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長已矣,他人亦已歌 意思,「逝者長已矣,他人亦已歌」的出處?

2022-03-31 06:42:00 字數 5692 閱讀 6676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吧?出自《紀念劉和珍君》: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原詩出自陶淵明的《輓歌三首》中的第三首。

第一首是: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的詩明白如話,造句雖淺而涵義實深,雖出之平淡而實有至理,似枯而實腴,自然而有妙趣。

第二首是: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這首詩寫的是人死後從入殮到停屍家中受祭奠的情形。緊接上篇,活著的時候,想喝酒杯常空。如今,在祭奠的案桌上,酒盈杯,餚擺滿。

想喝不能喝,想吃不能吃。親人扶著棺柩哭,我口無音,眼無光。一旦出門去,葬在荒郊野外,長眠地下,暗無天日,與這個世界永別了。

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最後說: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陶淵明《擬輓歌辭》: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大意是,一個人不管富貴貧賤,死了埋葬之後,雙親和妻子兒女們或許還有一點兒悲哀,其他的人或許會唱起歌來不悲哀了,死了以後還說什麼呢?把自己的身體埋了就像大山一樣。

3樓:ps逝夏

原詩出自陶淵明的《輓歌三首》中的第三首。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最後說: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4樓:肥肥愷

陶淵明說過:逝者長已矣!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生離死別,喜怒哀樂,如影隨形相伴每個人一生。

無論失去什麼,發生什麼,只要生命不息,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前行的腳步!

「逝者長已矣,他人亦已歌」的出處?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吧?出自《紀念劉和珍君》: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原詩出自陶淵明的《輓歌三首》中的第三首。

第一首是: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的詩明白如話,造句雖淺而涵義實深,雖出之平淡而實有至理,似枯而實腴,自然而有妙趣。

第二首是: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這首詩寫的是人死後從入殮到停屍家中受祭奠的情形。緊接上篇,活著的時候,想喝酒杯常空。如今,在祭奠的案桌上,酒盈杯,餚擺滿。

想喝不能喝,想吃不能吃。親人扶著棺柩哭,我口無音,眼無光。一旦出門去,葬在荒郊野外,長眠地下,暗無天日,與這個世界永別了。

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最後說: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6樓:沈阿瓜

是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是引用的陶淵明的那首「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原來文: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

陶潛說過,「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7樓:

《紀念劉和珍君》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8樓:歐陽家丫頭

出自陶淵明《擬輓歌辭》

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也出現過

9樓:匿名使用者

原詩出自陶淵明的《輓歌三首》中的第三首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是什麼意思?

10樓:愛單單愛

這兩句詩的白話譯文是: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已歌:已經在歡快地歌了。是說人們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託體:寄身。山阿(ē):山陵。

這句詩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擬輓歌辭三首》其三,寫的是想象中的下葬情形。詩人對下葬後的幽冥世界不猜測,也認為賢達也不能逃避死亡,與當時追求神仙得道的風氣迥異。

擴充套件資料:

陶淵明於晚年寫下了《擬輓歌辭三首》組詩,假設自己死後的情況,表達了自己對生死的看法,又安慰親友不必過於悲傷。

第一首詩是說死後收殮的情況,描述兒女朋友痛哭。詩人豁達地說死後便沒有榮譽與羞辱,只覺得酒還未喝夠便死了,有些遺憾。原文如下:

《擬輓歌辭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第二首詩是寫出殯前的祭祀。詩人描述親人的哀傷,自己雖感到不能飲酒的遺憾,但已為離開家園而有些黯然。原文如下:

《擬輓歌辭三首》其二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

全詩藝術構思極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語言設想自己離開人世之後發生的主客觀情狀,表現了詩人對生死極其坦然的態度,顯示了他極其明徹達觀的思想。

11樓:縱橫豎屏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

出處是:《擬輓歌辭三首》【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擬輓歌辭三首》是晉末宋初詩人陶淵明晚年的組詩作品。詩人假設自己死後的情況,表達了自己對生死的看法,又安慰親友不必過於悲傷。

12樓:手機使用者

【賞析】:.

有人認為《輓歌》只「表達詩人對死亡的看法,一種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泊、脫俗的態度。」原詩歌除了表達對死亡的豁達之外,卻還有與青山「同阿」的境界。這是詩人對自己一生追求的總結,他自己雖不得志,但卻完全相信自己一生的成就已經足以同阿於青山。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就是證明,它有「不朽」的意思。

陶淵明的瀟灑和風度千古第一,李白的《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竟不如他。陶潛個性比較收斂,希望自己能同阿於青山,卻並不直接說出來。而李白則只說自比聖人。

陶潛是對自己一生「吾願已足」的終結,而李白是「壯志未酬」的感慨。

人生當如陶淵明。我們雖不求萬古流芳,但亦至少要在人類歷史上稍微留下一點痕跡,讓後人感謝你曾經為社會的進步做了一點努力,而不妄來到這個世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如果不能同阿於青山,那麼來到這個世界未免只是一種浪費,或者遺憾。

13樓:嘟嘟馬

意思是: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14樓:ace姬哥

家人親眷,因為跟自己有血緣關係,可能想到死者還有點兒難過;而那些同自己關係不深的人則唱完輓歌就把自己忘記了。人死之後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使它即將化為塵埃,同山腳下的泥土一樣。表達的是一種對死者深沉的祝福,勸慰死者親友不要太過悲傷,親人已逝,生人當勉。

15樓:匿名使用者

親戚或餘悲……託體同山阿:這是陶潛所作的《輓歌》中的四句,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

山阿,山陵。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是什麼意思?

16樓:匿名使用者

原話應當是「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吧?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經永遠不在了,而活著的人應當繼續努力。這是對死者家屬或朋友的一句安慰話,就是說,人死不能復生,我們應當化悲痛為力量之類的意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是什麼意思,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出自哪裡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指的是死去的人已經永遠不會再存在了,而活著的人應該像往常一樣好好生活,讓死者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安寧。死去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活著的人要堅強的好好的活下去,讓死者在天堂也能夠安息。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出自 這句話並非古語,應該是後人在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基礎上加工而來的。意...

《歲月忽已暮》大結局是什麼,綠亦歌的《歲月忽已暮》中姜河最後是和誰在一起

歲月忽已暮 大結局 為了救姜河,江海受到了車禍。姜河決定與顧辛烈分手,留下照顧江海。但是當姜河卻收到顧辛烈即將結婚的訊息,他前去追顧辛烈了。最後顧辛烈和姜河在一起了。基本介紹 天才少女姜河十六歲那年跟著喜歡的男生江海前往舊金山求學,兩個人一起拿下數學建模的傑出獎,一起做實驗寫 在姜河以為他們能夠一直...

親戚或餘悲出自哪篇文章,「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是什麼意思

魯迅的 紀念劉和珍君 還有 這是陶潛所作的 輓歌 中的四句,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 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似輓歌辭三首 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