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比英語詞彙少,為什麼還難學

2022-09-10 18:06:00 字數 5641 閱讀 8247

1樓:

第1,難不難學,詞彙的數量並不是唯一的標準。還有發音、書寫、語法等各種因素。

第2,誰告訴你漢語比英語詞彙少的?

你大概將漢字跟詞彙混淆了。

你不能將漢字的數量跟單詞的數量來比較。

《新華詞典》大概也就1萬個字不到。

而一部英語高階詞典單詞就有4萬-7萬不等。

但是,但是,這兩個數量沒有可比性。

為什麼呢?

先說一個基本的問題,「中國」是兩個字,可是卻是1個詞 china。

也就是說,漢字不等於單詞。

《新華詞典》那麼1萬不到的漢字也能組成4萬-7萬甚至更多的詞彙。

兩個字的漢語詞彙,四個字的成語,實在太多了。

說漢語詞彙少,這是不正確的。

7000個英語單詞,你只夠寫一部英語兒童長篇**。

而7000個漢字,你寫一部嚴肅的長篇**完全足夠。

第3,數量上的少並不代表語言就易學。

比如說,漢語發音就那麼幾十個?或者一百個?我沒數過。

而英語基本上一個單詞一個發音。

漢語有大量的同音字。

對於學語言來說,發音多不是難事。

難的是一個音有無數個字,這才令人抓狂。

這就跟找人一樣。

英語一詞一音,好比每個都穿不一樣的衣服。

漢語一音多字,好比許多人穿同樣的衣服。

相同點太多,就形成了干擾,造成學習困難。

第4,一個最重要的,英語是表音文字,漢字是表義文字。

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意味著英語基本上能聽能說,稍加訓練,就能寫,也能閱讀。就算會出錯,也不會太離譜。

而漢語呢,音形義是分離的。就算你會用漢語聽說,不代表你就能寫,能讀。就算你會寫會讀,也不代表你能聽能說。

文盲這個問題千百年來都是中國的一個大問題。

在中國古代,識文斷字向來是精英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中國古代普通老百姓對於能識文斷字的人向來也都很尊重,對於文字也是如此,覺得很神聖。古人看到地上有張帶字的紙都要撿起來放好,因為人們覺得這很神聖。

表音文字的易學度是很明顯的,聽說讀寫比較一致。

而像漢語這種語言,聽說和讀寫那是分開的。

以前就有人提倡漢語徹底拉丁化,拼音化,因為拼音化之外,不管是外國人學還是中國人自己學都會變得簡單很多,但是,這不現實,因為漢語同音實在太多了,會引發歧義。

總之,從很多角度來說,跟漢語比起來,英語簡直就是小兒科。

2樓:央二是隻喵

語法不一樣,語音上有太多同音詞,而且有明顯的四聲,和英語不一樣,沒有時態的變化

漢語比英語詞彙少,為什麼還難學

3樓:卿涉皇心

語法不一樣,語音上有太多同音詞,而且有明顯的四聲,和英語不一樣,沒有時態的變化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cmбē.c⊙㎡非常棒

5樓:文司晨席

國內的話得找對才可以,cmбē.¢⊙㎡大部分不行了很難受

中文難學還是英語難學?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條件吧 。

外國人學中文比中國人學英文難。

對於外國人來說,漢語是一門很困難的語言。

據統計,美國的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漢語很費力氣。其實中國人學習英語要比外國人學習漢語容易得多。在世界性的調查中,各地區都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為什麼學習漢語要比學習英語難呢?學習英語,僅需要掌握字母,音標。然後可以組成單詞,句子,最後是短文,大概分為五步。

而漢語首先要學會音節,然後是拼音(外國人不會發一聲和四聲音調,所以音調不包括在內),接下來要學字的筆畫(偏旁部首包括在內),然後組成字,組成詞(包括成語),然後是句子,最後才是短文。大概分七步,況且漢字的造字結構是很複雜的,有許多形近字和形音字,所以外國人認為漢語很難,不好學。事實上確實如此。

但是如果生長在中國,耳薰目染,即使父母都是外國人,學起來也會簡單得多。

又因為漢字的構詞法巧奪天工。詞頭字首、詞尾字尾是英文常用的構詞法。比如saccharose(糖精)和saccharomycetes(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詞頭,但記住它們即便對英美人士也非易事,至少我測試過的幾個母語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這樣。

一維的串狀結構是導致其不醒目不明瞭的直接原因。試問讀書至研究生,連酵母菌與糖精都不知道,又該叫人作何感想呢?

