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原文,與誰同坐 明月清風是什麼意思

2022-08-09 10:16:28 字數 4174 閱讀 7864

1樓:小笑聊情感

《點絳脣·閒倚胡床》

宋代:蘇軾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

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翻譯:閒著無事就靠坐著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

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

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五年(2023年)秋。是時,詞人正在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任上。袁轂(公濟)春夏間來為杭悴,詞人與他、劉季孫(景文)登山玩水,賦詩唱和。

此詞亦是詞人和袁公濟詞作之一,概括為「風月平分」詞。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詞的上片,詞人自述遊山玩水的寂靜心態。「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從室內視角攝起的兩個鏡頭,一為詞人自己的閒適倚床的風姿。「閒」字突出了東坡的寂靜舒坦的心態;「倚」字描繪了坐靠「胡床」的美姿。

二為朝窗外望,只見「庾公樓外」的山峰重疊美景。

山外青山樓外樓,宛如花開萬朵,全部微縮在「窗含」的鏡頭中,美麗極了。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鏡頭轉到室外。

開句用設問的方式,強調無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問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東坡《赤壁賦》),遺憾的只能陪伴著「我」。整個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諧統一,突現了東坡那種身心幽閒、曠然天真、瀟灑自然,與大自然為伍的綽綽風姿。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不僅富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的神韻,而且為下片的「吾與子之所共食」風月的意境作了對襯性的鋪墊。

詞的下片,特寫與袁公濟暢遊湖山的獨特享受。「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敘述賓主唱和贈答。是時詞人知杭州,袁公濟悴杭州。

正當詞人獨自「閒倚胡床」時,這位副使駕著車子來了,打破了詞人孤寂的沉悶世界,同遊杭州湖山,「相得甚歡」,唱和詩詞。

「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進深一層,與上片對應,道出湖山之樂就在於袁公濟的到來,打破了東坡的沉寂感,獲得了情感上和語言上的共鳴,凝聚到一點就是:清風、明月,我們平均地享受吧,是畫龍點睛之筆。

整個下片,詞人與袁公濟的遊山玩水、唱和贈答,濃縮了人生之精華,大地之靈氣。遊玩之樂,其樂無窮。

全詞,運用了敘述與描寫、寫實與用典、對襯與渲染之筆,盡情抒發了東坡知杭州時與友暢遊湖山之樂。那「樓外峰千朵」,「明月清風我」,「風月平分破」,如畫一般,沁人心脾。凡是與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將賦予他藝術的美妙的人生。

2樓:川上之亭

蘇軾點絳脣

我輩情鍾,古來誰似龍山宴。而今楚甸。戲馬餘飛觀。

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箏聲遠。鬢雲吹亂。愁入參差雁。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

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搵。拭盡殘妝粉。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

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3樓:訫碎獨戀彵

明月,清風,我。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莫名地想起了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可是,縱使有明月清風,我卻無法盈手而握。那麼,誰能與我同坐?我又能與誰同坐呢?

沈從文說:「一切存在嚴格地說都需要「時間」。時間證實一切。」

當層層疊疊的懷想漫透著我的心扉,當時間與心緒一起在房間裡盤旋,我知道,朝朝暮暮陪伴著我的,是屬於我的時間。雖然時間同樣無法觸控,但是時間承載著生命,時間刻畫著生命,時間是生命的載體,時間是生命的過程。它會同脈搏一起律動,與呼吸一同起伏,隨思想一塊遊走,伴思念一道飛翔。

有哲人說「過去和未來皆是現在。」我擁有著現在,我擁有著時間。

與時間同坐,感受著生命的悸動。時間記載著所有的過往,所有的悲喜。時間見證著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感動。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有一幅小品《荷塘憶舊圖》。空白處,金農題自度曲一首:「荷花開了,銀塘悄悄。

