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2022-03-06 18:35:21 字數 4371 閱讀 9644

1樓:每日知識補給站

這其實是由於女子在15歲之後就需要行成年禮,那麼女子的成年禮就叫做及笄之禮,而之所以有著這樣的說法,就是因為女子她到了及笄之禮的時候,就需要將自己的頭髮盤起來。在盤好頭髮之後上面加上一個簪子,這樣的話就代表著女子已經到了可以出嫁的一個年紀了。

所以說古代的女子她們在15歲的時候舉辦了及笄之禮,那麼大多數都會改變自己的髮型。其實這樣的一個禮節可以說是國古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文化吧。那麼女孩子之所以會叫做及笄之禮就是因為通過及笄之禮這樣的一個側面的卻表現出孩子她在成年之後,服飾以及髮型上面種種的這些變化,而女孩子其實在15歲過了成年禮之後,那麼也到達了一個可以去婚嫁的年紀了。

在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女孩子都會被許配給他人,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女孩子到達了15歲也被認為是一個可以結婚的年紀。那麼在這裡面所提到的及笄之禮所想要表達的,就是到了15歲之後就可以將原來披在肩上的頭髮盤到頭頂,並且帶上簪子之上這樣的一個髮飾則代表著這一個女孩子她已經到了十五歲可以去出嫁了。

而孩子她在成年之後,也會由父母為他取字。那麼大多數的女孩子,在行了成年禮之後都會擁有自己的字,所以說大家也會聽到有關於待字閨中這樣的一個成語,這其實所想要表達的,也就是這個女孩子已經成年,但是還沒有婚嫁。

2樓:別有事找壞蛋

因為成年禮是年輕人成熟的一個過程,所以叫做笄禮。

3樓:大叔

這種所謂的成年禮,只不過是野史所記載,在正史當中,從沒有提及過。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過了這個年齡女子是可以成婚了。

5樓:暮光夢緣

這個禮儀其實就是,女孩子過了這個禮儀就成為大人了,就可以結婚了。

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禮稱「笄禮」

女子的成年禮為什麼是稱為「笄禮」?

古代女子成年行什麼禮?怎麼讀?為什麼這樣叫?

6樓:西伯利亞的狼

笄禮,中國古代女子成年時舉行的儀禮。周代禮俗,女子年過15,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將髮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如年過20而未許嫁,也得舉行笄禮。

笄 jī

〈名〉(1) (形聲本義:古代盤頭髮或別住帽子用的簪子) 同本義 [womans' large-sized hairpin]

笄,簪也。——《說文》

皮弁笄。爵弁笄。——《儀禮·士冠禮》

中國冠笄。——《淮南子·齊俗》

玉笄綦會此冤弁之笄也。——張衡《東京賦》

節縱笄總。——《禮記·內則》

櫛設笄。——《儀禮·士冠禮》

折委笄,此男子安發之笄也。——《國語·晉語》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設笄珥,衣阿錫。——《列子·周穆王》

(2) 又如:笄珈(原指婦人首飾。亦代指婦女);笄珥(古代婦女常用以裝飾發耳的飾件);笄導(即簪導。一種首飾。用以束髮)

詞性變化

— 漢 典 zdic.net —

◎ 笄 jī

〈動〉(1) 指女子十五歲成年。亦特指成年之禮 [year in which a girl came of age]

字而笄之。——《公羊傳·僖公九年》

既笄而孕——《國語·鄭語》。注:「女十五而笄。」

(2) 又如:笄女(指成年的女兒);笄年(女子盤發插笄的年齡;成年);笄冠(女子加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 漢 典 zdic.net —

古代女子的**禮叫做什麼?

7樓:靳大希鴻禎

女子成年禮叫「

bai笄禮」,也叫「上頭

du」,「上頭禮zhi」。女子15歲及笄dao,就是將頭髮盤起來,回用笄(就答是簪子)束好。男子成年禮叫「冠禮」。

男子20歲弱冠,就是將頭髮在頭頂梳一個髮髻,戴上帽子。行過成年禮就表示成年,可以婚配了。

古代是不是隻有成年女子才插簪?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成年儀禮,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禮」,女子有「笄禮」。我們知道,冠禮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那麼,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笄,音基,原指古人盤髮髻所用的髮簪,如鄭玄注:「笄,今之簪。」;另據《儀禮.士昏禮》記載∶「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就是說古代女子十五歲時,即舉行束髮插簪的儀式,稱為「笄禮」,從此即視為成年可以婚嫁。在《禮記.曲禮上》上載:「女子許嫁,笄而字。

