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存在由岩石組成的衛星,那也有氣態的衛星嗎

2022-07-30 15:36:58 字數 5657 閱讀 2172

1樓:美而佳

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形成、演化、發展的學科,不同於木星這種氣態行星,地球是個固態岩石組成的固體行星,就連大海中的水、大氣中的空氣,都是從岩石中分離出來的,所以組成地球的主體——岩石,自然就是地質學家研究地球的最好樣品。

學過地質的人會有個「職業病」:上街走著看到某塊地磚上面的花紋會突然停下來陷入沉思;徒步大山的時候看到一面露出來的岩石會突然停下來陷入沉思;

去河邊玩水的時候撿起一塊鵝卵石會突然停下來陷入沉思……這時候同行小夥伴們肯定就受不了了:這是弄啥嘞?就一塊破石頭有什麼好看的?

這其實就像與一個女生相處久了會產生情愫一樣,我們本科就已經學了四年石頭,早已對石頭懷有深深的迷戀。

我們學地質的人自詡「研究地球的福爾摩斯」,在**中福爾摩斯典型的形象是一身逼格溢位的維多利亞時代西裝,手持放大鏡心無旁騖地研究著最細微的線索,正巧,我們地質隊員的野外三件套之一就是放大鏡,同樣捏著放大鏡,研究著岩石中透露出的隻言片字,所以說我們是「福爾摩斯」,先在形象上就符合了。

按目前觀測到的質量和體積都和海王星或天王星相當,似乎有可能是顆氣態衛星…不過也如

曇花再現提到的(囧一開始還at錯了),事實上天王星和海王星也不能算是氣態行星,而是冰行星,所以如果開普勒1625b-i真的是這個大小和質量的話,那麼它似乎也不屬於氣態衛星。不過因為對系外天體的質量和大小估計都比較模糊,不確定性很大,所以這個也說不好。

2樓:

木星上的一天只有10個地球時,這表明它在進行快速的旋轉。巨大的角速度使氣體之間產生了巨大的摩擦力。摩擦力與木星的重力壓縮共同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和熱能,正是這些能量使氣態行星得以保持。

如果氣態天體沒有足夠的質量或沒有在高速旋轉,天體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就會導致物質快速冷卻變成固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氣態衛星的原因。

請點選太陽系中有兩顆氣態巨行星,土星和木星。奇怪的是,這些氣態巨行星周圍有幾十顆,甚至上百顆衛星,卻沒有任何一顆是氣態衛星。

氣態巨行星一大特點:質量大。土星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95.

152倍,木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7.8倍。大質量意味為著引力大,引力大則行星的氣體逃逸速度大。

土星的氣體逃逸速度為35.49千米/秒,木星為59.54千米/秒,而地球只有11.

18千米/秒。很明顯,氣態巨行星上的氣體被牢牢吸引,難以逃逸出去。

相比之下,衛星的質量就不足以吸附大量的氣體以形成氣態衛星了,它們甚至無法維持稀薄的大氣層。剛開始,一些衛星是由聚攏的氣體吸積形成,衛星形成之後,氣體很快冷卻為固態,衛星也因此具有了堅硬的外殼。

3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系中有兩顆氣態巨行星,土星和木星。奇怪的是,這些氣態巨行星周圍有幾十顆,甚至上百顆衛星,卻沒有任何一顆是氣態衛星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氣態衛星,太陽系中有兩個巨型氣態行星土星和木星。

5樓:無為阿晨

太陽系中有兩顆氣態巨行星,土星和木星,衛星的質量就不足以吸附大量的氣體以形成氣態衛星

6樓:丞哥說娛樂

質量大。土星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95.152倍,木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7.8倍。大質量意味為著引力大,引力大則行星的氣體逃逸速度大。

7樓:小陳

如果氣態天體沒有足夠的質量或沒有在高速旋轉,天體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就會導致物質快速冷卻變成固態。

8樓:顯顯

所以哪怕歐羅巴的體積達到條件,木星的引力也會使其無法保持大氣層。

9樓:邸衣

在氣態理,溫度太低,沒有足夠的熱量,不會產生衛星

10樓:請叫我小軒女

太陽系中有兩顆氣態巨行星,土星和木星,是沒有氣態衛星的哦

11樓:happy成樂

木星的引力也會使其無法保持大氣層。

八大行星中的氣態星球有?

