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律平等是原則的平等,不等於事實平等」

2022-05-23 13:01:21 字數 5460 閱讀 444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舉幾個明顯的例子吧:憲法規定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但事實上是無法平等的,僅僅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同地區的人享受的教育資源是不一樣的,不同家庭條件的人享受的教育也有著天壤之別。

接下來的例子是,民法規定公民有意思自治的自由,這是人人平等的,但事實上,具有強勢地位的當事人所擁有的自由往往比處在弱勢地位的當事人的自由寬曠不少,甚至有的弱勢地位的當事人根本就是沒有選擇的餘地。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選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人人平等的,但事實上就是不平等的,甚至法律自己也出來維護這種不平等,那就是選舉法關於選舉人大代表中限制農村代表人數增加城鎮代表人數,選舉法明確規定農村代表所代表的人數要4倍於城鎮代表,也就是說城鎮每200人有1個代表,則農村要達到800人才能有一個代表!此外,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行使還受很多條件的限制,尤其是物資條件方面的限制,這就決定了這一權利在事實上的不平等。

2樓:肖申克的貓

比如,原被告雙方在具體的權利義務上就是不平等的(訴權和辯護權),但是從整體和原則上說,卻又是平等的,都受到法律的保護。

3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上的平等與原則上的平等有時是對立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辛普森殺妻案"了

這個撼動了整個美國司法界的案件直接的顯示出了事實上的不平等,但是由於**偽造證據這一問題,使它在原則方面又趨於平等...以上

4樓:樂遊翁

原則上人人平等,原則下依情況而定。

怎麼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樓:匿名使用者

(1)公民在法律

面前一律

平等,是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內因為,我國的法律容只能反映和體現工人階級與廣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敵對分子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過程中不能對敵對分子講平等。否則,法律就不能成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定、保證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有力**。

但在法律的執行過程中,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絕對的平均主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賦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義則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別,在各方面實行絕對均等,這種主張是不切實際的。

(3)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就是反對一切特權。我國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說明,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

(4)我國憲法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規定,是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權利的平等,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現象。要消滅這種不平等,不僅需要運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物質生活水平。

6樓:前恆閆香旋

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沒有特權。

7樓:戰彩孔孟君

首先要理解

公民的概念

也就是自然人其次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其中包括自然人(新版民法通則修改

以前叫公民)最後

既然主體地位平等

在法律面前自然平等

如何理解「法律平等是原則的平等,不等於事實平等」煩

8樓:星空之沐

就像婚姻,原則上是兩個人的事情,事實上還是兩家人的事情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義是什麼。

9樓:清逸草堂堂主

平等權的bai

含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u

一般zhi指法律dao實施上的平等以及法律地位的平回等,法律賦予的權力、權答

利義務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

主要內容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受憲法和法律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定的任何特權;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上的平等,同等條件下公民具有獲得相同權利的資格,並不表示行為能力上的平等。可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法律範圍內的平等,並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是不可能平等的,因年齡、精神能力不同而不同。

《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適用法律上的平等,不得表述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後者還包括立法平等等內容在內。

10樓:

社會主義法律確抄認權利和義

襲務相一致的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表現在:對於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一律按法律的同一尺度一體對待;所有公民的各項權利遇到侵犯時,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等地追究法律責任,依法給予同等的法律制裁,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則?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指法律範圍內

的平等,而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所說的法律範圍內的平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任何公民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定的任何特權,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

所說的不是事實上的平等: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上的平等,所有公民具備獲得同等權利的資格,但這併不併表示所有公民行為能力上的平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範圍內的平等,而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所說的法律範圍內的平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任何公民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定的任何特權,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此觀點錯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才是正確的。

它的意思是公民在適用法律上是平等的。而你說的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從立法層面上的平等,那是做不到的。我國憲法也只是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經驗哈。現在的社會法律就是為富人服務的沒什麼平等不平等的。。。嗨。有錢就是爺啊。

怎樣理解憲法規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15樓:正氣長春

憲法規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反映我國是法制的國家,從而保證了公民不論貧富都能夠平等的獲得法律幫助,實現他們自己的合法權益。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理解憲法bai規定的公du民在法律面前一zhi律平等的原則。有以

dao下幾點:

我們平常在版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法律的活權動中,憲法規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那是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是一樣的每個人的享有的法律是一樣的~!!!

