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修止?什麼是修觀,「動時修止靜修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022-07-28 04:11:26 字數 3996 閱讀 7819

1樓:渾悠奕

只有定力和智慧都很強的人,他可以定慧同時修,但是這種人很少。一般人要先修定,後修慧。即先修止,後修觀。

重複一下,當任何境界來的時候,你一直保持不動,這種修法就是修止。如果任何境界來的時候,你的心念隨著它去,並且看清它的真相,但不被它迷惑,這就是修觀。因此,修止的人,要避開動亂的境界;修觀的人,他不怕任何境界;這就是修止和修觀的差別。

不管靜坐或經行,都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觀,看你怎麼用心了。每次靜坐時,都要明白自己是在修止或是修觀。同樣地,每次經行時,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修止還是修觀。

在這裡,我會指導你們從初禪修起,修到四禪之後,才教導你們繼續修觀。

2樓:生活百事通李哥哥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只有定力和智慧都很強的人,他可以定慧同時修,但是這種人很少。一般人要先修定,後修慧。即先修止,後修觀。

重複一下,當任何境界來的時候,你一直保持不動,這種修法就是修止。如果任何境界來的時候,你的心念隨著它去,並且看清它的真相,但不被它迷惑,這就是修觀。因此,修止的人,要避開動亂的境界;修觀的人,他不怕任何境界;這就是修止和修觀的差別。

不管靜坐或經行,都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觀,看你怎麼用心了。每次靜坐時,都要明白自己是在修止或是修觀。同樣地,每次經行時,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修止還是修觀。

在這裡,我會指導你們從初禪修起,修到四禪之後,才教導你們繼續修觀。

「動時修止靜修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動則修止,修身修性,就是修「知止」的功夫。

柔日讀史,柔為陰,為弱。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趨於平靜為柔,在下為弱,不驕不傲,情緒穩定。俗話說:以史為鑑。

讀史則讀亂世之人事及古人成史之經驗,激發人之鬥志,突破原有知識的束縛,戰勝自我,提升自我,永保活力。

靜修觀,觀外境、觀規律、觀己自起心動念,從而知位守中,以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

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一動一靜,一陰一陽,此處用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動則修止靜修觀,知行合一,道,行之而成!

動則修止靜修觀。」動時,修的恰恰是「止」,是停下來;靜時,修的恰恰是「觀」,觀起心動念!

最近還有一種說法:剛日讀經,柔日讀史。是說,陽為剛,急劇變化亦為剛,也是人的情緒不平之時,心緒不平亦為人有所求而不得,求不得易發不平之念。

此時最當讀經,讀經知「止」。《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動時修止靜修觀 這句話什麼意思 特別是 動時修止是什麼意思 請解惑

4樓:匿名使用者

動則修止,修身修性,就是修「知止」的功夫。

柔日讀史,柔為陰,為弱。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趨於平靜為柔,在下為弱,不驕不傲,情緒穩定。俗話說:以史為鑑。

讀史則讀亂世之人事及古人成史之經驗,激發人之鬥志,突破原有知識的束縛,戰勝自我,提升自我,永保活力。

靜修觀,觀外境、觀規律、觀己自起心動念,從而知位守中,以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

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一動一靜,一陰一陽,此處用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動則修止靜修觀,知行合一,道,行之而成!

動則修止靜修觀。」動時,修的恰恰是「止」,是停下來;靜時,修的恰恰是「觀」,觀起心動念!

最近還有一種說法:剛日讀經,柔日讀史。是說,陽為剛,急劇變化亦為剛,也是人的情緒不平之時,心緒不平亦為人有所求而不得,求不得易發不平之念。

此時最當讀經,讀經知「止」。《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5樓:匿名使用者

動時修止靜修觀,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有所行動的時候,要培養自己停止下來的能力;在內心平靜的時候,要有反省、修正自身觀念的修養。

動時:指人有活動、行動的時候。

修:修養、培養。

止:讓活動、行動停下來。

靜:內心平靜的時候。

觀:觀念。

這句話告訴人們,作為一種高境界的修養,動時,修養的恰恰是「止」,是停下來;靜時,修養的恰恰是「觀」,反省自己的觀念。

6樓:廣末涼魚籽

梵音指的是念誦佛經咒的聲音,白雲,夢緒,心痕比喻人生百態世間萬法都是夢幻泡影,無所有,畢竟空,了不可得。止觀,是修證佛法的重要手段。動靜沒什麼區別,內不動心,外不著相。