12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系內八大行星中,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是氣態行星.

氣態行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密度低,自轉速度快,大氣層厚,有光環和很多衛星。 在氣態行星表面,往往是氫和氦形成的"海洋",大氣是氫和氦,內部是固態金屬的核.比如木星,液態的氫分子層厚達14000多千米,液態的金屬層厚達45000千米.

附屬資料:

木星的大氣組成中,按分子數量來看,81%是氫氣,18%是氦氣,按質量則分別是75%和24%。只有約1%左右的其他氣體,其中包括甲烷、水蒸氣、氨氣等。這與太陽系的前身-原始太陽星雲 (solar nebula) 的組成相近。

同為氣體行星的土星也是類似的組成,但天王星及海王星中的氫和氦就少得多。 由於木星快速的自轉,木星的大氣顯得非常地「焦躁不安」。木星的大氣其實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天氣系統,木星雲層的圖案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我們在木星表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風暴,其中最著名的風暴是「大紅斑」。這是一個朝著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古老風暴,它早在300多年前就被人類發現了,一般認為是17世紀的卡西尼或胡克發現的,也就是說,這個巨大的風暴已經在木星大氣層中存在了幾百年。大紅斑有三個地球那麼大,其外圍的雲系每四到六天即運動一週,風暴**的雲系運動速度稍慢且方向不定。

由於木星的大氣運動劇烈,致使木星上也有與地球上類似的高空閃電。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稱為巨行星。它們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在大氣之下卻並沒有堅實的表面,而是一片沸騰著的氫組成的"汪洋大海"。所以它們實質上是液態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這三顆遙遠的行星稱為遠日行星,是在望遠鏡發明以後才被發現的。它們擁有主要由分子氫組成的大氣,通常有一層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類的冰物質覆蓋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堅硬的巖核。

13樓:巴德四突貝爾

固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特指太陽系的八個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

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而天王星是在軌道上橫滾的。而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於2023年8月24日被定義為「矮行星」。

氣態行星:是由氫、氦等氣體構成的行星.一般這類行星表面是氫氦組成的大氣層,然後從外向內一般分液態氫氦層、液態金屬氫層和一個很小的實質核心,沒有任何固體表面.

也稱為「類木行星」、「巨行星」.氣態行星也可能有一個岩石或者金屬的核,因為它的形成很可能需要這樣一個核,但是其主要部分由氣體或者壓縮成液態的氣體組成.與主要由岩石組成的行星不同,氣態行星沒有嚴格定義的表面.

諸如直徑,表面積,體積,表面溫度和表面密度等飛船不可以直接穿透 然而,木星是一個特例:靠近核心的部份以金屬氫組成,但星球大部份範圍仍以超過臨界點的氫、氦、與微量氣體為主.氣態巨行星的可見大氣範圍(小於特定光深度值的範圍)佔整體行星極小的部份,其深度約僅行星半徑的1%.

科學家因此認為,氣態巨行星的可見大氣範圍皆以氣體組成(相對於地球與火星的可見範圍,從大氣延伸至地殼,而非僅大氣本身)。

太陽系中各個行星的衛星??

除月球外,太陽系中的天然衛星還有哪些?

14樓:

除月球外,太陽系中的天然衛星還有哪些?太陽系中天然衛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和土星,絕大多數都在這裡。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有數百顆衛星,甚至有幾顆小行星被發現有小的伴衛星。

以字母和年份開頭的衛星被是暫定衛星,當他們的發現被進一步的觀察證實時,他們將被給予一個合適的名字。

在太陽系內行星的類地(岩石)行星中,水星和金星都沒有衛星,地球有一顆衛星,火星有兩顆小衛星。在太陽系外行星中,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以及冰態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許多衛星,因為這些行星在太陽系早期生長時,它們能夠用巨大的引力場捕捉物體。

地球的衛星很可能是由一個火星大小的大天體與地球相撞形成的,地球上的許多物質因為碰撞而被噴射到軌道上最終形成了月球。大約45億年前(收集到的最古老月球岩石的年齡),早期地球和撞擊體的碎片逐漸積累形成了月球。2023年至2023年,12名美國宇航員在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中陸續登陸月球,對月球進行了研究並帶回了岩石樣本。

通常衛星這個詞會讓人想到一個球形物體,比如地球的月亮。但是火星的兩個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和月球不同。雖然這兩顆行星都有近乎圓形的軌道,而且都是在接近火星赤道平面執行,但它們都凹凸不平、顏色較暗。

