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也過端午節 中秋節,古代時和我國是什麼關係

2023-02-16 12:40:40 字數 4836 閱讀 9375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過去的啊

都是中華文化

2樓:帥氣星少

因為韓國和我國是近鄰,當然有交往,文化自然相互流通,所以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中國文化自然有讓他們抄襲,或者流傳到他們那裡

人們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間,和習俗分別是什麼?

3樓:舞璇瀅

一、春節

1、時間

農曆正月初一開始。

2、習俗

(1)貼春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2)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3)逛廟會:逛廟會是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

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閒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二、元宵節

1、時間

農曆正月十五日。

2、習俗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三、清明節

1、時間

公曆4月5日前後。

2、習俗

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四、端午節

1、時間

農曆五月初五。

2、習俗

(1)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2)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

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

五、中秋節

1、時間

農曆八月十五日。

2、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六、重陽節

1、時間

農曆九月初九日。

2、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現代,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4樓:下雪的憧憬

春節習俗: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和習俗。

元宵節習俗: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清明節習俗:是指在清明節前後進行的祭奠先人的習慣風俗。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插柳、遊樂、牽鉤、放風箏、盪鞦韆、射柳、蹴鞠、鬥雞等。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重陽節習俗: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中秋節習俗: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5樓:雅澤雙魚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  來歷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

春節:掃塵、貼春聯、拜歲、點爆竹、拜年等等。元宵節:

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踩高蹺、耍龍燈等等。清明節習俗,是指在清明節前後進行掃墓祭祖和踏青郊遊的風俗習慣。掃墓祭祖、踏青、插柳   、放風箏、盪鞦韆、射柳、蹴鞠、鬥雞等。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重陽節習俗:賞秋、登高、飲菊花酒、佩茱萸、賞菊、吃重陽糕。中秋節習俗:賞月、 吃月餅、觀潮、燒塔、猜謎、玩花燈、賞桂花、祭月。

6樓:殘忍的肉球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

清明節:

農曆三月初八(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曆4月5日左右),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

7樓:鬥愛

春節: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清明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重陽節: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端午節和中秋節的詩詞,誰知道有關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的古詩

一,春節 共內人夜坐守歲 南北朝時樑朝 徐君倩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風開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這是一首非常溫情的詩,詩人描寫了和妻子圍爐守歲的場景。歡多情未極 開篇就情感濃釅,作者歡愉的情感滿溢在修辭的界限之外,他是這樣的在乎妻子 在乎和她共度的時光...

關於春節 端午節 中秋節的習俗,關於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的起源,風俗,古今詩文

關於春節的習俗 剪窗花,窗花也是表達過年喜慶氛圍的一種,也是大大的紅色,只是與春聯不同的是窗花樣式豐富多彩,主題新穎多變。這展現了我們每個時代的變化,也表達了我國手藝人的巧奪天工。關於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

端午節春節重陽節除夕中秋節元宵節把這重新排序

端午節 春節 重陽節 除夕 中秋節 清明把這6個重新排序如下 1 春節 2 清明節 3 端午節 4 中秋節 5 重陽節 6 除夕 中國農曆節日 1.正月初一 春節2.正月十五 元宵節 上元節 3.二月初二 春龍節 龍抬頭 4.三月初三 上巳節5.節氣清明 清明節6.五月初五 端午節7.七月初七 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