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古詩「示兒」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有什麼異同

2022-12-07 15:26:03 字數 6166 閱讀 4947

1樓:請求權789額

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死 去 元 知 萬 事 空 ,

dàn bēi bù jiàn jiǔ zhōu tóng但 悲 不 見 九 州 同 。

wáng shī běi dìng zhōng yuán rì王 師 北 定 中 原 日 ,

jiā jì wú wàng gào nǎi wēng家 祭 無 忘 告 乃 翁 。

作者背景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他的詩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最受人們推崇讚賞的,是他表現殺敵報國志願、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

注詞釋義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軍隊。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親。

古詩今譯

我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只悲嘆看不到九州統一。大宋軍隊收復中原之日,家祭時別忘了告我亡靈。

名句賞析——「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南宋寧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臨終前留下來的最後一首絕筆詩。從他兩歲時北宋滅亡,到他85歲即將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終沒能收復。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後,萬事皆空,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國家統一。

80多年來,驅除敵虜、統一河山的強烈願望,在他心裡始終沒有動搖過。所以在他臨終前,仍然叮囑孩子們,將來這一天到來時,一定不要忘記祭祀他的亡靈,把這勝利的喜訊告訴他。全詩文字質樸自然,情感沉痛真摯,催人淚下,表現了作者相信恢復中原大好河山的壯志一定能夠實現。

2樓:始瀾

1.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古詩「示兒」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有什麼異同

3樓:小樂學姐

兩首詩的相同點在於:都是愛國主義題材的詩篇,作者同為南宋詩人陸游。

兩首詩的不同點在於:

1、較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更加強烈,《示兒》是陸游寫給兒子的遺囑,可以說是絕筆,可見陸游臨終時對抗金大業之遺恨,以及他依舊盼望國家統一的情懷中帶著悲涼感。

2、較之《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除了愛國情感,還包括了對大好河山的嚮往、對統治者的批判之筆,尤其最後兩句,批判的意圖躍然紙上。

4樓:阿凱通訊數碼生活助手

不同處《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比《示兒》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更加強烈,

較之《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除了愛國情感,還包括了對大好河山的嚮往、對統治者的批判之筆,尤其最後兩句,批判的意圖躍然紙上。

相同處都是愛國主義題材的詩篇,作者同為南宋詩人陸游

5樓:保靜柏

相同點在於:都是愛國主義題材的詩篇,作者同為不同點在於:

1.較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更加強烈.《示兒》是陸游寫給兒子的遺囑,可以說是絕筆.

可見陸游臨終時對抗金大業之遺恨,以及他依舊盼望國家統一的情懷中帶著悲涼感.

2.較之《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除了愛國情感,還包括了對大好河山的嚮往、對統治者的批判之筆,尤其最後兩句,批判的意圖躍然紙上.

6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天都是陸游表達渴望收復失地的古詩。不同之處是,《示兒》通過寫自己表達至死不忘祖國統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則是通過寫老百姓的。

感受來表達渴望收復失地之情。《示兒》表達出來的是一種遺憾。《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表達出來的是一種失望

7樓:勵雅可

同:他們都是陸游寫的都是愛國詩。

異:示兒是陸游臨終前對兒子的遺囑。

而秋夜將曉出籬門是對南宋朝廷腐敗無能無比憤怒。

8樓:無錫恆康金屬****

異:從詩歌內容,修辭運用等方面描述。同:強烈的愛國情感。

9樓:止捷

一個是寫自己的,一個是寫百姓的,都是愛國詩

10樓:友依杉

相同的為都是愛國主義題材的詩。

11樓:

相同『』都是愛國主義題材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聯絡《示兒》,你體會到什麼?

12樓:劍華皈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首詩都可以說是陸游的代表作。陸游生於公元2023年,寫第一首詩也已經67歲了,此時中原地區淪陷於金人之手也已經六十餘年了。前兩句寫大好的河山,「三萬裡」、「五千仞」都突出河山的壯闊,可是如此大好河山的人民卻只能一日日流淚,日日期盼南宋的軍隊收復失地,卻一直不能如願。

第二首詩比第一首更加悲壯,此時作者已經84歲,行將就木,這首詩是其對兒子的遺囑,也反映了其畢生的夙願,希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時候,在家祭的時候能告訴自己,了卻自己的心願。

兩首詩有所不同,前者主要側重於中原淪陷人民的願望,後者更為直接,道出作者自己的心願,可謂情至真、意至誠、感人至深。兩首詩都表現了作者渴望南宋軍隊收復中原的強烈心願,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南宋腐朽不堪,偏安一隅,陸游的畢生心願最終也沒有達成,使後人唏噓感慨不已。

(手打不容易,望採納)

13樓:alan莫曉東

《己亥雜詩》詩人陸游"悲」的原因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與《示兒》的不同之處

14樓:

先來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原文: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句開篇即描寫山河,喻意山河壯麗,可惜山河及其上的遺民盡落胡處。另外也表明遺民的心情,如水流向東,嶽拔向天一般。對漢民族政權的嚮往。

遺民淚盡,南望王師。突出了感想。描繪了焦慮待者的「遺民」心態。

讓人讀後即有收復大好山河,以不負遺民眾望之心態。也表明了作者最後的雄心壯志。

再來看《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夜詩尚有焦慮心態的話,此詩即有無盡悲涼。秋夜詩作成時,作者尚健步能履。尚有壯心餘繞,對時局尚有想像空間。

而示兒篇時,作者恐已臥榻,對無力迴天的現狀,充滿了苦澀之情,只能寄希望於飄渺的未來,但未來,自己已不能見。死後原知萬事空。又道出作者的矛盾心態,自知是空,又大願未了,不願未空,還想在九泉之下有知,聞王師北定中原,以定中原之土,平遺民之憾。

這時的期望也寄託在自己都不知道有沒有的「未來」上。無奈如一聲嘆息。而夜詩尚有深眸的凝望和想像。

此時,想像空間都已被擠壓到現實的牆角,無處可退。無盡感慨,盡在其中。

這種感慨中的無奈居多,居別於夜詩的焦慮和躊躇之志。

15樓:匿名使用者

《示兒》作者臨終前寫的,那時是2023年的春天,距2023年寫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18年。這麼多年,陸游始終惦記著一件事,致死都放不下,這是因為他不僅深深愛著祖國的山山水水,更因為他惦記著還在受苦的老百姓。

兩首詩歌的創作年代是不同的,作者的感受經歷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和起伏.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更多的是擔憂百姓,表達愛國之情,而《示兒》更多的則是遺憾,更加的表達了不能夠回到故鄉.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雖然感傷,卻還沒有失去希望,而《示兒》是臨終的遺作自然免不了力不從心的無可奈何.

作者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示兒裡面表現得感情一樣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16樓:笑笑

有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相同的是都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而不同的是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表現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的失望和對遺民的同情,雖然失望,但還是想以此警醒統治者,激起統治者的鬥志;示兒則表現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感情,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兩首詩寫作背景不同,作者表達的情感自然也有些不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寫到的是中原廣大人民受到沉重的壓迫,他們年年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但年年願望落空,寫出了北地遺民的苦望,極力表現出了作者的失望。南宋統治集團在西子湖畔醉生夢死,拋棄國恨家仇,作者失望但也不忍,依舊想在壓迫之下發聲,喚醒統治者的鬥志。

而示兒凝聚的的是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希望能收復中原,向兒子們交代他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遺憾,心有不甘,但他雖然沉痛,卻不絕望,堅信著南朝終有一天一定能平定中原,在這裡表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

示兒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共同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樓:孤島了囚夢酸檸檬

表達作者對金統治地區的老百姓的同情,.對南宋朝廷軍隊收復失地,統一中原的期盼。

18樓:豆兒媽

機,你們倆字一個個月吧檯,你的意思意思

19樓:

它們的共同主題是:統一北定中原,收復故土。

20樓:及晟睿

收復失地,統一中原 表達了陸游的愛國情懷

21樓:和平精英鶴家門光子

希望祖國的統一望守護之地。

讀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我不禁想到了陸游示兒裡的什麼什麼不同的詩句卻有?

22樓:北靜秋梵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又望王師又一年相似

《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3樓:匿名使用者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南宋時期,金佔領了中原地區。愛國詩人陸游在山陰(今屬浙江)鄉下向往著中

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儘快收復中原,恢復統一。

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後。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24樓:隱小俠

《示兒》

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題臨安邸,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三首詩共同表達了 思想感情

25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很願意為你問題作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願望.

《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一種深切擔憂,對中原失地人民苦難生活的深切同情,同時也表露出詩人對南宋統治者的不滿.

《題臨安邸》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表達作者對北宋**的不滿,和強烈憤慨!

如果滿意我的回答請採納,謝謝你的支援和鼓勵?!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詩意是什麼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在秋天的夜裡,快要明瞭的時候,你的柵欄迎來了一陣涼風 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 譯文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鄰家的公雞喔喔叫個不停。疾病幾乎把報國壯志消磨殆盡,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髮抱憾平生。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觸青...

展開想象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詩人陸游可能看到了什麼景象於是有感而發

詩人看到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青天。百姓在胡人的壓迫裡眼淚流盡,所以發出了盼望著軍隊北伐一年又一年的感慨,表現了作者盼望大好河山恢復的急迫心情。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表現了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感慨。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於敵手,以 望 字為...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由什麼到失望但終不絕望的千

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表現了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感慨。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於敵手,以 望 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 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迴百轉的心情。詩境雄偉 嚴肅 蒼涼 悲憤。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的三四句是什麼意思?抒發的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