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指什麼,什麼是中庸之道

2022-04-28 16:06:41 字數 4858 閱讀 9808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的內涵是什麼?

「過猶不及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則。對孔子的中庸之道人們曾一度認為是

「和稀泥 折中主義,這是一種誤解。折中主義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則性。

孔子的中庸之道則與此不同,中庸 即中和,孔子是說兩方面有不同的意見,

應該使它能中和,保留其對的一面,捨棄其不對的一面。這才是正確的中庸之道。一般的人很少善於運用中庸之道,多半都是走偏鋒。

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為人之道就在 正直二字,剛正不阿,矢志不渝,不搞邪

門歪道,不見利忘義。

中庸實際上是就是強調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的理念,就是說,超過和不足都不可取,

什麼問題都要在「也認真也不認真之間尋找平衡,所謂: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

2樓:千葉孤帆

什麼是中庸之道

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闡發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

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其主題思想、理論基礎、具體內容、主要原則、檢驗標準、知行方法、重要途徑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的三十三章之中。簡述如下。

1.主題思想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這一主題思想主要體現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這一主題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謂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率性之謂道」是說人們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們的善良的天性辦事情。「修道之謂教」是說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則去進行修治。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自我教育貫穿於人一生之中,人們一刻也離不開自我教育。要將自我教育貫穿於人生的全部過程,就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精神。

這種精神就叫做慎獨。也就是說,在自己一人獨處的情況下,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行為、聽不見自己的言語,自己也能謹慎地進行內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監督。

3樓:小花豹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4樓:花國夫人

取折中,兩不得罪的辦法

5樓:

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個人認為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

什麼是中庸之道

6樓:瀛洲煙雨

中庸之道的釋義: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7樓:末你要

1、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2、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1)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2)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3)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4、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

5、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8樓:清風king逸

中庸之道是指處理問題的方式要平穩,誰都不得罪都誰都不偏袒。

具體的說,中庸之道就是先做到看透某件事情的本質(脈絡),但處理的時候既不讓人感到高深莫測或故作威嚴清高,也不為了迎合誰而踩高貶低誰。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讓某件事的利益兩方都能接受他處理的結果。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不激化矛盾,儘量團結儘量和諧共處。

9樓:藍之浩海

中國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實講究的就是「合適」,就是「剛剛好」。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類中的第一類和末一等都是極端和缺德,居中的才是道德或優越性。所以,居於怯懦與魯莽之間才是奮勇有為;吝嗇與奢侈之間才是慷慨大方;怠惰與貪婪之間是意氣風發;卑屈與驕傲之間是謙虛謹慎;祕密與多嘴之間是說一不二;乖僻與滑稽之間風趣幽默;尋釁與諂媚之間是友善可親;在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與堂·吉訶德的衝動任性之間是自我剋制(《倫理學》,第1卷,第7節。——原文注)。

於是,倫理或行為的「恰當」與數學或工程學上的「恰當」沒有什麼不同;它的意思是正確、適合,最有效地達到最好的結果。

然而,中庸並非像數學的中項恰恰是精確可計的兩端的平均數;它隨著環境中左右各種情況的變更而變更,並且只對成熟而有靈活性的理性才顯露自身。卓越是靠訓練有素而得來的一種藝術修養,我們並不是因為有了道德或卓越才行為舉止正確合理我們才擁有這些的;「人形成這些美德是由於人採取了這樣的行動」(《倫理學》,第2卷,第4節。——原文注);我們反覆而行,就形成目前這個樣子。

因此,卓越並非一種行動舉止,而是一種習慣:「人的善行是靈魂在實現圓滿生命中卓越方面的一種作用;……正如一隻飛燕或晴朗的一天就能形成春天一樣,一朝一夕或曇花一現的一瞬間也是不能便人幸運得福的。」(《倫理學》,第1卷,第7節。

——原文注)

青年是走極端的年齡:「要是青年犯錯誤,那總是由於過分或誇張了。」青年(以及許多比他們年齡大的人)很難做到的是從一極端中擺脫出來而不落入與之對立的另一極端。

因為一個極端很容易落入另一個極端,否認是由於「矯枉過正」也罷:偽善總是作過多的表白,謙卑則又翱翔於自負的邊緣。(柏拉圖說:

「犬儒學派安提西尼的虛榮心通過他外表的破孔在向外張望呢!——原文注)那些意識到偏於極端的人不會把道德的美名賦於中庸,卻會賜予那個相反的一端。有時候,這也是好的;因為如果我們清楚自已錯誤地陷入了極端,「我們就該指望另一端,……猶如人們把彎曲不平的木材直過來時所幹的那樣。

」(《倫理學》,第2卷,第9節。——原文注)但是不自覺的極端主義者將中庸看作是罪大惡極;他們「彼此將持中間立場的人推來推去;勇敢的人被怯懦的人說成魯莽,魯莽的人又說成怯懦,其他的情況也是這樣;(《倫理學》,第2卷,第8節。——原文注)就這樣,在現代政治中「自由分子」被激進分子說成是「保守分子」,被「保守分子」說成「激進分子」。

日常生活中的「中庸之道」

日常生活裡,有人過於追逐物慾,有人過份刻苦自勵;有人對金錢的使用浪費無度,有人則是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只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捲自如,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要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

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中庸之道」,有四點意見: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沒有工作,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後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恆。

所以,現在的公司行號大都制定八小時上班制,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有一個時間性;甚至每個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現在還實施「週休二日」,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太辛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適度的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有的人享用過度,過份的放縱五欲之樂,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高樓大廈,出門要開高階轎車等。

過份的追求物慾之樂,甚至浪費無度,則如銀行裡的存款,用得太多,總有一天會負債,所以福德因緣還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設想。尤其身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待人嚴苛,或者是過份放任,都不是處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對於日常用物,有的人好買,平常沒事就喜歡逛街購物,並且樂此不疲,有的人則非名牌不用。其實東西能用、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豪華、奢侈,物質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謂「人為物役」,物質太豐,有時也是一種負擔。

中庸之道其實就是佛道,佛道就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裡,凡事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不要太緊也不要太鬆;能夠不偏不倚即為「中」。所以,什麼是中庸之道?有四點: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

10樓:無心為君總是死

人生就是不斷最求自我的過程,和賦予事物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中庸之道適用於人際關係交往,但並不適用於個人追求。

中庸之道有一定道理,但別把他用在自我價值判定上,而要把它用在人際交往方面。

至於個人追求方面,建議你看看「存在主義」。

在西方某些哲學家眼中,他人就是地獄。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是「在」,除了人。所有「在」,都是我們去感受了,它才「存」。

11樓:風生水起天地變

中庸之道是成語指不偏不倚。 謝謝 望君採納

12樓:小花豹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中庸之道和人生的關係,什麼是「中庸之道」?

樓上這位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吧!所謂中庸,是說恰如其分,不要過分,也不要達不到,保持剛剛好的位置。在人生當中想做到中庸並非易事,因為人們往往受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因素影響著,我們可以來 一下。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哲學叫做 豪豬哲學 說有一種豪豬,他們滿身都是尖銳的刺。每到冬天豪豬們就相互靠攏在一起取暖,但是...

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 孟子 的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盡心 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 至善,達到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

什麼是中庸,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釋義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 自我監督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 至仁 至誠 至道 至德 至聖 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的 太平和合 境界。1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