用漢字組詞描述起來簡潔明瞭。即便是沒吃過糖精、沒用過酵母菌的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煉部分」,比糖更甜(儘管這不確切);酵母菌是「一種能引起發酵的細菌」。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簡單地組詞,即便組出來也恐怕令人難以接受:

糖精=sugessece="sugar"+"essence"(「糖」與「精」合起來),酵母菌=yeabacteria="yeast"+"bacteria"(「發酵」與「細菌」合起來)。這豈不是太不像話了?

與拼音文字一維串狀前字尾構詞法不同,漢字是通過二維方式構字的。例如:

「人」在無門的四堵牆內便成了「囚」;

「木」在無門的四堵牆內要受「困」;

「露」-下「雨」天在大馬「路」上要暴「露」在雨水之下了;

「米」(與糧食有關)「唐」(表聲)=「糖」;

柴「禾」上長「草」=「菌」;

「木」「林」「森」——分別是wood、tree和forest的意思,但比較之下哪一種構詞法更好?答案一目瞭然。

在當今的英語社會,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詞根早字法也已逐漸被甩開了,類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點都不是笑話,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裡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總會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字典裡找不到,它們會隨某個廠家的某種巧克力糖的產生而產生,消亡而消亡。當一個外國人讀到這個詞時,他不會意識到這是北美某個地區的很受歡迎的一種糖果,多半隻能和中國人一樣搖搖頭罷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廢話,當然是中文。你從語言學分析一下就知道。

中文與英語哪個難學

8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英文識別應用難度比中文大,

中文除去繁體生僻字,常用文字的就3500個左右,你只要認識就能閱讀,而且很多都是ab、ac、ad的組合,可以故名思議很好理解,比如,早飯、午飯、晚飯的組合只需要2個字都關聯了一個飯字.

而英文只有26個字母,常用也是3000-5000但是他們一個單詞很長還要按順序排序很難記,比如breakfast(早飯)、lunch(午飯)、dinner(晚飯) 3個詞毫無關聯,而且字母排序還不能錯!

中文排序錯了甚至都不影響閱讀

比如,研表究明,漢字的順序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後,才發現這裡的字全是都亂的。

而英文就不行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英文比較難學.

中文和英文的結構不同,而且你不是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確定的**期開始學習的。況且,外語學習受很多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當然,學英文和學英文單詞也要去分開。

你應該結合自己的需要來學習,這樣才能在很短時間內看到成績,也就更有動力了

我們生活的 語言環境是中文

平常接觸英文的少

在加上在學習語言的最好時間我們學習的是中文所以英文比中文難

但是根據 語言學家的理論

中文比英文更難

既然我們能把這麼困難的中文學好,

英文怎麼可能難的住我們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是中文難,說英文難的,肯定不是學霸

學習英語詞彙和語法哪個重要,英語詞彙和語法哪個最重要?

都重要,不過比bai起來,語法du更加重要。zhi首先,英語的三要素 語音 詞彙 語dao法。三版者缺一不可。語言學家 wikins有句名言權 沒有語法只能傳達很少的資訊。因為詞彙只是一個個孤立的組成部分,沒有語法的詞彙就如沒有沒有樹幹和樹枝的樹葉,只是一片零散的葉子。其次,語法是組織字詞句段的關鍵...

關於高考全部的英語詞彙

讀高考詞彙 還不如直接背gre詞彙 推薦你這樣的 否則背了高考詞彙對於你的英語學習等於沒有用 就連大學詞彙其實也是沒有意思的 把每本課本的最後的單詞表去影印一下在訂成一本 沒必要現在就找 等你拿到高三的教科書了 你的高考的英語詞彙就差不多了 只有很少一部分不認識的在閱讀裡面 但是有些都有註釋 另一些...

如何增加英語詞彙量

掌握一部分詞根 字首 字尾,會事半功倍!建議你買個英語電子詞典。其實背單詞是個好方法,很多人都建議,但單詞很難背,那是因為只背單詞是很無聊的,背了生活中又沒有機會用到那些單詞,所以自然會忘記。所以你可以從看簡單的英文書籍,英文戲 英文字幕的 英文歌等開始。一天看一兩篇,不會的字就用詞典找意思,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