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分析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成功展示的文化意義

2023-01-05 12:35:43 字數 5743 閱讀 1745

1樓:低調搞笑

向外宣傳了我國文化 有利於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成功展示的文化意義

2樓:斷鷹攀崖

(1)政治意義:①保護好徽文化,是增強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②有利於**切實履行文化職能,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③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經濟意義:①徽文化具有極高的經濟和文化藝術價值,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②保護徽文化有利於開發文化產業,帶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③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

(2)①利用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省,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思潮。②對安徽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並結合時代特徵,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③要與其他優秀文化進行交流、借鑑和融合,博採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要立足安徽改革開放的實踐,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創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⑤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建設文化強省的積極性。

世博會中國館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哪些魅力?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展現中華文明,傳遞中國智慧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中國館將向參觀者呈現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表達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和傳統詩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意棲居的意境。  中國館本身展現了完整統一的空間藝術。

從中國館外觀到中國館館內的佈局設計,既突出中國的元素和中國的特色,又融合現代展示設計理念,呼應「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這一中國館主題。二、展現中國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國具有代表性的14個省市,將首次亮相中國館,通過各自為期一週的省市系列活動和其它活動,展示具有濃厚地域色彩、民族色彩的戲曲、歌舞、民間手工藝術、旅遊資源和旅遊文化等,使參觀者集中領略中國文化的多樣性。

三、展現中國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中國城市起源甚早。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城市化程序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館將選取眾多的中國城市,向觀眾呈現目前中國城市生活的狀態,以及在促進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方面所作的探索。

4樓:向天致信

中國館「東方之冠」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它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並用現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煉和構成,國家館的造型還借鑑了夏商周時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撐作用。作為國家盛典中的標誌性建築,光有斗拱的造型還不夠,還要傳達出力量感和權威感,這就需要用四組巨柱,像巨型的四腳鼎將中國館架空升起,呈現出挺拔奔放的氣勢,同時又使這個龐大建築擺脫了壓抑感。

這四組巨柱都是18.6米×18.6米,將上部展廳托起,形成21米淨高的巨構空間,給人一種「振奮」的視覺效果,而挑出前傾的斗拱又能傳達出一種「力量」的感覺。

通過巨柱與斗拱的巧妙結合,將力合理分佈,使整座建築穩妥、大氣、壯觀,極富中國氣派。同時向前傾斜的倒梯形結構,是現代建築向力學的又一挑戰。將傳統建築構件科學地運用,是中國人的又一創造,它向世界傳達了一個大國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中國館的造型具有標誌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徵,它的外表是什麼顏色,這又是人們關注的問題。那麼,什麼顏色最能代表中國特色呢?設計者自然想到了「中國紅」,一種代表喜悅和鼓舞的顏色,一種大氣、穩重、經典的顏色。

可是紅色在大型建築中非常難用,由於紅色的波長強、刺眼而跳躍,搞不好會有飄起來的感覺,從而影響整體形象。其實,中國紅是一個概念比較模糊的顏色,大紅的對聯,火紅的燈籠,紅紅的中國結,這些都叫中國紅。可是在不同的歷史時空環境中,它又呈現出多種審美表達。

如故宮太和殿所展示的「紅」就達五種之多,怎樣在現代建築中用好「中國紅」呢?為此,設計者專門請來中國美術學院研究所的專家,通過反覆試驗,現場觀察,實物對比,最後商定中國館不可能用一種紅,而是借用故宮紅的色彩,採取多種漸變。於是,就有了中國館外表從上到下,由深到淺四種紅色的「退暈」漸變,上面重一點,下面輕一點,既傳統又時尚,豐富了中國紅的內涵,使整個建築呈現出一種層次感和空間感,極富生氣和活力。

中國館披上了「中國紅」,傳達出喜慶、吉祥、歡樂、和諧的情感,展示著「熱情、奮進、團結」的民族品格。這是對中國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讀。

