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要罵「始作俑者」,孔子為什麼罵始作俑者

2022-11-17 06:31:06 字數 5481 閱讀 6416

1樓:房從杉

這是孔子罵的?好象是孟子的所為吧!

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始作俑者」偽,是所謂「禮崩樂壞」之始,「離經叛道」之人。

2樓:曉露丹楓

不是 始作俑者,無子嗣乎?

罵人的,罵得很難聽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見:《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人殉和人牲是商及以前的祭祀習俗,以後慢慢改變。用俑代替是一種進步,是對生命的尊重。武王伐紂的《牧誓》中「昏棄厥肆祀弗答」說紂王的罪責之一改變減少人牲,拋棄了對祖先的祭祖而不聞不問,可見周初社會環境還是提倡人殉和人牲的。

有權勢的君王貴族向上天或祖先祈求庇佑而用奴隸或戰俘甚至親屬人殉和人牲看做必然和合理的。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反問句。在《孟子·梁惠王上》其語境和說理邏輯過程中,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用俑來改變祭祀或殉葬方式第一人,他難道沒有後人嗎?(他這樣做不怕上行下效,後人也用俑來代替,糊弄鬼神嗎?或者說是其後人沒能力用人殉嗎?

又或者說他這樣做不怕得罪鬼神而導致絕後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應該不是吧)因為俑象人而用它代替,(因為他知道生命是很重要的!這是重視人的生命的結果啊!

),(既然祭祀這麼重要的事都可以因為重視人的生命而用俑替代,)那麼「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我們怎麼能不重視百姓的生命讓他們活活地餓死呢?

如果理解「始作俑者,斷子絕孫!」在文中邏輯上顯牽強,突兀。其實「其無後乎?

」用上文中哪種解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孟子用「始作俑者」敢於冒著得罪鬼神和先人的嚴重後果,用人俑代替人殉,反襯其對生命的珍視,在勸說梁惠王愛民說理推導過程中起到重要論據和論證的作用,這樣解釋,孟子勸誡梁惠王說理過程和邏輯就完全通順了。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因而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所以孔子是贊同始作俑者的!

是他的思想「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體現。「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不是罵人的狠話,我們誤會其久矣。

4樓:山魈木客

孔子對人的生命的關愛,《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如下記載: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朱熹對此作注道:

俑,從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

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後也。孟子言此作俑者,但用象人以葬,孔子猶惡之,況實使民飢而死乎?

從孟子所表示的孔子對人生尊嚴的態度,可以看出孔子捍衛人的尊嚴的立場是極其堅定而明確的。他不許任何力量浸染人的尊嚴。

在孔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他尊重人,愛人的思想。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殉葬是很普遍的事情,稍有地位的人死的時候總要讓幾十,甚至上百的活人為他殉葬。殉葬的人越多,才越顯示出他的社會地位。

而孔子就堅決反對這種拿活人陪葬的做法,他甚至反對拿陶傭做陪葬,因為這種陶傭還是人的樣子,是對人類的不尊重。所以有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種對拿陶傭做殉葬的人的詛咒。秦始皇當年祕密大建自己的墳墓,就用了許多陶傭來作陪葬,也就是我們今天在陝西發現的兵馬俑。

秦始皇死後發生的事情也恰恰印證了那句詛咒:「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讓那些樂於拿人做陪葬的人斷子絕孫。我想,如果沒有孔子的堅決反對,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祖先被活埋在墳墓裡。

孔子為什麼罵始作俑者

5樓:海棠盈香

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俑或陶俑。

孔子反對用俑殉葬,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意思是最早發明來用俑作殉葬的人,大概不會有後代。

人的慾望無止境,有用俑殉葬的,就會有用真人殉葬的,做這樣缺德的事會絕後的。

孔子為什麼要咒罵「始作俑者」那個人?拜託各位了 3q

6樓:4l█重量

孔子對人的生命的關愛,《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如下記載: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朱熹對此作注道:

俑,從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

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後也。孟子言此作俑者,但用象人以葬,孔子猶惡之,況實使民飢而死乎? 從孟子所表示的孔子對人生尊嚴的態度,可以看出孔子捍衛人的尊嚴的立場是極其堅定而明確的。

