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開放的海關具體是那一年

2022-09-29 14:01:43 字數 5033 閱讀 2761

1樓:學院派魚多多

清**宣佈開放海禁後,於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關」命名,先後設定粵(廣州)、閩(福州)、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

1、粵海關設立於康熙二十四年( 1685),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海關之一。

在粵海關史上,海關關址有二:一是設立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咸豐十年(1860)間五仙門內的海關關址;一是咸豐十年後設在廣州沿江西路的海關關址。

當時廣州各國商船雲集,往來**頻繁,清廷在廣州設立專門管理廣東省沿海對外**的粵海關。與此同時,設省城大關、澳門總口、惠州口、潮州口等七處關口,而七處關口還管有數十處小口,主要負責稽查內地和本港的船隻出入。

2、江海關最初設在連雲港雲臺山 ,後移至上海松江。

康熙二十六年江海關因原辦公地點狹窄,於是移駐到上海縣城寶帶門內(今黃浦區小東門內)。江海關設立之初,其主要負責的轄區,包括當時江蘇省境內的所有出海口,下設24個分卡,分佈於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六府和泰州、通州(今南通)等其他地區。

3、閩海關是清代在福建設立的徵稅及海關管理機構,它創設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閩海關是清代最早設立的四大海關之一(其餘三個是粵海關、浙海關、江海關),閩海關各口岸遍佈福建沿海,其所徵收的關稅成為清**財政收入的重要**之一。現今有少量閩海關銀錠存世,這些當年閩海關為上解關稅銀而鑄造的銀錠,成為見證清代閩海關歷史的重要文物。

4、浙海關設於寧波,它創設於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初由浙江巡撫管理,委託寧紹臺道督理,專收海舶貨稅。在大關及古窯、小港、湖頭渡、象山、瀝海、乍浦、家子口、江埠、白橋、溫州、瑞安、平陽等稅口徵稅。

凡商船出洋及進口,各貨按斤、按匹科稅者為多, 有按個、件、副、只、條、把、筒、塊者,各按其物分別貴賤徵收。康熙三十四年,分設浙海關署於寧波及定海兩地,令監督往來巡視。

2樓:匿名使用者

清康熙年間開放的四個海關具體是那一年?答:是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關」命名,先後設定粵(廣州)、閩(廈門)、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

清**宣佈開放海禁後,於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關」命名,先後設定粵(廣州)、閩(廈門)、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2023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行政管理權和稅款收支保管權,海關變成半殖民地性質的海關,長期被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控制把持,成為西方列強掠奪中國人的一個重要工具。直至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人民**接管海關,宣告受帝國主義控制的半殖民地海關歷史結束,標誌著社會主義性質海關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原海關機構和業務進行徹底變革,經歷曲折的發展過程,逐步完善海關建制。 新中國海關是2023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的。新中國海關的誕生標誌著徹底結束了由西方列強控制中國海關長達90年的屈辱歷史;標誌著中國海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實行垂直管理體制,在組織機構上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海關總署;第二層次是廣東分署,天津、上海2個特派員辦事處,41個直屬海關和2所海關學校(上海海關學院和秦皇島海關學校);第三層次是各直屬海關下轄的562個隸屬海關機構。此外,在布魯塞爾、莫斯科、華盛頓以及香港等地設有派駐機構。

中國海關現有關員(含海關緝私警察)48000餘人。目前,共有國家批准的海、陸、空一類口岸253個,此外還有省級人民**原來批准的二類口岸近200個。

3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2023年—2023年),首次以「海關」命名,當時,清**剛剛解除海禁,中外經濟交流日益增多,為了加強對外**的管理,在沿海地區設立海關,在廣東廣州設粵海關,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設定海關,接著除廣州外,又在福建的漳州、江南江蘇的雲臺山和浙江的寧波也設立海關。康熙二十三年即2023年設立粵海關即廣州,第二年福建的漳州、江南江蘇的雲臺山和浙江的寧波也設立海關,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謝謝!

中國歷史上經濟搞得最好的是哪個朝代?

4樓:東城看月

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人口首次突破1億的階梯,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北宋的首都汴梁人口超過15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經濟總量居當時世界第一位。經濟強盛的另一個表現是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直觀的例子是《清明上河圖》裡所展現出的超越以前任何朝代的商業繁榮。

據英國經濟史學家麥迪森的《世界經濟千年史》,趙匡胤建立宋朝的公元960年時,年人均gdp已達到600美元,經濟總量佔全球的21%,「人均收入上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宋朝財政收入峰值達到1.6億貫,按照「1貫=1000枚制錢=1兩**」的公式作個簡單推算,宋朝年財政收入的最高值達1.6億兩**,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北宋中後期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達10000萬貫。

明隆慶5年(1571)歲入**250萬兩。參照黃仁宇先生的估算,明朝正常的歲入最多也只有1500萬兩,緊急時期達到2500萬兩。以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1貫銅錢,那麼明朝的正常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

清朝的財政狀況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4000萬兩,仍然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

5樓:對方考慮看過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

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2023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

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好說,標準難統一。首先是國富,還是民富,也就是看不看稅收輕重;其次,歷史在進步,生產技術在進步,先秦是青銅,漢之後鐵普及到農業,這是大進步;後來歷朝又修了很多水利,農業技術不斷積累改善發展,成產率提高了;明末清初時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引入中國,糧食產量大量增加,我們比較看不看歷史原因。

