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效應的定義,光電效應的定義是什麼

2022-12-03 16:46:23 字數 2330 閱讀 2063

1樓:匿名使用者

光照射到某些物質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也就是光能量轉換成電能。這類光致電變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

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2樓:匿名使用者

被光子擊中的電子得到能量,電勢提高,使原本中性的原子、分子不呈中性了,這就是光電效應的本質。

3樓:科學有聲音

第2課_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

4樓:匿名使用者

光照變化引起半導體材料電導變化的現象稱光電導效應(又稱為光電效應、光敏效應[1]),即光電導效應是光照射到某些物體上後,引起其電效能變化的一類光致電改變現象的總稱。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材料時,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使非傳導態電子變為傳導態電子,引起載流子濃度增大,因而導致材料電導率增大。

在光線作用下,對於半導體材料吸收了入射光子能量, 若光子能量大於或等於半導體材料的禁頻寬度, 就激發出電子-空穴對,使載流子濃度增加,半導體的導電性增加,阻值減低,這種現象稱為光電導效應。光敏電阻就是基於這種效應的光電器件。這種效應中,目前用於感測技術的主要有光生伏特效應中的丹倍效應、光磁電效應、pn結光生伏特效應、貝克勒效應和俄歇效應等。

光電效應的定義是什麼?

5樓:吳立公冶如意

當紫外線這一類波長較短的光照射金屬表面時,金屬便有電子逸出,這種現象稱為光電效應.(參考高中物理書)

光電流的定義

6樓:匿名使用者

要金屬發射電子的條件是: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大於金屬的極限頻率。

當有光電子發出後,光電流的強度跟入射光強度成正比。

光敏電阻的光電流:亮電流與暗電流之差。

暗電阻、暗電流:光敏電阻在室溫條件下,光照消失之後,經過一段時間所測得電阻值稱為暗電阻。此時在給定的電壓下流過的電流就是暗電流。

亮電阻、亮電流:光敏電阻在某一光照下的阻值稱為亮電阻。此時流過的電流稱為亮電流。

什麼是內光電效應和外光電效應

7樓:mono教育

內光電效應是光電效應的一種,主要由於光量子作用,引發物質電化學性質變化(比如電阻率改變,這是與外光電效應的區別,外光電效應則是逸出電子)。內光電效應又可分為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

外光電效應是指物質吸收光子並激發出自由電子的行為。當金屬表面在特定的光輻照作用下,金屬會吸收光子併發射電子,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的波長需小於某一臨界值(相等於光的頻率高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其臨界值即極限頻率和極限波長。

內光電效應

半導體材料的價帶與導帶間有一個帶隙,其能量間隔為eg。一般情況下,價帶中的電子不會自發地躍遷到導帶,所以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遠不如導體。但如果通過某種方式給價帶中的電子提供能量,就可以將其激發到導帶中,形成載流子,增加導電性。

光照就是一種激勵方式。

光導管(又稱光敏電阻)就是利用內光電效應制成的半導體器件。像硫化鎘、硫化鉛、硫化銦、硒化鎘、硒化鉛的那個均是半導體光導管。

8樓:mango聊教育

內光電效應是被光激發所產生的載流子(自由電子或空穴)仍在物質內部運動,使物質的電導率發生變化或產生光生伏特的現象。外光電效應是被光激發產生的電子逸出物質表面,形成真空中的電子的現象。

外光電效應是一種體效應,其過程分三個步驟:第一步:體內電子吸收光子能量被激發躍遷到高能級;第二步:

被激發的電子向表面運動,運動過程中會與其它電子或晶格碰撞,失去部分能量;第三步:克服表面勢壘的束縛逸出表面。

內光電效應的應用

1、太陽能電池

pn結光伏效應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是利用光照射時,pn結產生的光生電壓制造把太陽光能轉化成電能的器件——太陽電池。製造太陽電池的材料主要有矽(si)、硫化鎘(cds)和砷化鎵(gaas)等。

現在仍有很多新型高效材料正在研究實驗中。目前,太陽電池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它已成為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空間站的重要長期電源。在其它方面的應用也十分普遍。

2、光電探測器

光電探測器也是對半導體光電效應的重要應用。光電探測器是指對各種光輻射進行接收和探測的器件。其中光敏管是此類光電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與我們高中教材感測器實驗中研究的光敏電阻都是實行光電訊號轉化的裝置。光電探測器在科技、生活、生產和國防建設中都有著重要的應用。例如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天文顯微鏡、gps全球定位系統、氣象衛星拍攝的氣象雲圖、巡航導彈目標定位等等。

光電效應誰發現,光電效應是誰發現的

光電效應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7年發現,對發展量子理論起了根本性作用。1887年,首先是赫茲 m.hertz 在證明波動理論實驗中首次發現的。當時,赫茲發現,兩個鋅質小球之一用紫外線照射,則在兩個小球之間就非常容易跳過電花。大約1900年,馬克思 布蘭科 max planck 對光電效應作出最初...

誰發現了光電效應,發現光電效應現象的是誰?

光電效應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7年發現,對發展量子理論起了根本性作用.1887年,首先是赫茲 m.hertz 在證明波動理論實驗中首次發現的 光電現象由德 bai國物理學家赫茲於du1887年發現,而正確zhi的解釋為愛因斯坦dao所提出。科學家們內在研究光 電效應的容過程中,物理學者對光子的量...

高中物理光電效應

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題。我們假設可見光發 一秒鐘,根據光速,第一個內光子和最後一個光子相距容3 10 8m。欲求得兩個相鄰光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只要知道光子數就可以了。光子的數目用能量來求。功率p 6 10 12w發射一秒鐘就是e 6 10 12j,由於是估算,可假設可見光波長500nm 綠光 再結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