東方之冠,高高聳起,象徵著中華的鼎盛與繁榮。而舒展平臥於國家館之下的地區館,則形成深厚的依託之態,為人們活動提供了厚重堅實的平臺。它的佈局借鑑了《禹貢》對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說。

這個在圓明園中也有體現,其文化理念和空間意識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

國家館和地區館的巧妙佈局,主次有序,象徵著國家一統的精神,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地區館周邊自然折轉的空中游廊、臺階步道和園林小品,相互銜接得異常完美,建築外觀鐫刻有疊篆文字,環廊外側立面印有中國歷史朝代名稱,象徵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的小品表面,還刻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和各地區間的團結合作。

所有這些都對中國特色做了全面而細緻的表達。

時代精神的彰顯與弘揚

巍峨壯觀的中國館絕對高度63米,相當於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和視覺衝擊力。它的外形既像寶鼎,又像一盞巨大的酒杯,高高舉起,盛情歡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時它又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鵬,沖天而起,預示著中國將翱翔萬里,稱雄世界。

中國館建築的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面對即將在中國本土舉辦的世博會,中國館已遞交了一份以建築為表述的「時代宣言」。中國館通過現代手法對中國元素的演繹創造,向世界展現出充滿活力、和諧發展的現代中國。

華冠聳立的國家館,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的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為人們休閒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場所。具體地說,有四大交流平臺,而這四大平臺正體現了現代國際建築設計的重要理念,即開放性和公共性,反映了時代精神。

在21世紀的今天,環境和能源問題是城市化程序中的現實問題,中國館的建造處處透露出環保和節能的資訊。外牆材料使用無放射、無汙染的綠色產品;所有管線和地鐵通風口都巧妙地隱藏在建築體內;國家館頂層景觀臺使用最先進的太陽能板,儲藏陽光並轉化為電能,可實現中國館照明全部自給;同時還有雨水收集處理系統,雨水通過淨化後用於沖洗衛生間和車輛;地區館表皮還設計有氣候緩衝帶,屋頂運用生態農業景觀技術,土層覆蓋達1.5米,可實現有效隔熱,節省能源在10%以上;在地區館南側大臺階水景觀和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了小規模人工溼地技術,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為城市區域性提供生態化的景觀。

雄偉高聳的世博會中國館,闡釋著中國特有的建築美學,體現著厚重的中國文化,表達著億萬中國人的開放情懷,展現出城市發展的中華智慧。東方之冠,中國傳統,中國特色,中國精神。

中國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有什麼意義

5樓:厲害

一、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舉辦2023年世界博覽會,對於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加強與各國的經濟和技術合作,促進國際間經濟**往來具有重大意義。承辦2023年世界博覽會將會使世界更加充分地瞭解中國,目睹中國的巨大變化,並可加速中國經濟的市場化和開放化,中國將進一步參與到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去。在上海舉辦這次世博會,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聲譽,使全世界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上海,這會提高上海現代化程度。

2)對中國巨集觀經濟各要素產生重要影響

1、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為了辦好世博會,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可以說,世博會將使上海基礎設施建設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主辦世博會,上海的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會得到大力的發展。

另外,據瞭解,根據「十五」規劃,上海還準備投資20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電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確保在世博會展覽期間每日30至40萬人次的外來遊客住宿、飲食、交通、通訊等需要,並投入巨資繼續開發浦東、改造舊城區。

2、促進我國消費需求的擴大,形成新的消費熱點

上海舉辦2010 年世界博覽會,將有利於促進消費需求的擴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帶動中國旅遊消費增長。一個城市如果舉辦大型博覽會,城市的旅遊業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23年世博會將為上海開發旅遊新產品,世博會作為一個極具魅力的旅遊吸引體,將吸引國內外的旅遊者紛至沓來,據估計,其中有超過70%的參觀者將做延伸旅遊或周邊旅遊後參觀世博會,這就為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旅遊經營者創造了組合新產品的良好機遇。