下列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理解不正確的是 a.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 b.公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所有公民在所有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為什麼錯?

17樓:樂觀小山

因為人人平等

的原則的意思是指對等原則,也就是在同一客觀條件下的平等,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實施法律時,即司法、執法、守法上的平等,這並不意味著公民在立法上也一律平等。

比如說不是同一客觀條件下,則有可能不會平等,比如精神病人與正常人,勞動者和老闆,執法者和被執法者,在不同的法律規範中,就不會完全平等。

擴充套件資料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範圍內的平等,即是法律適用的平等,而不是事實上的平等。平等權的含義: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般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主要內容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受憲法和法律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定的任何特權;

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上的平等,同等條件下公民具有獲得相同權利的資格,並不表示行為能力上的平等。可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法律範圍內的平等,並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以中國法律為例: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這條講的是,只要你是中國公民,你就能享受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沒有任何人或單位可以剝奪(法律規定的除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這條所說的是不論你是什麼身份地位等等,都不能強迫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

18樓:劉昱律師

人人平等的原則是實際上是對等原則,即在同一客觀

條件下的平等,如不是同一客觀條件下,則有可能不會平等,比如大人和小孩,精神病人與正常人,勞動者和老闆,執法者和被執法者,在不同的法律規範中,就不會完全平等。

19樓:匿名使用者

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是指法律範圍內的平等,而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平等權的含義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般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主要內容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受憲法和法律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定的任何特權;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上的平等,同等條件下公民具有獲得相同權利的資格,並不表示行為能力上的平等。

可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法律範圍內的平等,並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20樓:陳金華

憲法第32條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憲法確立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刑法第4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具體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不論其出身、地位、職業、財產、才能、政治面貌,都應追究刑事責任,平等適用法律,依法定罪、量刑、行刑,不允許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具體體現:在定罪、量刑、行刑3方面。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適用法律的平等,並非指立法、司法的平等。此原則更注重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人格是平等的,但是權利義務是有差異的。如《婚姻法》規定的男性的法定婚齡是22週歲,女性是20週歲。

這裡的平等體現不管是男、是女都得守法,不符合法定婚姻的婚姻是一個無效的婚姻。差異體現為,男女有別。

21樓:潘增飛

描述錯誤,法律規定了適用公民,不可能讓不適用的人適用,這句話就是不管怎麼樣一律適用,肯定錯誤,如果是正確描述只能是原話,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法律規定上的平等,包括賦予的權利、承擔的義務和責任、適用法律,任何人都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22樓:可熱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適用法律人人平等,例如:人大代表享有發言表決免責權,而非人大代表則無,這顯然兩人享有的權利不一樣,同時,a代表享有發言表決免責權,b代表也同樣享有,這就是人人平等的意思

如何理解馬克思按勞分配作為平等的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權

我認為部必看重具體復的分配方 制式。實際上,在同一個社會中,往往同時存在許多種分配方式。如 在封建社會,在封建分配方式之外,也有類似按需分配的方式存在 在災荒來臨時,對災民的救濟 在資本主義社會,除了按資分配外,對工人階級的分配大體上就是按勞分配的 如果不考慮被剝削的那一部分的話 工人失業了,也能領...

如何理解法律主體必定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 如公司 企業,都可以 作為會計主體。公司的其中一個部門,一個辦事處,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但是在法律上,它沒有法人的資格,不是法律主體。所以說 在會計基本假設中,會計主體不同與法律主體。一般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於法律主體。為什麼法律主體必須是會計主...

如何理解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怎樣理解法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的體現

1 法所體現的是統治階級 的 階級意志 即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而不是個別統治者的任性,也不是統治者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2 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不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全部,而是其中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那部分,即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 被奉為法律 的那部分統治階級意志。3 法只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不可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