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誕生真理」,有哪些事例可以說明此話成立

2022-10-23 01:24:50 字數 5958 閱讀 9603

1樓:yzwb我愛我家

之所以舉了三個事例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因為運用三個事例進行論證會更加有力、更好地證明了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這三個事例分別是——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作者舉的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研究和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作者正是用這三個事例證明了他的觀點。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作者是葉永烈,其中心思想是主要是用事實論證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這一論斷。

1、原文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是為什麼呢?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2023年他發表了**,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他的這個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17世紀的一個夏天,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實驗室走去,剛要跨入實驗室大門,陣陣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這才發現花圃裡的玫瑰花開了。他本想好好欣賞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實驗安排,便摘下幾朵紫羅蘭插入一個盛水的燒瓶中,然後開始和助手們做實驗。

不巧的是,一個助手不慎把一滴鹽酸濺到紫羅蘭上,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誰知當水落到花瓣上後,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蹟般地變紅了,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

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

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由此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在以後的三百多年間,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應用於化學實驗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

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物件,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便根據眼珠轉動的次數和時間,來測量人做夢的次數與夢的長短。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它說明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當然,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2、文章結構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

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

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總結全文,重申觀點。

指出科學並不神祕,也不遙遠,關鍵在於「見微知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3、作者簡介

葉永烈,筆名:蕭通、久遠、葉楊、葉艇。出生於2023年8月30日,是浙江溫州人。

男,漢族。20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化系。畢業後到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任編導。

2023年9月25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然後加入上海作家協會。2023年調往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擔任常委,兼任上海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並從事專業創作。2023年調往上海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至今。

現職稱為一級作家、教授。

2樓:大俠

1. 魯班發明鋸子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幹。

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

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杆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

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

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隻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

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幹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古書對此有很多記載。

3樓:惜上陌

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這樣寫就能更全面的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4樓:摯愛翡冷翠

比如瓦特。在好奇鍋蓋被頂起來之前,他肯定也好奇過很多事情,而蒸汽機讓他青史留名。

5樓:典典

只有舉出事例來說明觀點,才能知道到為什麼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叫舉例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後的作者使用哪些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6樓:可愛的zzz聖

課文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

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祕,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裡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穫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④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說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說明科學真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祕;「只能給……」說明科學發現也並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的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2)對詞語的理解.定理: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定律: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係.學說:

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司空見慣: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敏銳:

感覺靈敏,眼光尖銳.無獨有偶: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百思不得其百: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見微知著:

微:隱約;著:明顯.

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鍥而不捨:鍥:

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3)文中首段過渡句.

當然,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後的作者使用哪些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我們要善於發現 觀察 研究,我們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才能發現生活牛的真理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課文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第1段 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本身...

有哪些表現可以說明金泰亨和樸智旻的關係很好

還需要用哪些表現來說明他們兩個關係很好哇,真的是無語了,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都很好,根本就不需要什麼表現,95 cp瞭解一下,兩個人團內公認的靈魂伴侶,你說關係好不好 泰亨說 在我傷心難過的時候只有智旻陪我在廁所裡苦,哭完之後我倆又一起笑,智旻是我唯一的朋友 防彈裡唯一的同齡人 智旻說 雖然大家總是看到...

哪位高手知道有哪些名人事例或典故例子可以解釋好馬不吃回頭草

覆水難收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這個成語 於宋.王桃 野客叢書 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 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因先祖封於呂,又名呂尚。他輔佐周文王 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