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的特點,徽派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2022-12-15 16:50:50 字數 5988 閱讀 3447

1樓:匿名使用者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華麗、壯美。

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樑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

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

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樑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

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

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2樓:時尚瘋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

徽派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3樓:斯帕狄

1、主體構件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華麗、壯美。

2、裝飾藝術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

徽派建築其結構多為多進院落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佈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

擴充套件資料:

徽派建築的結構:

1、門樓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簷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

2、穿堂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緊連,是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

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相背,入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一明堂,二個房間。穿堂較正式三間為小,有天井採光。

3、大廳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大廳為明廳,三間敞開,有用活動隔扇封閉,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兩廊,面對天井。也有正中入口設屏門,日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

4、大屋脊吻

徽派建築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裝飾件。徽州古建的詞堂、廟宇、府宅等大型建築,沿襲《宋營造法》官式作法,採用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套獸等。

造型與官式作法有所區別,屬徽派特色。

5、高牆深宅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 徽州有許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牆圍起,謂之「封火牆「,遠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採光主要靠天井。這種居宅往往很 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一般住人。

6、格窗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週迴廊採用木格窗間隔空間,其功能有采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

4樓:小小孩

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村落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其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大量遺存的傳統民居村落,從選址、設計、造型、結構、佈局到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

歸於中國傳統建築特點的地方,我們就略過了。我們說說徽派建築的特點吧,最重要的,馬頭牆。

馬頭牆,指高於兩山牆屋面的牆垣。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以斜坡長度定為若干檔,牆頂挑三線排簷磚,上覆以小青瓦,並在每隻垛頭頂端安裝搏風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種蘇樣「座頭』,有「鵲尾式「,「印鬥式「,「坐吻式「等數種。

因形似馬頭,故稱「馬頭牆「。

作用:防火、防風、好看。有象徵性,寓意不錯。

5樓:明初翠卑澹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華麗、壯美。

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樑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

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

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樑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

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

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

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6樓:勞蘭娜稱昶

一般來說房體白白的

瓦黑黑的

馬頭牆扁扁平平的

還有一點就是徽派的門楣裝飾不會高過圍牆

徽派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徽派建築的特色

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村落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其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大量遺存的傳統民居村落,從選址、設計、造型、結構、佈局到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

徽州村落的選址大多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規則進行,山水環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和山水意境,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受傳統風水「水為財源」觀念的影響,寄命於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視村落的「水口」,建構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水口園林。徽式宅第結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體現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點。

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佈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廂房,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間。

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澤典雅大方。裝飾方面,清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房屋精美如詩,堪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建築形式。

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規模巨集大,富麗堂皇。而散綴各地的各式牌坊,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傳統的建築流派,徽派建築一直保持著其融古雅、簡潔、富麗於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

徽派建築工藝特徵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華麗、壯美。

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樑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

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

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樑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

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

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

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徽州古建「三絕」

徽派建築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號稱「古建三絕」。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型別,建築方面有嚴格的區分,不能隨心所欲。一般都富麗堂皇,氣勢恢巨集。

牌坊以石製為主,仿木結構,有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種式樣,造型雅緻。根據功用可分為旌表坊和題名坊兩類。旌表坊必須經朝廷頒旨才能興建,只有官績顯赫、孝行義舉突出的人以及貞女烈婦,才有資格享受。

題名坊一般建在府邸、書院、祠堂、墓門道前,作為莊重、權威的標誌。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稱為「三間屋」,有明三間、暗三間、迴廊三間之別。

徽州宅居基本格局的形成

傳統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間式,一般為三開間、內天井,民間俗稱為「一顆印」。平面佈局對稱,中間廳堂,兩側廂房,樓梯在廳堂前後或在左右兩側。入口處形成一內天井,作採光通風用。

在此基礎上建築縱橫發展、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廳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說是兩組三間式相向組合而成,可分為大四合與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廳與後廳相向,中間是大天井。

前廳是三間式,但地坪較高,為正廳堂;後廳亦為三間式,但進深可略淺,地坪面較前廳低。前後二廳以廂房相連,活動隔扇,樓梯間有設於廂房的,也有設在前廳背後的。內部木板分隔,外牆均為磚牆出山馬頭牆。

天井則根據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廳背後再設廂房、小天井。這種大四合式住宅前後均有樓層。小四合式前廳三間與大四合式同,後廳則為平房,也更小,進深淺,一般中間明堂不能構成後廳,而作為通道,兩個房間供居住,天井也較小,樓梯均在前廳背後。

大廳式住宅的大廳,主要是用於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和開展祭祀活動等,也作為日常起居場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體部分。大廳多為明廳,三間敞開,兩根圓柱顯示著大廳的氣派。也有用活動隔扇封閉的,以便於冬季使用。

一般大廳設二廊,面對天井。大廳式住宅可從正中入口設屏門,平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也有在側面開邊門出入,天井下方則設客房。

還有由正門出入,門兩側設二廂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相連,為由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背向,入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兩個小房間,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

這種穿堂式建築比正式三間式小,有天井採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習俗。有的大戶人家宅屋成片相連,一百多個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幾種基本格局的拼接組合而已。

徽派建築的特點安徽徽派建築的特點是

徽派建築民居的特點 它以黛瓦 粉壁 馬頭牆為表型特徵。以磚雕 木雕 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 深井 大廳為居家特點。一是和諧流暢,統一規劃的整體美。這和當時徽州的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 因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 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較他處更為森嚴而完備。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性和宗族凝聚...

徽派建築分佈在哪,具體點。。謝謝

徽派建築是漢族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流行於徽州 今黃山市 績溪縣 婺源縣 及嚴州 金華 衢州等浙西地區。徽州古村落很多,巨集村 西遞 盧村 歙縣 牌坊群 呈坎八卦村 唐模 南屏 昌溪。潛口民宅,是將附近村鎮的明清故居前來集中建的一個景點,分成明朝和清朝部分。看八卦 呈坎 呈坎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

什麼是徽派建築?代表作有哪些?寧波天一閣屬於徽派建築嗎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區 今安徽省黃山市 宣城市績溪縣 江西省婺源縣 以及泛徽州地區 浙江淳安 江西浮樑 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 祠廟 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徽派建築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