他不許任何力量浸染人的尊嚴。在孔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他尊重人,愛人的思想。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殉葬是很普遍的事情,稍有地位的人死的時候總要讓幾十,甚至上百的活人為他殉葬。

殉葬的人越多,才越顯示出他的社會地位。而孔子就堅決反對這種拿活人陪葬的做法,他甚至反對拿陶傭做陪葬,因為這種陶傭還是人的樣子,是對人類的不尊重。所以有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種對拿陶傭做殉葬的人的詛咒。

秦始皇當年祕密大建自己的墳墓,就用了許多陶傭來作陪葬,也就是我們今天在陝西發現的兵馬俑。秦始皇死後發生的事情也恰恰印證了那句詛咒:「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讓那些樂於拿人做陪葬的人斷子絕孫。

我想,如果沒有孔子的堅決反對,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祖先被活埋在墳墓裡。 參考資料: http:

//www.ica.org.

7樓:丶逆天丶

孔子認為這是不仁的 因為俑太像人,用俑同樣是不仁 這句話是說:「第一個製作人俑的人,大概是沒有後代吧。」罵人斷子絕孫 你說是不是貶義詞 孔子反對作俑,原因有二,一為像人,為不仁,不仁則殘忍;二為製作人俑浪費,浪費則不恤下民,有損後人。

孔子當然會批評殘忍與奢侈,孔子的態度應該是批評而不是咒罵,也有一種說法是說這個「後」是生命的意思 就是說那些造人俑的人不會長命 這兩種說法都是貶義的 檢舉

陶俑代替人殉更先進為什麼孔子還要罵發明俑的人?

8樓:雪林文化

三、思想不能侷限不過雖然說孔子的話的確很有道理,但是我們也不需要一竿子把所有的人都打死,自己的思想也是可以保留的。陶俑的出現的確是時代進化的產物,即便是他有各種的缺點,但是它也確實避免了部分人被殉葬的命運,所以怎麼看都是有積極的意義的,因此不需要看見孔子罵始作俑者就認為陶俑的出現是一個錯誤,某一個事物必定有利弊不過是多少的差別罷了。

9樓:三十五

因為孔子認為人心中還存在殉葬的想法,這就是漠視生命的價值,在本質上都是封建迷信,所以罵發明俑的人。

10樓:荒王爺

恐怕是陶俑對於春秋禮崩樂壞的葬俗來說,想埋多少,就埋多少,違制的人殉成本,因為陶俑變低。違法成本降低,埋俑「惡俗」的發展將一發不可收拾。

11樓:秋風體育

因為用陶俑代替人也是一種殉葬,孔子就是討厭這種殉葬制度。

陶俑代替人殉更先進,孔子為何要罵發明俑的人?

12樓:歷史小火鍋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是對首創使用人俑作為陪葬品的做法,表達強烈不滿和憤慨,並予以譴責。那麼問題來了,陶俑取代人殉,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一種進步,但孔子為何還要責罵發明陶俑的人?原因是因為:

孔子認為以人殉葬或者以陶俑殉葬,本質並無不同,都是一種應該被徹底取締的不人道行為。

一、古代最野蠻最醜陋的喪葬習俗:人殉

古代的帝王將相和奴隸主,生前窮奢極欲,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他們仍然不滿足,幻想死後能進入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人上人的奢靡待遇。於是為了迎合這種迷信心態,厚葬的習俗應運而生。帝王們不僅在墓葬中埋入難以計數的金銀珠寶,還把很多奴隸殺死葬入其中,作為人殉,幻想到另一個世界仍然能繼續驅使他們為自己服務。

這種制度,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時代,春秋末期和戰國才開始衰落。

人殉制度,充滿了野蠻和殘暴的色彩,嚴重違背了人道主義,故而為社會所不容,逐漸衰落漸漸消亡。

二、人俑代替人殉,為何遭到孔子的憤怒譴責

春秋末期,人俑陪葬逐漸興盛起來,在帝王貴族的葬禮中風行一時。表面上看起來,這種制度顯然要比人殉更為進步,但為何還是不能被孔子接受?這是因為,孔子認為,在人殉制度已經瀕臨衰落的情況下,人俑陪葬大行其道,標誌著帝王將相們內心深處仍然對人殉制度的留戀與不捨,本質上與人殉並無根本區別。

