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是怎樣算出來得,頭伏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2022-02-12 07:03:29 字數 2934 閱讀 3940

1樓:鵝子野心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什麼叫「三庚」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期,這是因為逐漸夜短晝長,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

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三個庚日後數到第四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從夏至開始,晝短夜長,熱的中間潛伏著寒冷的因素,當初起名「伏」是很科學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3樓:汪靜

夏至三庚數頭伏!干支紀年法!要查老黃曆滴

頭伏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4樓:吾希榮藺黛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什麼叫「三庚」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

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期,這是因為逐漸夜短晝長,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三個庚日後數到第四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

從夏至開始,晝短夜長,熱的中間潛伏著寒冷的因素,當初起名「伏」是很科學的。

怎樣計算每年頭伏的具體日子

如何計算每年的初伏是哪一天?

5樓:成都兔寶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什麼叫「三庚」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

夏至是初伏嗎?每一伏多少天?怎樣計算的?

每年入伏是怎樣計算哪一天的?

6樓:長生道友

古代是「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是入伏了。但是庚日的日期是發生變化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是不同的,但一般是在7月11日到7月21日之間。

7樓:剪小瞳

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三伏天的天數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8樓:聞銀鬆平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比如今年.

「三伏」,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伏」是隱伏起來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裡最熱的時期。

那麼,三伏的日期是怎樣確定的呢?它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來確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與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時間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時間,由於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個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個庚日時,則中伏到末伏的時間間隔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個庚日時,則中伏到末伏的時間間隔為20天。

一畝地是怎樣算出來的,一畝地是怎樣算出來的?

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7平方米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於一公頃。選取60平方丈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數方法。現在計數大都以十為一個單位進位,古代的進位則多以 60 為一個單位進位。比如一甲子為60年等。1 畝 字...

時間是怎麼算出來的中國的標準時間是怎樣計算的?

地球自轉一週實bai際所du需的時間,或春分點zhi兩次經過同一子午圈所需dao的時間,也就是版某權 一個恆星兩次經過同一子午線所需的時間。一個恆星日等於23小時56分4秒。在天文學上,定義恆星日的不是具體的恆星,而是黃道對於天赤道的升交點,即白羊宮第一點,就是北半球的春分點。但是春分點在不斷的西移...

空氣中的溼度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溼度是怎麼計算的呢?多少才是適度的呢

由溼空氣定義可知 1kg幹空氣所帶有的水蒸氣的質量為含溼量,以d表示,則d mv ma mv nv ma na kg 水蒸氣 p 幹空氣 其中mv為水蒸氣的摩爾質量,18.016 10 3 kg mol,ma為幹空氣的摩爾質量,28.97 10 3 kg mol。由氣體的分壓定律可以知道理想氣體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