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這四則論語確切翻譯

2022-05-30 04:56:27 字數 1515 閱讀 7697

1樓:一統肥城

1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2 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3 孔子說:「如果不是心裡想了卻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啟發;如果不是能說卻說不清楚,就不要告訴他答案;如果給學生舉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卻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就不要再教給他更多的東西了。」

4顏淵問孔子究竟什麼是人。孔子說,「剋制自己,使言語行動都符合禮,這就是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於禮,那麼天下就回歸仁道了。

(由此看來)實踐仁道要先從自己做起,難道還要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道的具體綱目。」孔子說,「不合乎禮的東西不看,不合乎禮的聲音不聽,不合乎禮的話不說,不合乎禮的事不做。

」顏淵說,「我雖然遲鈍,請讓我照著您說的這些話去做吧!」

2樓: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十五的時候志在學習

3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時有所成,四十歲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知道去做的人不如喜歡去做的人,喜歡去做的人不如樂於去做的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正好手邊有還算權威的楊伯峻的《論語譯註》,辛苦點,打出來給你吧!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譯註·為政》: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不越出規矩。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譯註·雍也》孔子說:「〔對於任何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譯註·述而》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交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4。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譯註·顏淵》顏淵問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語行動都合於禮,就是仁。

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還憑別人嗎?」顏淵道:

「請問行動的綱領。」孔子道:「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

」顏淵道:「我雖然遲鈍,也要實行您這話。

初一語文《論語十則》中前四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我們正好這課上完,老師連每個字的意思都講了,寫的我累死了!1.子曰 三人行,...

論語十則求翻譯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習過後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裡,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第二則 為人處事 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求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題(較難的)要100道題,並有解題思路 答

1.125 3 125 5 25 3 25 2.9999 3 101 11 101 92 3.23 4 3 4 3 6 2 4.3 7 49 9 4 3 5.8 9 15 36 1 27 6.12 5 6 2 9 3 7.8 5 4 1 4 8.6 3 8 3 8 6 9.4 7 5 9 3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