如果聽任這種風氣蔓延,總有一天會導致人殉制度死灰復燃。換而言之,一切以人或人像為陪葬的制度,都應被徹底取締。

孔子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此後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人殉制度仍然不能徹底絕跡,直到清朝後期才徹底消亡。

13樓:欣霖

因為陶俑和人潛在的意思還是需要人像殉葬,如果不阻止,用活人殉葬還是有可能死灰復燃的。

14樓:教育細細說

因為孔子認為陶俑依然是人殉制度的延續,其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對於人的殘害和壓迫,是極其不人道的。在孔子看來,這種制度應當被徹底取締。

15樓:石錦糖糖

雖然用陶俑代替了人,但人們的心中還存在殉葬的想法,這還是在漠視生命的價值,而要完全廢除這種制度後,才能夠代表人的價值真正被發現和被確立。所以,孔子嚴厲譴責這種行為,甚至是大失風度地咒罵他們。

16樓:遙望燕園

用陶俑代替真人來殉葬,並不是什麼先進的思想,僅僅是因為人作為勞動力,比沒有任何勞動力的陶俑更能創造價值,這跟捨不得用牛來做祭祀品,換羊或雞來做祭祀品是一個道理,本質上是「摳」,而不是「以人為本」,不是「仁而愛人」,孔子強調「仁」,「仁」就是愛人,就是「以人為本」,就是要放棄用人或人形物品來殉葬的低劣思想。

孔子為什麼不直接罵生殉殉葬,說「始制生殉者,其無後哉」,??

1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始作俑者」吧

俑是陪葬的人偶,不是真的人

18樓:合眸_迎風

這不就是在罵了嗎,如果太難聽不就不能記載了嗎

陶俑明明代替了人殉,為什麼孔子還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麼狠的話?

19樓:愛美男同學

因為孔子行事只求實質,雖然陶俑代替了人殉,但是背後的實質依然是人殉,雖然說避免了殘忍的殺害無辜生命,但是只要有這樣一種行事在,就會讓人殉死灰復燃,所以說出這樣的話。

20樓:豌豆

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實際的意義是批判那些使用人俑殉葬的人,人俑是代替活人的一種殉葬方式,也會有人在後來的演變中將人俑變成有血有肉的真人來殉葬,所以孔子才會說出這句狠話。

2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孔子的意思是既然用了比草做的更逼真的陶俑,以後貴族肯定為了攀比,遲早會用人殉,這樣用陶俑引領潮流的人就真不是好東西。

22樓:呼

用棍棒殺人和用刀殺人,沒什麼不同。

用刀殺人和用政策殺人,沒什麼不同。

而從人殉到俑殉,當然是一種進步。

但是在孔子的眼中,也沒有什麼區別,仍然是應該斷子絕孫的事情。

孔子為什麼要拜老子為師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孔子是個欲到聖人能虛心受教 時時勤奮好學,聽到道理就努力實踐的人。虛心受教。韓愈在 師說 裡有提到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 萇巨集 師襄 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 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古代有德行的人,會把比他優秀的人向請教學...

孔子周遊列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結果怎樣?為什麼

因為他想宣傳自己的主張 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 但那個時候正是春秋時期,各國多想能擁有更多的土地,只有進行戰爭 所以不可能聽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張當時顯得很迂腐。當時是戰爭頻繁的時期,大國欺負小國,小國要發展自強。孔子卻要先行禮儀,感化他人,是無法行得通的。當時各國急於要加強軍事和經濟,孔子卻要...

為什麼要喊曹操曹賊,為什麼後人要罵曹操為曹賊呢?他到底做錯了什麼?篡漢的是曹丕啊,又不是他

那是周瑜先叫出來的,就是打赤壁之戰前。見 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 瑜曰 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 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