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什麼,金本位制和紙幣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什麼?

2022-05-20 18:02:38 字數 4317 閱讀 4240

1樓:菊花信

最簡單的說法是,鑄幣平價.

複雜的看下面

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從2023年英國**頒佈條例,發行金幣開始,一直到二戰爆發前夕,具體又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典型金本位制階段——金幣本位制階段。

在金幣本位制(gold coin standard system)下,流通中的貨幣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鑄造而成的金幣,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就是鑄造該金幣所耗用的**的實際重量,我們把各國貨幣的單位含金量稱為該國貨幣的鑄幣平價(mint par).當時,兩國貨幣匯率的確定,就是由兩國貨幣的鑄幣平價來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 (二).

蛻化的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通貨膨脹嚴重,銀行券的自由兌換和**的自由流動遭到破壞,於是傳統的金本位制陷於崩潰.各國分別實行兩種蛻化的金本位制,即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在這兩種貨幣制度下,國家用法律規定貨幣的含金量,貨幣的發行以**或外匯作為準備金,並允許在一定限額以上與**,外匯兌換,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由法律所規定的含金量來決定.此時,我們稱各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含金量為該貨幣的**平價(gold parity),顯然在這個時期,匯率是由各自貨幣的**平價來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各國貨幣的**平價.

2樓:最愛

金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鑄幣平價。

金本位制度泛指以**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盛行於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屬於完全的金本位制度。後兩種金本位制出現於由金鑄幣流通向紙幣流通過渡和第二次大戰後對**與貨幣兌換實行限制的時期,而且存在的時間較短,屬於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度。

通常,金本位制度主要是指金幣本位制。

1、金本位制度,外匯市場供求:

當外匯供不應求時,實際匯率就會超過鑄幣平價;當外匯供過於求時,實際匯率就會低於鑄幣平價。

2、在金幣本位制下,匯率波動的規則:

匯率圍繞鑄幣平價,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在**輸出點與輸入點之間上下波動。當匯率高於**輸出點或低於**輸入點時,就會引起**的跨國流動,從而自動地把匯率穩定在**輸送點所規定的幅度之內。

3樓:灰色最終

金本位制度下決定兩國匯率水平的基礎是鑄幣本價(即單位貨幣的含金量之)。

4樓:匿名使用者

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金本位制下,各國均規定了本國金幣的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兩國間的貨幣比價要用各自的含金量來折算,兩種貨幣的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mint par)。

金本位制和紙幣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什麼?

5樓:

金本位制下,各國都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單位貨幣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它是決定匯率的基礎。實際經濟中的匯率則因供求關係而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但其波動的幅度受限於**輸送點,即**輸出點和**輸入點。

一般就是考這兩點~

6樓:匿名使用者

金本位制有金幣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和金塊本位制等不同階段。金幣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鑄幣平價而後兩種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平價。紙幣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紙幣的金平價

7樓:匿名使用者

金本位制制度下,各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含金量為該貨幣的**平價(gold parity),顯然在這個時期,匯率是由各自貨幣的**平價來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各國貨幣的**平價。

在紙幣本位制下,各國紙幣的含金量已無實際意義,一些國家也不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於是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就演變為紙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匯率的變動具有哪些特徵?

8樓:手機使用者

金本位制度是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貨幣制度。典型金本位制度的特點有:各國貨幣均以**鑄成,金鑄幣有一定重量和成色,有法定含金量;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鑄造、自由輸出入,具有無限清償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按其票面價值自由兌換為金幣。

金本位制度下,兩種貨幣之間的含金量之比,即鑄幣平價,是決定兩隻貨幣匯率的基礎。一般而言,法定的含金量一經確定,一般是不會輕易改動的,因此,作為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是比較穩定的。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也會波動,波動的特徵體現為:(1)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是外匯供求關係。當某種貨幣供不應求時,即出口增加,**順差累積時,其匯率會**,超過鑄幣平價;當某種貨幣供大於求時,即進口增加,出口減少,有大量的**逆差時,其匯率會**,低於鑄幣平價。

(2)金本位制度下,匯率變動是有限的,被界定在鑄幣平價上下各一地能否界限內,這個界限就是**輸送點。金本位制度下**可以自由溶化、自由鑄造和自由輸出入,使得**可以代替貨幣、外匯匯票等支付手段用於國際間的債務清償。具體而言,一方面,當外匯匯率**達到或超過某一界限時,本國債務人用本幣購買外匯的成本(匯率)會超過直接輸出**支付的成本(輸出**的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以及改鑄費等),於是引起**輸出,引起**輸出的這一匯率界限就是「**輸出點」。

**輸出點所處的匯率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兩國之間輸送**所需要的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以及改鑄費等額外費用;另一方面,當外匯匯率**,達到或低於某一界限時,本國擁有外匯債權者用外匯兌換本幣所得會少於用外匯在國外購買**再輸送回國內所得,從而引起**輸入,引起**輸入的這一匯率界限就是「**輸入點」。**輸入點所處的匯率等於鑄幣平價減去兩國之間運輸**所需要的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以及改鑄費等額外費用。

在削弱的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為什麼? a. **平價 b. 鑄幣平價 c. 外匯供求 d. **輸送點 5

9樓:遊樂裝置

在削弱的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為外匯供求。

外匯市場決定匯率的過程是這樣的:市場匯率是外匯需求等於供給時的均衡水平,當外匯的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時,外匯匯率上升;當外匯需求不變而供給增加時,則外匯匯率**。

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從2023年英國**頒佈條例,發行金幣開始,一直到二戰爆發前夕,具體又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典型金本位制階段——金幣本位制階段。在金幣本位制(gold coin standard system)下,流通中的貨幣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鑄造而成的金幣,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就是鑄造該金幣所耗用的**的實際重量,我們把各國貨幣的單位含金量稱為該國貨幣的鑄幣平價(mint par).

當時,兩國貨幣匯率的確定,就是由兩國貨幣的鑄幣平價來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

(二).蛻化的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通貨膨脹嚴重,銀行券的自由兌換和**的自由流動遭到破壞,於是傳統的金本位制陷於崩潰.

各國分別實行兩種蛻化的金本位制,即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在這兩種貨幣制度下,國家用法律規定貨幣的含金量,貨幣的發行以**或外匯作為準備金,並允許在一定限額以上與**,外匯兌換,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由法律所規定的含金量來決定.

此時,稱各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含金量為該貨幣的**平價(gold parity),顯然在這個時期,匯率是由各自貨幣的**平價來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各國貨幣的**平價。

各國之間的匯率由什麼決定

10樓: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係,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

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

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係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11樓:解析投資

匯率制度:匯率由誰來決定?

12樓:匿名使用者

假設我在中國,看到美元不錯,決定和他1:1。在中國生產了一把椅子10元人民幣,想賣給美國換美元好買他的東西,他說:

10美金太貴了,這樣的椅子日本賣我只要2美金。於是我改了一下匯率,1:10(美金:

人民幣)。1美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