其次,有利於促進賓館業、文化娛樂、服務等消費需求提高。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測算,旅遊每增長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長4.3元。

3、將有效促進中國經濟 **的快速發展

上海舉辦世博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舉辦世博會,為國外企業瞭解中國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特別是通過舉辦這樣一個大型活動,為大力宣傳中國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從而有利於擴大中國產品出口,並有利於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也 可以通過上海舉辦世博會,瞭解國外發展最新動態,有利於吸引多方來客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

4、為國內創造相當多的就業機會

由申博為引擎、以浦江開發為起點的一輪新的投資熱潮,對未來一段時期的上海經濟將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從而給中國創造相當多的就業機會。在世博的作用下,綜合實力的加強將賦予上海更大的優勢,未來幾年上海經濟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同時,申博成功所引發的「會展經濟」更能帶來滾滾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其利潤率高達20%至30%。

5、後續效益無法估量

除了直接、間接收益外,世博會後續的「**效應」更是無法估量。這可以參照歷史上的經驗:2023年日本大阪舉辦世博會後,經連續1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關西經濟帶,併成為日本重要的經貿中心,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增長;埃菲爾鐵塔是2023年世博會給巴黎留下的「搖錢樹」,讓法國相關行業受益無窮。

可以預見,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必將產生顯著的周邊聯動效應,帶動華東,甚至輻射到全國。

二、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是各種新思想、新科技、新發明、新創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會,也是多元文化跨國界交流的平臺,舉辦此次世博會將全面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從2023年英國倫敦舉辦首屆現代意義的世界博覽會以來,世博會以創新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現作為其實現教育功能的兩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類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類的心靈。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是各種新思想、新科技、新發明、新創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會,也是多元文化跨國界交流的平臺,舉辦此次世博會將全面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從2023年英國倫敦舉辦首屆現代意義的世界博覽會以來,世博會以創新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現作為其實現教育功能的兩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類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類的心靈。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提出:21世紀上半葉,中國在成功舉辦了2023年北京奧運會之後舉辦2023年上海世博會,就是要以舉辦這一盛會為契機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文化吸引力。

一方面,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集中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瑰寶,成為中國這個千年文明古國在2023年世博會上的「國家名片」。另一方面,上海世博會期間的文化活動也將成為展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的又一重要形式。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為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臺,從而為中華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上海世博會上,各參展國家的展館及其展示,都是各國曆史和文化的縮影。其間的2萬場文化演藝娛樂活動中,將有許多是參展國組織的具有本國文化特色的活動。通過建築、**、戲曲、舞蹈等人類共同的語言,中華文明的精髓將在與世界各種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綿,中華文化的內涵將得以豐富,中華文化的實體將得以發展。

要充分發揮好舉辦2023年上海世博會對提振市場信心、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用,關鍵要著眼於國家「軟實力」的提升。要進一步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國家文化管理體制和科技創新機制的改革,在籌備舉辦上海世博會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弘揚中華文化,提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使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里程碑。

世博會中國館介紹,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者及詳細介紹?

館內內容很中國化 會動的 清明上河圖 大螢幕電影介紹,小火車一路展示古近建築,還有很多很中國化,很傳統文化的展品。從外建築到館內展品,用三言二語,是無法描繪清楚的。來看看吧,不虛此行 中國國家館以 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為主題,由於形狀酷似一頂古帽,因此被命名為 東方之冠 東方之冠 的構思主題,表達...

上海世博中國館開放時間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9 00 17 00 週一閉館 中國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 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展館的展示以 尋覓 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 東方足跡 尋覓之旅 低碳行動 三個展區,在 尋覓 中發現並感悟...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者是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者及詳細介紹

設計者何靜堂 中國國家館以 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為主題,由於形狀酷似一頂古帽,因此被命名為 東方之冠 東方之冠 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 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 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 東方之冠 地區館水平,以舒展的平臺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 柔性 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