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的原因和意圖是什麼,商鞅立木為信的目的是什麼

2023-02-04 07:15:24 字數 4346 閱讀 1124

1樓: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佈,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在國都集市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有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十兩銀子。百姓對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兩銀子」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兩銀子,用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

最後頒佈了那法令。

2樓:倔強的螞蟻

商鞅主張改革,如果要改革,就必須要得到人們的信任。如果得不到人們信任,改革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商鞅此舉是為了獲取人們的信任,他的意圖是為以後的變法改革做一個良好的鋪墊,減少變法阻力。

3樓:你家媽買菜去了

因位當時秦國沒有人相信變法,商鞅立木以示誠信

4樓:炎黃蕭氏三少

為了取得民眾的信任,商鞅在推行新法之前,想了些辦法。據說,他在國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就賞給他十金。

」老百姓都很奇怪,沒有人敢去試試。後又宣佈賞五十金,一個不怕事的人把木頭搬到北門,果真得了五十金。通過這件事,人們都相信商鞅說話是算數的。

因此,商鞅抓住了這個時機,公佈了新法。

新法公佈之後,受到許多人的擁護,但也遭到了舊貴族的反對。太子明知故犯,破壞新法,商鞅決定依法處理太子。但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刑,就對太子的兩個老師進行嚴厲的處罰。

此後,再也沒有人敢不遵守新法了。

商鞅立木為信的目的是什麼

5樓:黛尛粉

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百姓不信賴**,他就是要說明商鞅自己是個言而有信得人,說到做到,表明他變法的決心,說到底就是為了獲取信任度,能夠讓人們接受他,更好的代表**推行他的商鞅變法!

6樓:瀾朋

商鞅變法有別於對貴族有利的政策對於庶人有益,民眾對於變法內容是否按說的實行抱有疑慮,於是立木取信於民,保證變法推行,為秦繁榮強大奠基。

7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主張改革,如果要改革,就必須要得到人們的信任。如果得不到人們信任,改革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商鞅此舉是為了獲取人們的信任,他的意圖是為以後的變法改革做一個良好的鋪墊,減少變法阻力。

8樓:青鳥逆風

立信 讓百姓相信官府 以便於順利實施變法事項

9樓:匿名使用者

以立木這個方法去讓人相信他然後再變法會比較容易的

10樓:擺渡手

讓秦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變法是令出必行。

11樓:衛河散人

取信於民,為變法打基礎。

12樓:桃園仰天長笑

為了順利推行他的變法呀。

13樓:媯大可

推行他的新政,取信於民

14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實行變法,立信於民

15樓:雷雲冷風

讓人們相信他變法的決心

商鞅在實行新法令之前商鞅立木這個那個目的是什麼?

16樓:暮靜雨

其實商鞅立木的目的很簡單的,就是為了比較順利的推行商鞅變法了,其實當時戰爭年代,已經打了太久太久的仗了,所以百姓十分的疾苦,百姓和百姓之間也不信任,百姓和當時的國家之間也不信任,所以商鞅為了表示自己變法的決心,讓百姓能夠接納他的改革,所以才做了這個商鞅立木的事情的。

商鞅「城門立木」的目的是什麼?

17樓:泥才師詩槐

樹立威信,讓百姓知道,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對於以後施行政策有幫助

18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在秦國大刀闊斧地實施變法時,人們都不相信他。於是,他在南城門豎了一根三丈長的大木頭,並張榜說:如果有人能將木頭搬到北城門,我獎賞他五十兩**。

許多人都心存疑慮,但還是有一個人這樣做了。商鞅馬上兌現承諾,百姓都歎服不止。商鞅借城門立木,先立信而後變法,最終使秦國逐漸強大了起來。

商鞅南門立木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19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南門立木的目的是:為了是更好的實行改革,使秦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驗證了這一句話:人無信而不立,國無信則敗

20樓:匿名使用者

徙木立信!所謂:人無信不立。政治亦是,商鞅的目的是在政治上樹立信用和權威以便於推行施政改革。

21樓:永遠的周鋒

樹立誠信,樹立威信。為變法營造氣氛。

22樓:雨巷之櫻

取信於民,為變法的進行營造氛圍。

23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樹立威信,取信於民。讓百姓知道,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對於以後施行政策有幫助。

什麼是商鞅立木賞金的故事?

24樓:苑斐範略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變法開始推行革新時,為了取信於民,他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並告知:「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便賞賜十金。」秦民無人敢信,後加至五十金,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史稱「徙木立信」。

用來比喻言出必行。

26樓:鴆羽千夜光

商鞅法令已經制定完成,尚且還沒有公佈出來,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有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誰十金。人們覺得奇怪,沒有人敢搬動。又下令說:

「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木頭搬走了,當即就賞給他五十金,以表明決不欺騙。人們都知道了左庶長言出必行,最終釋出法令。

27樓:

商鞅以三丈之木置於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木於北門者賞十金,但無人響應。他又將賞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應募,即獲得五十金,以此來取信於民。

28樓:百世浮沉

和千金買馬骨一個道理,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樹立自己的威信,方便以後行使改革

29樓:

商鞅變法之前,想確立公信百姓信服。一日叫人將半根木材立於城門口,對眾人說將其運到目的地賞**十兩,百姓議論紛紛無人相信;後又將賞金提高到**五十兩,有一壯士來至人前,大家跟隨商鞅和壯士來到目的地,商大夫果然將**給予壯士做酬勞。由此商鞅的信譽在諸侯秦國廣泛傳開,變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商鞅「城門立木」的目的是什麼?

30樓:課文你來說

目的:樹立威信來,取信於自民。讓百姓知道,他是一個bai說到做到的人,對於以du後施行政策有幫zhi助。

1、出處

dao故事源自商鞅南門立木,語出《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之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輒(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2、釋義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佈,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在國都集市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有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十兩金子。百姓對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兩金子」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兩金子,用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

最後頒佈了那法令。

31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樹立威信,取信於民。讓百姓知道,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對於以後施行政策有幫助。

商鞅立木賞金的用意是什麼?給我們什麼啟示?

32樓:做真實的你自己

樹立自己在秦國的威信,為以後變法打下基礎。

啟示:六國因為法令更改繁複而失去民心,商鞅為了收攏人心不得不立木賞金,可見誠信在生活中的作用。

還望採納。

33樓:禹玉花索妝

商鞅變法

初始重在誠信,所以立木賞金為例

用意在於取信於萬民。不只他變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應以信為重,言必行、行必果!這就是立木賞金給我們的啟示。

商鞅南門立木講述了什麼的故事商鞅南門立木講述了一個什麼的故事

商鞅南門立木具體的故事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首先蒐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 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 就是後來的商鞅 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

商鞅立木,取信於人的故事,商鞅立木的故事

這個故事出自 史記 商君列傳 原文如下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意思是說,變法的法令已詳細制訂但尚未公佈,商鞅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杆...

商鞅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商鞅變法成功或失敗的方法是什麼?

商鞅變法已經成功了,就算商鞅死了,秦國也沒有回到變法之前的狀態。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民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一場社會變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是生還是死,只要沒有人亡政息,變法改革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