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晏之時是指什麼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指的是什麼時候?

2022-04-06 15:04:45 字數 5989 閱讀 6304

1樓:匿名使用者

19點。也就是晚上7點。在古代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它所指的北京時間19—21時。

具體的古代12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2樓:百草園1三味書屋

你好,日厭之事指的是太陽要落山的時候,見不到黃昏天氣要黑了。

3樓:人文漫步者

你說的這一個時刻,具體還是值得太陽發出的光比較多目的一個時刻。

4樓:小小一個小明

日晏,是漢語詞彙,意思是天色已晩,日暮。所以,應該是指日暮黃昏時期。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晏 ,拼音rì yàn ,意思是天色已晩,日暮。

出處

《呂氏春秋 慎小》:「~~,公不來至。」

《呂氏春秋·慎小》:「明日日晏矣,莫有僨表者。」

《史記·酷吏列傳》:「 湯 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唐 楊賁 《時興》詩:「平明登紫閣,日晏下彤闈。」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日晏時熟視,乃見數番小兒在其中。」

6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日晏之時指的是天色已晩,日暮。

《呂氏春秋·慎小》:「明日日晏矣,莫有僨表者。」

《史記·酷吏列傳》:「 湯 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7樓:匿名使用者

日晏是漢語詞彙,拼音rì yàn ,意思是天色已晩,日暮。

8樓:職場問答官小***

這個就是早上太陽剛升起來的,那個時候吃早飯

9樓:倫觀社會

日晏是漢語詞彙,拼音rì yàn ,意思是天色已晩,日暮。指的是晚上。

10樓:828如履薄冰

日晏的晏是指晚的意思,日晏之時,一般是說太陽下山的時候。

11樓:春雪消融

就是中午吃飯的時候!

日就是白天,晏就是中午吃飯

12樓:狂和不

是指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早上剛過地平線

13樓:萌萌噠萌萌噠艾倫

日晏之時就是一天中傍晚的時候。

14樓:百小度

醫院其實指的是傍晚的時候,就去開藥太陽下山了

15樓:逸球程名

日晏之時就是日落的時候。

16樓:

一般指的是下午的七點到九點。

17樓:胖嘟嘟的豬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吧,凌晨3.4點鐘的時候

18樓:純度

大便沒有那麼純粹,而是狡猾的多

19樓:光明龍女

日宴之時是指,日巨安吃東西。

20樓:看啥看愛

是明天晚上的時候叫日宴。

21樓:

這個時間是指傍晚時分。

十二時辰分別指的是什麼時候?

22樓:北京創典文化

古人把一晝夜劃分成12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辰包括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我國十二時辰之制的廣泛流行為南北朝時期。

我國古代將一日分為十二時辰,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劃分,使時間變得更加精確。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兩小時;一時辰有8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3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5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6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10剎那,一剎那合現代0.5秒。

我國古代十二時辰之說的起源,眾說紛紜。大約早在戰國以前,為了研究天文曆法的需要,已經將天球沿赤道劃分為12個天區,稱為12個星次。與此同時,又將天穹以北極為中心劃為12個方位,分別以十二時辰來表示時段。

十二時辰之制,是以十二地支計算時間的方法。在現傳最古老的西漢曆法《三統曆》中,有一個「推諸加時」演算法,所謂「加時」就是將各種曆法推算的時刻換算成十二時辰,這是關於十二時辰制度的最早記錄。

漢代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說:「一日之中分為十二時,平旦寅,日出卯也。」說明在當時,十二時辰之名與十二地支名已經配合運用,並且已經排定次序。

漢代將十二時辰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各個時辰都有別稱,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

夜半,又名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與子時、三更、三鼓、丙夜相對應,時間是從23時至1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子時」。此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天色由黑至亮的這段,都稱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這一自然現象變化的中間時段,而人們平素所說的「半夜」則是籠統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時間,其時間往往超出「夜半」所指的那兩個小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與四更、四鼓、丁夜相對應。時間是從1時至3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雞被古人褒稱為守夜不失信的「知時畜也」。曙光初現,雄雞啼鳴,拂曉來臨,人們起身。「雞鳴」從字面上來看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辰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段。