1,如果不排除歷史進步因素的話,那肯定是清朝康乾年間,漢頂峰人口6000-7000萬,唐頂峰比漢稍多,6000-8000萬間,宋頂峰大概也是這個範圍左右,但清朝突破了一億,乾隆年間有1.6增加到三億,農業經濟不就比較出來了嗎?但這樣不公平,歷史沉澱和玉米等引入,人口不會變化這麼大。

2,有些朝代的一年財政收入很高,比如宋,其中南宋還比幾百年後的清朝年收入高,耕地也少多了,但我們也不能說宋搞得最好,宋的三宂問題和遊牧入侵,稅是很重的,人民負擔很大,而清朝康乾攤丁入畝,百姓負擔相對輕多了。

我們每次說有什麼之治或者盛世,很難比較他們誰更勝一籌,因為朝代所處環境不一樣。但所有治世來說有個特點統治者比較重視民生,相對開明。如果你非要問個最好,那我就從理論上認為是西漢前期文景時代,雖然他與唐,宋,清相比不顯著,但那個時代以黃老無為思想治國,對百姓干擾少,**修理很多水利。

那個時代不存在如今什麼看得見的手「巨集觀調控」問題,**除了幫人們解決經濟發展困境外,干涉越少越好,**相對來說(與其餘朝代比)更類似一個服務機構而非統治機構(相對的,實際上不是),社會安定富強。我覺得任何一個**他注重民生,對百姓來說他更多是服務公共機構而不是統治機構,這種**哪個人民不愛,國家不富強。

7樓:孜_木然了

宋。在宋之前我國的經濟中心主要是在北方;但因為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又因為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從而促進了南方經濟增長,我國的經濟南移是在南宋時完成的。

民間還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宋代南方的手工業非常繁榮,宋代還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造船業也居世界首位,其海外**也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的重要國家。宋代南方商業尤為發達。

以至於宋每年都向遼(北宋),金(南宋),西夏(南宋時)上交大量歲幣但國庫仍尤為充沛(**的財政收入,也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8樓:梅林若海

宋朝,宋朝中國的經濟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的鼎盛,雖然說那時候中原軍事力量很差,但是經濟確實相當繁榮。唐朝也挺厲害,唐朝經濟也很繁榮,只是由於歷史上唐朝對世界的影響更大,所以眾人大都以為唐是鼎盛時期,其實不然。從秦統一開始,中國的戰爭相對減少,但不久秦滅亡,又重又經歷了為時四年的楚漢之爭,之後劉邦再度統一中國,開始休養生息,國力開始恢復,期間又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朝幾代皇帝的積蓄到漢武帝時經濟已經很繁榮,但是漢武帝東征西討,雖說蕩平了周邊的憂患,但是也花光了幾代人的積蓄。

西漢末年,漢經歷了」王莽之亂」經濟暫時蕭條,東漢建立後國力得到恢復,此後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連年紛爭,國力大衰,直至晉統一後,才得以恢復元氣。後來,中國又經歷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經濟趨於崩潰,直至隋朝統一中國。隋文帝修生養息,中國再度繁榮,之後經歷了唐朝,盛唐和中唐時期中國的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宋朝經濟等到了進一步發展,中國封建經濟達到頂峰時期。

元統一後,中國經濟再度衰落,民不聊生,嚴格的等級制度,繁雜的賦稅,都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明朝中國又再度恢復元氣。尤其是明朝的前幾任皇帝治下,國力昌盛,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國力昌盛的標誌,沒有錢這幾次下西洋就沒有路費,沒有搞外交活動的本錢,沒有炫耀的資本。

到清朝,經濟也算景氣,尤其是康雍乾三位皇帝的治下,中國經濟當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就是現在的美國也只能望其項背。之後屈辱的一百年,中國經濟就不行了,列強又燒又搶的,國力江河日下。知道新中國成立國家才恢復了一點點元氣。

可是好景不長,之後中國又經歷了大躍進、文革、四人幫運動,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直至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才再度騰飛。

大清康熙年間的皇馬褂有哪些權力嗎能做什麼

黃馬褂沒有權利屬性,只是一種殊榮。王公大臣得到的賞賜,這種黃馬褂並不是 都能穿,只有重大場合穿,在家裡要供起來,否則就是陰謀篡位。一般只有以下四種人才可以享用 1 作戰有功,顯赫的高階武將或統兵的文官可以享用。2 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 可以被特賜,賞賜時必騎馬繞紫禁城一圈。3 皇帝出巡時,所有扈從大...

康熙的兒子們的福晉有那些,清康熙的兒子的福晉們分別是誰?

皇長子允禔 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鑲黃旗人,尚書科爾坤之女 科爾坤康熙二十年任戶部右侍郎,歷任吏部 戶部左侍郎,戶部 吏部尚書,直到康熙二十七年因為是明珠黨被被免職。繼夫人張佳氏,漢軍正黃旗人,總兵官張浩尚之女 皇二子允礽 嫡福晉瓜爾佳氏,漢軍正白旗人,都統 三等伯石文炳之女 石家雖然是漢軍旗,但實際...

(急)康熙年間 咸豐 光緒 道光 乾隆年間的通寶分別值多少年

清朝錢幣有何特徵?努爾哈赤是是明末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 女真族的傑出首領。1616年他建立金國,史稱後金,與明政權抗衡。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在瀋陽稱帝,改國號為清。清滅明,建立了清朝。清代幣制是銀錢平行本位,大數用銀,小數用錢,但 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銅錢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襲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