新涼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風。記得那人同坐,纖手剝蓮蓬。

」 同坐的那人是誰,能夠讓大師銘記那纖手剝蓮蓬的細節?我們不得而知,也許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瞬間,只能印刻在時間的深處。

與時間同坐,感受著季節的起承。春天,時間帶著山花的訊息與我約會;夏天,時間攜著夏雨與我呢喃;秋天,時間在我的畫布上把秋葉染成酡紅;冬天,時間以雪花的飄逸空朦著我的詩句。春之復甦,夏之繁茂,秋之凋零,冬之沉眠,陰陽潛移,春秋代序,花開花落,雁去雁回,無不刻有時間的印記。

與時間同坐,感受著歲月的點滴。每一個滴露的清晨,每一個花開的黃昏,每一握陽光的溫煦,每一片月光的清幽,每一次月圓與月缺,每一回潮起又潮落,每一道遠處的風景,每一個夢裡的追尋,無不塗抹著時間的身影。

與時間同坐,感受著真情的美好。每一句思念的話語,每一個問候的訊息,每一曲心靈深處的吟唱,每一縷平淡而持久的溫情,都在時間的微笑中開出燦爛的花蕾。

時間簡單而深刻,時間真實而飽滿。凝想著時間的槳聲燈影,捕捉著生命的自然與本真,時間以透明的方式在我內心深處延伸。天地之間,月華之下,我與時間同坐。

在時間的輕撫下,我心安詳,我夢溫馨!

蘇軾有一首詞,裡面有一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想知道原文是什麼

4樓:drar_迪麗熱巴

原文如下:

《點絳脣·閒倚胡床》

宋代:蘇軾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白話譯文

閒著無事就靠坐著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五年(2023年)秋。是時,詞人正在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任上。袁轂(公濟)春夏間來為杭悴,詞人與他、劉季孫(景文)登山玩水,賦詩唱和。

此詞亦是詞人和袁公濟詞作之一,概括為「風月平分」詞。

詞的上片,詞人自述遊山玩水的寂靜心態。「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從室內視角攝起的兩個鏡頭,一為詞人自己的閒適倚床的風姿。「閒」字突出了東坡的寂靜舒坦的心態;「倚」字描繪了坐靠「胡床」的美姿。

二為朝窗外望,只見「庾公樓外」的山峰重疊美景。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東坡《赤壁賦》),遺憾的只能陪伴著「我」。整個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諧統一,突現了東坡那種身心幽閒、曠然天真、瀟灑自然,與大自然為伍的綽綽風姿。

5樓:匿名使用者

【年代】:宋

【作者】:蘇軾

【作品】:點絳脣

【內容】:

我輩情鍾,古來誰似龍山宴。而今楚甸。戲馬餘飛觀。

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箏聲遠。鬢雲吹亂。愁入參差雁。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

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搵。拭盡殘妝粉。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

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6樓:趙措

點絳脣·二之一

【作者】蘇軾 【朝代】宋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與誰同坐 明月清風是什麼意思

7樓:曉易說

與誰同坐 明月清風!

和誰一起坐呢?和明月清風一起同坐!描寫了詩人孤單一人,清冷寂靜,孤傲高冷,高潔的品質!

8樓:匿名使用者

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蘇軾「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原文是什麼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作品 點絳脣 內容 我輩情鍾,古來誰似龍山宴。而今楚甸。戲馬餘飛觀。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箏聲遠。鬢雲吹亂。愁入參差雁。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清淚斑斑,...

白兔搗藥成,問誰與誰餐

古朗月行 開放分類 唐詩 李白 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回,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簡析 古朗月行 是樂府古題,這裡只節選了詩的前四句。詩人用浪漫主...

尊稱「足下」的由來與誰有關

足下是一個詞語,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如大將軍足下,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基本解釋 代詞。對對方的敬稱 願足下更慮之。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位後為晉文公。晉文公欲封賞有功之人,卻忘了封賞當年跟隨他逃亡並割股肉讓他食用的介之推,而介之推也不願接受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