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長雲暗雪山,後一句

2022-10-15 05:56:19 字數 1632 閱讀 7824

1樓:小山村情懷

青海長雲暗雪山,後一句孤城遙望玉門關

作品原文

《從軍行》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

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

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物件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裡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作者介紹: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2樓:寶格格

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七首·其四

[作者] 王昌齡

[全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註釋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1 出處 此句出自唐朝詩人王 昌齡的古詩作品 從軍行 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2 翻譯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樓蘭城誓不回...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

1 意思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2 出處 唐代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 其四 3 簡介 古從軍行七首 其四 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詩中所包含的什麼情感

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 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 艱苦之感。也有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 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 深沉的誓言,以及報效國家的壯志豪情。一 二兩句,不妨設想成次第展現的廣闊地域的畫面 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溫 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 越過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