我國幅員廣闊,由於一年四季、地域的不同,開始雞鳴的時間,一般在當地天明之前一小時左右。

平旦,又叫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時等。時間是從3時至5時,即是我們古時講的五更。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矇矇亮的一段時候稱「平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黎明之時。

日出,又叫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破曉。時間是從5時至7時,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此時旭日東昇,光耀大地,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稱「卯兔」。

食時,也叫早食、宴食、蚤食。時間是從7時至9時,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我國古代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所以稱為「辰龍」。

隅中,也叫日禺、禺中、日隅。時間是從9時至11時,即臨近中午的時候。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巳時」。此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稱「巳蛇」。

漢代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最早出現「隅中」一詞:「日出於暘谷……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於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

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角為隅」,那麼這個隅與時間有什麼聯絡呢?

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劉安及其門客蘇非等人的著書之地長安為觀測點,人們在巳時觀察,衡陽、昆吾兩山皆在南方。

當太陽執行到衡陽上方,還沒有運轉到昆吾上空時,長安觀測點與衡陽上方的太陽的連線,同觀測點與昆吾上空的太陽的連線形成一個夾角。

這個夾角就是以長安為基準測位測得的巳時與午時這兩個時辰形成的交角。也就是太陽在隅中初臨時與其在正中時所形成的東傾斜角。因此,人們稱這個時段為「隅中」。

日中,也叫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當午。時間是從11時至13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太陽已經執行至中天,即為正午的時辰。上古時期,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時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這樣的商品交換的初期活動,就在日中時辰進行。

日昳,也叫日昃、日仄、日側、日跌、日斜。時間是從13時至15時,正值太陽偏西之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未時」。有的地方稱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日昳」這個時間名詞,最初見於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日昳」的意思是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大地西邊。

以中天為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

晡時,也叫餺時、日餺、日稷、夕食。時間是從15時至17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申時」。此時太陽偏西,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稱「申猴」。

古人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義即「第二次進餐之時」。古人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寫道:

「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寫道:「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日入,也叫日沒、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時間是從17時至19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古時,人們又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當時人們生產勞動、休養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為基本的簡易時間表的。

黃昏,也叫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暗、日墮、日曛、曛黃。時間是從19時至21時。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戌時」。此時人們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稱「戌狗」。

古人以「黃昏」來表示這一時辰,是因為此時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最早使用「黃昏」一詞的是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他在《離騷》中寫道:

「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黃昏」這個詞,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裡經常出現。如北宋時期文學家歐陽修《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詞人在這詞句中把「黃昏」作為青年男女幽會的美好時刻來使用,是極確切的。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則流露了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對自己年華遲暮的慨嘆,被歷代傳誦。

人定,也叫定昏、夤夜。時間是從21時至23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亥時」。此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人定是一晝夜中十二時辰的最末一個時辰。人定也就是人靜。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我國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有「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的詩句。瞭解了「人定」的時間概念,就可以正確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了。

總之,十二辰計時法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

中世紀 指什麼時候,中世紀是指什麼時候

在歐洲歷史上,一般來說,中世紀 指公元5世紀到15世紀,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到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文藝復興運動和大航海時代之間的時期。按照西方傳統,歐洲歷史可以分為 古典時代 中世紀 和 近現代 三個階段。而中世紀曆史自身也可分為前 中 後期三段。詞源與分期 中世紀 一詞是從1...

什麼是憲法日,國家憲法日是什麼時候?

12月4日,是中國的 憲法日 之所以確定這一天為 憲法日 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憲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實施。國家憲法日是什麼時候?2017年國家憲法日主題是什麼?2017年國家憲法日主題是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國家憲法日 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 弘揚憲法精神 加強憲法實施 ...

中國環境日是什麼時候,中國環保日是哪天?

中國環境日是每年6月5日 今年主題 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海洋存亡 匹夫有責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王敬中 今年6月5日是第32個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今年的宣傳主題定為 海洋存亡,匹夫有責,呼籲全人類共同採取行動保護地球生命的搖籃 海洋。世界環境日於1972年由聯合國大會確立。這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