火衛一正在慢慢接近火星,可能在四千萬或五千萬年內撞向火星。另一種可能是火星的引力將會粉碎火衛,從而在火星周圍形成一個星環。

15樓:心靜如水

。太陽系是一個複雜的天體。我。簡單的科普一下:

太陽是自己發光發熱。叫恆星。

圍繞太陽轉的叫行星。有九個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

圍著行星轉的叫衛星。

月球。只是地球的衛星之一。其他行星,每個都有很多衛星。

那麼你說太陽有多少衛星呢?那就不計其數了。對吧。

喜歡就採納。

16樓:

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地球1顆,火星2顆,木星67顆,土星62顆,天王星27顆,海王星14顆,冥王星(矮行星)5顆,一共178顆。

17樓:子見南子

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太陽系其他行星周圍都有天然衛星。月亮,土衛一,天衛一,木衛三等

18樓:

太陽系之中已經發現的有八大行星,關於這八大行星大家應該還是比較的熟悉,尤其是咱們居住的地球。在這其中除了這些行星之外,其實還存在著很多別的天體,比如說圍繞在不同的行星周圍執行的一些天然小衛星。但是在太陽系之中,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有圍繞在周圍執行的天然行星,那麼究竟為什麼金星跟水星就沒有天然衛星呢?

在太陽系之中,地球是隻有一顆天然衛星的就是月球,那麼剩下的行星相對來說圍繞的天然衛星就比較多了,比如說火星有2顆,木星有66顆,而土星也是比較多的,有62顆,至於天王星則27顆,還有就是海王星也有13顆,甚至在宇宙之中的一些矮行星都可能周圍存在著這樣的衛星,比如說已經被降為矮行星的冥王星,其實在,它的周圍也是存在著最起碼有5顆的天然衛星。

想要探索金星水星這兩顆行星,為什麼沒有衛星圍繞,那麼首先就需要了解,它們在太陽系之中的這個排列順序,比如說水星雖然說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在這個星球上面,應該會存在著很多的水,或者說氣候比較溫暖,但其實恰恰相反,因為這顆星球距離太陽特別的近,屬於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星球。

所以這個星球是不可能存在衛星的,主要的影響力就是來自於太陽,研究學者表示,如果這顆星球周圍存在著執行的衛星,那麼衛星很有可能會受到來自於太陽引力的影響,那麼任何的天然衛星都不可能在這個軌道上固定的圍繞著這顆行星運轉。

所以這樣來說的話,即便是水星在剛剛形成之初,確實有天然的衛星,但是一般來說存在的時間並不會太長,可能在某個時間就會直接被太陽給吃掉,因此這應該就是水星沒有衛星的一個根本的原因,當然這種解釋也是比較合理的,在科研界是普遍受到認可的。

那麼除了水星之外,還有一個星球就是金星,金星相比較於水星來說距離太陽要稍微遠一些,而它距離地球相對來說比較近,像是咱們地球都能夠存在著天然的衛星,為什麼金星不可以存在呢?

關於這方面研究學者也已經進行了相關的探索,而且找到了答案,一方面來說是金星相對來說距離太陽還是比較的近,這個相對較近的距離就造成了,金星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肯定要比地球更多一些,而且它都受到來自太陽的引力也會更強一些。

另外還有就是金星跟別的行星的自轉方向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金星的自轉方向是自東向西運轉,而金星沒有天然衛星很可能與其自轉方向的改有關,在早期金星形成過程中可能在形成形成了衛星,金星的自轉方式跟

海底主要是由什麼岩石組成的,岩石是由什麼構成的?

大洋地殼從結構上可分為3層,層1為沉積層,層2以玄武岩為主,層3包括輝長岩和超基性岩等。洋底的岩石大多屬於層2的範疇,是深部岩漿溢位,在洋底冷凝而成的岩石。一般認為在深約數十至一百公里的洋底岩石圈以下為高溫的軟流圈,它具有緩慢的流動性,其成分大致相當於二輝橄欖岩。在大洋中脊下方形成地幔對流的上升流,...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是 (1)由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

地質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版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權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餘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 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

西南聯大由哪些大學組成,西南聯大存在多少年啊,由哪幾個學校組成的,校長是誰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儲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西南聯大存在多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