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仁道,施義術,必先曉理 深知於心,次於奉行 不得停滯,後育

2022-06-08 09:56:36 字數 1636 閱讀 4393

1樓:匿名使用者

我以為,這段話最難解釋的是最後一句,而其中,尤為關鍵的是「仁」和「合」二字。通讀下去,這段話的確有點帝王心術的意味,可是也無不可推而廣之,論及大眾。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作仁義之事,必先通曉事理並把事理深記於心,接著要一心去做而不半途而廢,長此下去,最後讓自己成為一個道德圓滿的人。還有一種理解:施行仁道義術,必先要通曉事理並深知人心,然後按照所知的對應去做,不可無故動搖無故廢棄,最終讓這所做的一切順其自然地體現「仁」,從而達到最圓滿和諧的局面。

————————————————————————————————————————————行仁道……至合為貴。 這句話,前面一句直接放著就可以用,可後面的卻不同。譬如「必先曉理、深知於心」,這兩分句的主語顯然省略了,那麼它們的主語是同一個還是不同?

我的理解是,同也不同(也許原話說的就是指一種情況,但在此並無原文,更何況時代也有不同,所以理解自然會有差異)。同,那麼主語就是「人」;不同,那麼第一分句主語是「人」,後一分句主語是「它」(也就是對應著前面分句的「事理」)。 而第三句,關鍵在於「奉」。

這個「奉」,究竟是指「奉本心」(就是按照原先的作仁義之事的想法),還是指「奉事理人心」(就是對應前面一句),難以分辨。這句話的確可以產生不同理解,即便有原文也一樣。因為就算它是講心術的,也不可說就一定只是有「心術」而沒有「本心」。

至於第四句,我認為是精髓所在。從第二句的「先」字可以確定,「先」、「次」、「後」是表示順序的,這個「後」可以理解為「最後」,也可以理解為「最終」(我之以為,表「最後」只是說明了順序,而「最終」則有一種事理的相承,並且「終」也有「終於」的意味)。而「育」這個字好理解,因為它的意思不復雜,「貴」也如此。

但「至」,卻可以理解為「達到」或者「最高」。「合」顯然是名詞,於是「至於合」,或者「至合」的翻譯就很是複雜。但無論如何,「至」這個字也總算可以確定。

可是「仁」和「合」,無法確定,只可意會。將它們理解為境界,那麼「仁」就是「仁」(這個根本不用翻譯出來)(但「仁」又未必就是「仁」),「合」可為「和」,即「和諧」。從古而來,中國就有「以和為貴」的說法,而這個說法和「仁」的核心不謀而合。

但從語法句式上來判斷,這句話如果成分並不完整,那麼省略的成分可就非常多了:「後育於仁、至合為貴」,是否為「後育於仁(者)、至合為貴」,是否為「後育於仁、至合者為貴」,又是否為「後育於仁、使至合為貴」(自然省略成分可以交叉)——這些一切都不清楚。所以,普通來講,這句話只要真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標準答案。

————————————————————————————————————————————我最注意的是第四句話,我才用的方法是意譯而理解。歡迎**語法句式問題。一孔之見,諸君莫見怪。

2樓:匿名使用者

想做好事,先明白道理,弄懂它,再馬上做,幹得好最好

3樓:匿名使用者

行仁道者未必能治世;治世者方能行仁道。施仁道,施義術 推行仁愛的方針,施行公正的策略,不可一蹴而就.必先曉理 必須先明白什麼是仁愛和義術,明白需要這樣做的道理.

深知於心 從心裡面透徹認識和理解,並從各種事情中去尋找依據次於奉行 接著遵照既定的方法施行不得停滯 不能因為外在原因停止發展前進,讓計劃失敗後育於仁 然後按照仁愛和公正的方法教導和訓練,讓大家都知道什麼是仁愛和義術,並且發揚光大至合為貴 能夠得到大家的響應才是最好的,那麼你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