心總是定不住,如何修止,修觀,修禪定

7樓:匿名使用者

此觀不成,複習彼觀,不忘本心,漸次成就。前提是要悟了本心。

覺知是止還是觀,怎麼有的說是修定,有的說是修觀

8樓:必贏商標

我們來看下一你的問題-----覺知是止還是觀,怎麼有的說修定,有的說修觀。」問題的表達有一點問題。

「覺知」------應該是「見聞覺知」吧,就是我們的心識接觸到的外境的總稱。

眼看到的為「見」、耳聽到的為「聞」、鼻舌身相對應的感受為「覺」、意識相對應的為「知」。

「止觀」在你的題目裡,是一個詞。

「止觀」是佛教中一個修行方法(一種修行法門),是天台宗的實踐法門。

「止」,有停息、停止、止住、止息的意思;

「觀」,有「貫穿」、「穿滅」、「通達」的意思。

「止觀」連起來講,意思就是:停息(停止、止息)我們身體能感受到的一切外境與意識、妄念,而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物件,並生起正智慧來看待這一特定物件。

你說的「覺知」,正是修習止觀法門,要捨棄(拋下、停止、止息)的外境、意識、妄念。

我覺得,「定」是比「止」更高的層次了,修習止觀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定。

參活頭是修止還是修觀

9樓:冥想音主站

所謂「話頭」,是在自己心頭上提一句問話,如「唸佛的是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一個疑問句!

所以當我們提話頭時,絕對不要動第二念去想,而是當下、直接去體會它本身所帶起的那份疑問的感覺。那種沒有辦法解答、不知道答案的「疑問」,就是「疑情」。疑問的感覺保持住以後,我們會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這時在疑情之上,要提攝一種要去看透、追究的覺知照了的力量,是一種沒有妄念下的覺知力。

這股覺照力,因為疑情的推動,一直衝向心源深處去追究答案,這就是」參「。所以參話頭的巧妙,完全表現在疑情使覺照力向心源推動的作用上。

止,是不動,是定。觀,是正住,是定。止觀是一不是二。參話頭是修定,是修止觀。

10樓:潛川如斯

是「參話頭」呢!和修止觀是兩碼事。

修止觀,是禪定裡面的功夫,其中「止」(巴利語samatha,音譯作奢摩他)義為平靜,乃是心處於專

一、不動、無煩惱、安寧的狀態,亦即禪定的修行法門。「觀」(巴利語vipassanà,音譯作毗婆舍那)乃是直觀覺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現象)的無常、苦、無我本質,亦即智慧的修行法門。

而「參話頭」,則是禪宗的修持法門之一,切勿與「禪定」混淆了,要知道「張三」和「張三丰」是兩碼事哦!所謂「話頭」,其原意即謂「話題』』,意思是:這一個話題,何以如此?

為何如此?由此相互印證、考量彼此之所學。其中又分為兩大類:

一為有義味語,一為無義味語。如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答曰:「鎮州大蘿蔔頭。」「青州布衫重七斤。

」「麻三斤。」「乾矢橛。」「庭前柏樹子。

」等等,皆無義味語也。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關聯,其實代表了自己修持的境界。又如「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曰:無!

」、「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唸佛是誰?

」等等,皆有義味語也。或有不用一句話頭,唯單參一則古人可疑公案,如蚊子咬鐵牛,死死啃去,此則名為參公案。所以,「參話頭」作為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重要修行方式。

修止觀法門是先修止還是先修觀

11樓:野佬

有止、觀、禪三種方法,

可以先止再觀,也可以先觀後止。

具體方法請見參看《圓覺經》。

止語是一種修行,無言是一種境界,止語是一種修行 無言是一種境界這篇文章表達了什麼

完全是錯誤思想了 這個話也不是佛說的 憑什麼就認為是對的!止語不是修行 只是一個階段的修行方法 但也不一定用這個 無言更不是一種境界 高境界是無我 法空 佛祖 有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經常在佛祖來道場前 和外道辯論 沒有不信服的!常省己過,而能改正,也是一種修行。聽聽實在話 止語是一種修行,無言是一種...

修1修2修3,什麼是汽車1,2,3類維修

什麼意思?說明白點 dnf中一修 二修 三修 四修是什麼意思?元素有4屬性吧 單修就是指只練一種屬性的技能。雙修兩種。比如目前最多的暗冰流。就是指雙修。以此類推。一段路,已修的是未修的2 3,已修的是 全長的幾分之幾?未修的是全長 解 設未修x米,已修3分之2x米,得已修的是全長的分數 已修長度 全...

什麼是黃金交易的止損 止盈,什麼是止盈止損 黃金TD如何準確的設定止盈止

止損就是指你不用總在電腦前看盤,設定一個3 5元的 空間,當 跌到你設定的 時系統會自動平倉,減少損失。止盈也是一樣的道理。樓主 是不是很有錢呀,這些都不懂還敢玩 什麼是止盈止損 td如何準確的設定止盈止 這需要經驗的!一般前高前低是第一止損止盈位 td設定止盈止損要看支撐和阻力,走勢方向判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