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2022-03-27 14:26:22 字數 1161 閱讀 6444

1樓:單色河

史記信史,即真實紀錄歷史事變並從中引出教訓的史書。

司馬遷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其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樓:

寫的是司馬遷。而「信史」指的就是《史記》或叫《太史公書》。

我前天曆史考試的第一題就是這

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史官世家,其父司馬談重為太史,而且有強烈的著史願望,這一切對司馬遷影響甚大。一方面,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其從小即受到良好的文化薰染,有了深厚的素養和堅定的著史志向;進入官場以後又有機會向孔安國、董仲舒等今古文經學大師請教;做了太史令後又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得以瀏覽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大量文獻資料。另一方面,「司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榮譽,使他甚感自豪。

由這種自豪感所激發出的強烈的著史願望,成為司馬遷實現其人生價值的有力支柱之一。

司馬遷寫成《史記》的直接動因是: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馬談病逝,三年後他繼父職為太史令,並閱讀、整理國家圖書館的史料,開始了寫《史記》的前期準備工作。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替李陵辯護,漢武帝大怒,囚禁司馬遷並處以腐刑,出獄後,又讓他擔任只有宦官才可以擔任的中書令職務。

這種不幸遭遇使他怨憤已極,痛苦不堪,但這也更加激發了他「發憤著書」的決心,他忍受羞辱與痛苦,完成《史記》成了他活下去的惟一精神支柱。

總之,從司馬遷的出身、經歷和心態來看,基於家族榮譽感而激發出來的強烈的著史願望,是他著述《史記》 的內因,是最根本的動力;「李陵之禍」所激發的「發憤著書」情緒,是他完成《史記》著述的外因,這場遭遇使他對歷史的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剛直不阿,留得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誰寫的?

3樓:

這是韓城司馬遷祠楹聯,作者不可考。幽就是腐刑,信史指史記,說的是司馬遷。對聯大意是,剛正不阿的品格,正氣直衝上天。雖然受到了刑罰苦難,但是還是寫成了史記標榜千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4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