育、

4.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基數大,資源相對較小,人均佔有量減小

8樓:特摳摳

1,不一樣

環境人口容量與資源、科技法展水平成正相關;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2,(1)環境人口容量是當地人口數量的最大值(2)人口合理容量是當地人口數最合理的數值即(1)>(2)

3,提高科技水平開發新型節能環保能源

4,人口數量過多,資源有限的問題,人均佔有量減小

9樓:愛閱讀

1。一樣。應為資源、科技發展水平與消費水平會影響環境人口容量,資源越豐富科技越發達消費

水平越高自然是環境人口容量也就越大。

2。環境人口容量是可以資源科技等影響的是可以變得,而合理人口容量是一個定值不會變。

3。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開發新能原。

4。資源潰乏,人口增長

(答案僅供參考哈)

高中必修二地理問題

10樓:匿名使用者

(1)1996~1998 年,耕地大量減少,建設用地增加很快;1999~2001 年,耕地減少幅度較小,建設用地增加幅度較小;2002~2004 年,耕地又呈 現大幅度減少,建設用地呈大幅度增加。城市化加速發展。

(2)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新增城市建設用地佔用大量耕地;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增長較多,交通用地增長相對較少可能進一步加劇交通問 題,城市土地用地結構不盡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較高,閒置土地較多。

11樓:齊小菲

逐漸增多。逐漸發達。

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主要內容?

12樓:匿名使用者

必修二部分(高一)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33631 人口的數量變化1、一個地區人口的數量變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其中,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長,而機械增長對人口數量的影響力隨著範圍的增大而減弱。2、從時間上看,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是不同的,從總的趨勢來看是不斷增長的,二戰後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70年代後增長速度減緩。

從空間上看,集中於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匈牙利等國家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現象;而集中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因此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採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3、世界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的,可以分為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三種型別。

4、圖中曲線①表示出生率,曲線②表示死亡率。a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傳統型,c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現代型。在**中填出各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相關特點。

5、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生產力,在人口模式的轉變過程中,首先出現下降變化的是死亡率。6、全球增長模式從總體來看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從區域性看,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等少數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現代型型,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仍然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2 人口的空間變化1、人口遷移按照是否跨越國界可以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

2、國際人口遷移總體特點是以集團性、大批量的移民為主。①19世紀以前主要遷往新發現的大陸,如由歐洲遷往美洲、大洋洲,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佈。②二戰後的人口遷移主要特點是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遷移方向主要由發展中國家遷往發達國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遷出區是拉丁美洲,主要遷入區有歐洲、北美和西亞、北非地區。

3、我國人口遷移分為兩個階段:①20世紀80年代以前,為了開發邊疆,主要以政策性遷移為主。②20世紀80年代以後,主要特點表現為人口遷移規模增大,頻率加快,遷移方向主要為由農村向城市,由內陸向沿海。

4、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意義:①調節人口空間分佈;②調節人才餘缺;③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④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經濟差距。5、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個人動機和需求等,從總體上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往往是經濟因素。

§3 人口的合理容量1、①環境人口容量:是環境承載力最重要的指標,表示一個地區能養活的最大人口數量;②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個地區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所能養活的最大人口數量。二者均具有不確定性性。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資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資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關鍵是既要提高生活質量,又要保持好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對於不同國家和地區來說,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關鍵措施是不同的,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將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而發達國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證大多數人追求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力。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1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1、城市形態分為組團狀(重慶)、團塊狀(北京、成都、合肥、華盛頓)、放射狀(延安)、條帶狀(蘭州、洛陽、西寧、宜昌)等。

2、影響城市形態的因素有自然條件(地形、河流等)和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經濟、文化、歷史等)。如:平原地區的城市形態多為團塊狀,山區和丘陵區的城市形態則多為組團狀。

3、城市中最常見的功能區主要是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各功能區之間沒有明顯界線;各功能區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規模和型別的城市,其功能區構成不同。4、住宅區:

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階與低階住宅區呈背向發展。 5、商業區: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費者;分佈以市場最優或交通最優為原則;多位於市中心、交通幹線兩側或街角路口;大多呈點狀或條狀。

6、工業區:專業化程度較高,相互之間協作性強;不斷向外緣移動;分佈於交通便利地區(靠近公路、鐵路、河流等)7、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經濟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遠近)、各類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8、圖中a表示工業,b表示住宅,c表示商業,由市中心向外緣遞變最快的是商業,①-③中適合發展住宅區的是②,適合發展工業區的是③,適合發展商業區的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包括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10、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必須兼顧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例如:

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協調好相互的位置關係,以減少汙染;設定必要的防護帶;必要的衛星城建設等等。§2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1、城市等級越高,其服務種類越多,服務級別越高,服務範圍越大。城市服務範圍通常不固定,沒有明顯界線。

一般城市服務範圍包括城市本身、周圍的小城鎮以及廣大農村地區;省會城市服務範圍覆蓋周圍各縣乃至全省;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服務範圍則可擴充套件至全國。2、城市規模和等級與其地理位置相關,位於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有利於城市等級的提高。3、合理佈局城市的原則:

①高等級城市數量少,低等級城市數量多;②低等級城市分佈於高等級城市周圍;③高等級城市相互距離較遠,低等級城市相互距離較近;④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範圍層層巢狀(高等級城市服務範圍包含低等級城市服務範圍)§3 城市化1、人口向城鎮集聚、城市範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標準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城市用地規模和麵積等,其中最重要的標準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2、促進城市化發展的原因主要包括:

農村(推力):人口過剩(對土地壓力大)、自然災害頻繁嚴重、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城市(拉力):就業機會多、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齊全、交通便利。

3、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發展速度慢,已經進入城市化的後期成熟階段,多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從而出現眾多的衛星城。4、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發展速度快,已經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多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造成城市規模和麵積不斷擴大。5、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即可以改善環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也可以破壞環境,產生環境汙染問題(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噪音汙染、光汙染、電磁輻射汙染等)和生態破壞問題(如生物多樣性減少),另外還可以產生交通及居住條件差、失業和就業問題突出、社會秩序混亂、內城衰落等現象。

6、人類解決城市化問題(建造生態城市)的主要對策:  ①發展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環境汙染。  ②使城市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建立良性迴圈:例如:

關於高中地理洋流問題,關於高中地理的洋流問題

通常情況下,抄從較低緯襲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洋流應該屬於暖流,但索馬利亞洋流卻打破了這一常規,為寒流。索馬利亞洋流屬季風洋流,性質隨盛行風 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而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是暖流,夏季是寒流。在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強大的西南季風,這裡的西南季風較東北季風穩定且風速強,風力經常達4 6級,表層海水...

關於高中地理氣壓帶風帶的問題高中地理關於氣壓帶風帶的題

1 全球都受氣壓帶風帶的影響,但由於海陸位置的不同,以及其他地理要素的不同導致了氣候的不同,氣壓帶風帶是其它風的基礎 ps 西風和信風都是風帶喲 2 舉個例子吧,比如現在是北半球的夏季,在北半球形成了一個低壓帶,但因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海洋溫度比陸地低,因此形成了一個相對的高壓把那個低壓帶切斷了,...

高中地理,關於閉合等高線問題, 跪求 高中地理等高線問題!讀等高線地形圖 下圖 1 有關兩幅等高線圖,說法正確的是 選A 跪求原因!

其實書上已bai經說的很清 du楚了,我想你平zhi時沒接觸等高線dao地形之類的實際情況版吧,所以只是不權理解罷了首先,a地,當然是指標著a文字的那一小塊閉合等高線的區域,就是a的那一小塊類似橢圓的區域。其實,a地海拔大於0小於100,這個0是根據該等高線的差值得出的,因為該等高線每根高差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