」即女子成年許嫁了才可命字,因此後來稱女子未有婚嫁之約為「待字」、「待字閨中」,如清朝孫鬱《雙魚佩.受聘》:「小女雖然待字,老夫膝下無人,是要入贅方可的。」及清朝樑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方子云詩》:

「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圞在後頭。」又鄭玄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

」即女子的笄禮就如同男子行冠禮一樣。

在《禮記.內則》也記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即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儀禮「笄禮」,通常是在十五歲時,或於訂婚後出嫁前,將披垂的頭髮梳盤至頭頂並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到了二十歲時也得舉行笄禮,以正式確認其已成年。

因笄禮而衍生的名詞有∶

笄年∶古代女子年滿十五就要束髮插簪。

笄字∶古代女子可以出嫁的年齡。字,指古代女子成年許嫁才可以命字。

及笄∶古代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禮的年齡,故後世稱女子適婚年齡為及笄。」

加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行加笄之禮,以示成年。

弱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即束髮加簪,稱為「弱笄」,表示成年之意。

9樓:agnes波爾卡

插簪子是為了不讓頭上的髮髻掉下來,及笄後頭發就必須梳起一個髮髻,不用簪子就會掉~~之前麼要麼弄成兩個小發團,要麼扎馬尾之類,不太需要簪子吧。。。覺得好看硬要插一個也不是不可以

古代男子女子幾歲成年,被稱為什麼,十三十四歲有稱為什麼

10樓:補勤志

男子是二十歲成年,行冠禮。至於叫及什麼,我想應該是及冠吧....

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儀禮「笄 禮」,通常是在十五歲時,或於訂婚後出嫁前,將披垂的頭髮梳盤至頭頂並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到了二十歲時也得舉行笄禮,以正式確認其已成年。

十三四歲叫豆蔻年華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髮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稱「及笄」。十六歲可結婚。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

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 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男子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2樓:真是有這樣的人

錯,男子12歲左右的年紀弱冠

13樓:暗影狙擊

20歲成年,被稱為「弱冠」

國古代男子成年叫及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男子是二十歲成年,行冠禮。

至於叫及什麼,我想應該是及冠吧....

一般表示女子成年,到了行笄禮的年齡用「及笄」。

那麼「及冠」就是男子到了成年的年紀的意思吧。。。。

參考:中國古代的成 年儀禮,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禮」,女子有「笄禮」。冠禮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 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

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儀禮「笄 禮」,通常是在十五歲時,或於訂婚後出嫁前,將披垂的頭髮梳盤至頭頂並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到了二十歲時也得舉行笄禮,以正式確認其已成年。

因笄禮而衍生的名詞有∶

笄年∶古代女子年滿十五就要束髮插簪。

笄字∶古代女子可以出嫁的年齡。字,指古代女子成年許嫁才可以命字。

及笄∶古代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禮的年齡,故後世稱女子適婚年齡為及笄。」加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行加笄之禮,以示成年。

弱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即束髮加簪,稱為「弱笄」,表示成年之意

15樓:手機使用者

上面的,笨哪!男子二十歲是弱冠,不是什麼及冠!!!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八十耄耋

16樓:在鼓浪嶼釣魚的老虎

男子叫加冠,也叫及冠,一般是二十歲左右

女子叫及笄,也叫笄禮,一般是十五歲左右

男子稱為「君」女子稱為什麼,古代詩詞中稱男子為「君」,稱女子為什麼?

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 絕。括號裡的是一個子,代表的是女子的稱呼。是一個字!古代對女子的稱呼 女士 源於 詩經 釐爾女士 孔穎達疏 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 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 有修養女子的尊稱。女流 儒林外史 第41回記載 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女郎...

為什麼古代女子有姓 男人有氏,古代女子為什麼名字裡面都帶丈夫的姓氏

秦之前,女子稱姓,男子稱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姓氏便開始合而為一,由於形式固定下來,子孫可以永久使用,便於形成一脈相傳的家族,血統源流線索從此變得更為清晰。對先秦的男人來說,比傳承意識之更為看重的是 匹馬覓封侯 的宿願。氏 冠在他的名前,彰顯著他的封地 爵位 官職 以及追諡,彰顯著這個男人的榮耀 功...

古代女子剪髮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古代女子不許剪髮

代的女子斷髮對她們和社會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一件很難做的事嗎?1.出家,超度,看破紅塵的象徵 2.對所處環境悲觀失望的表現 3.心頭憤懣不滿的過激行動 總而言之,在被封建教條禁錮著的古代,女子斷髮是很難做到的,只有心中有極大的不滿與痛苦才會這麼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 開宗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