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明英宗,卻做了哪三件好事贏得了後世稱頌

2022-02-08 04:44:15 字數 5318 閱讀 1827

1樓:歷史趣談筆錄

第一件事就是釋放了朱文圭,讓其重獲自由;第二件事就是追封胡皇后,為其重修寢陵;第三件事就是廢除了殉葬制度。明英宗做過兩次君主,但兩為君主,卻不能為天下蒼生謀福,寵信奸佞,處決于謙,殺賢臣,最終造成流民起義的發生。所以,明英宗一點也不英明,只有廢除殉葬制度、追封胡皇后、釋放朱文圭三件事能夠贏得人心,算是其為政期間少有的幾件開明之事。

一、釋放朱文圭。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其還有一位長兄朱文奎。明成祖朱棣發起靖難之役,當朱棣攻克南京時,建文帝和朱文奎已經下落不明,而朱文圭只有兩歲。

後來明成祖將朱文圭軟禁在中都廣安宮,長達五十五年,期間還不斷受到監視,其中的滋味也許只有明英宗能夠體會了。所以當明英宗復辟後,感念朱文圭無罪,於是將其釋放,朱文圭被釋放那一天,看見街市上的馬匹大驚,不知其為何物。

二、追封胡皇后。胡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正妻,可惜因其沒有為宣宗誕下兒子,只生下兩位女兒,遭宣宗不喜。後來孫氏為宣宗誕下長子,於是宣宗逼胡皇后禪位,將皇后之位禪讓給了孫氏,而胡氏則移居長安宮當道姑,更加可憐的是其死後是以嬪御禮下葬。

「胡皇后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最終明英宗於天順七年追封其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並且為其重修寢陵。

三、廢除殉葬制度。殉葬制度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恢復,可謂是大明的一大汙點,不禁讓人感慨到底是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明朝初年的殉葬制度以人進行殉葬,異常殘忍,直到明英宗時期,他臨終前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殉葬制至此被廢除,並贏得後世稱頌。

2樓:真實天天好心情

第一件是釋放了朱文圭,讓其重獲自由,第二件就是追封胡皇后,為其重修寢陵,第三件事就是廢除了殉葬制度。

3樓:取個名都好難

明英宗先是放了建文帝的兒子,其次又追封了胡皇后,並且還以皇后的級別修建陵墓,最後就是廢除掉了流傳許久的殉葬制度,三件事情都體現出了明英宗仁慈,和睦的形象

4樓:若在天涯歲月

第一,釋放了建文帝之子,如果沒有靖難一役的話,皇位就還是建文帝一系的,英宗被俘監禁之後感同身受,所以釋放了他。第二,下詔追尊胡善祥為康穆靖慈章皇后,並按照皇后的級別重修陵墓。第三,廢除了殉葬制度。

明英宗朱祁鎮是個怎樣的人,他真是個昏君嗎?

5樓:遠巨集

明英宗朱祁鎮是一個經歷頗為坎坷的君主,一開始是自己年幼登基(那個時候的他只有9歲),什麼也不懂,之後長大了就準備利用宦官王振來制約朝臣,結果自己被他制約了,導致了土木堡之變,自己被蒙古抓住了,成為了囚徒。

好不容易被放回來了,新君主把他囚禁了,終於翻身當了君主,就很快駕崩了,只有37歲。明英宗朱祁鎮不算事一個昏君,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昏君的理由就是殺了于謙,那是因為于謙明知道自己在蒙古軍營之中。

但是,還是命令明軍炮轟蒙古大軍,說好聽的是為了打跑蒙古軍隊,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想弒君。自己當政了,沒有第一時間弄死他,也是對他的恩典。

6樓:匿名使用者

明英宗朱祁鎮,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後人也稱他為"明朝第一昏君",他是明朝中唯一一個兩次登上皇位的皇帝,前後在位22年左右。在他的統治中,讓我們看到了明朝從繁榮昌盛走向了衰敗,成為了明朝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朱祁鎮第一次登上皇位時,年僅九歲,於是只能靠太皇太后來主持政務。起初的大明國運還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當張氏去世後,他只能依靠太監王振,而王振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因為稍有學識,還當起了朱祁鎮的啟蒙老師。

在這個啟蒙老師的帶領下,朝廷可以說是一片混亂。而且在王振的慫恿下,毫無作戰經驗的朱祁鎮還親自掛帥出征,結果可想而知,也就是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

朱祁鎮劇照

明英宗不懂軍事,且又有王振錯誤的指揮,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數十萬明軍被兩萬瓦剌鐵騎擊潰,朱祁鎮被俘,王振也喪命於此。這場戰鬥之後,明軍損失慘重,五十萬士兵折損了一大半。而瓦剌卻更加強大了,首領也先也更加囂張跋扈,這一切都源於錯信了王振。

朱祁鎮劇照

朱祁鎮被俘後,朱祁鈺登基,將被瓦剌放歸的朱祁鎮囚禁於南宮長達7年,後來祁鈺病重,讓朱祁鎮重燃登基夢,在徐有貞、石亨的輔佐下朱祁鎮第二次又當上了皇帝,他在治理國家方面也不是一點成績也沒有。在他死的時候,廢除了明太祖立下的宮妃殉葬的制度。也算是有一定的作為吧!

7樓:衡道久遠

朱祁鎮英宗皇帝,當時是明朝的拐點,英宗的曾祖父明太宗後來叫明成祖燕王掃北,北方局勢穩定了,又有靖難之變國內政局動盪。經歷英宗爺爺和父親的努力仁宣之治大概11年左右。國內局勢逐步穩定。

但是北方局勢卻危機起來。當時北方防守薄弱,明長城主要是後來嘉靖修的。英宗時候9邊還沒有建成。

土木堡之變是一次大規模的北方入侵。西到河套地區,東到東北女真一起發難。

當時明朝有2點,1是判斷失誤以為是瓦拉部落的打秋(搶劫)2是明朝軍備廢弛。北方多年沒有大的戰事。同時在出兵上判斷失誤北方是集結三處,並且兀良哈三部也參與入侵,兀良哈三部原來是守衛明朝燕山以北的親明部落。

有統計北方這次入侵應該在三十萬以前,大同和宣府有近20萬。

明朝當時是在京的三大營加冀,魯,蘇北在京演練的軍隊,總計14萬。並且步兵為主。

明英宗年輕氣盛,以為自己是漢武帝。漢武帝的爺爺和父親是文景之治,明英宗前面是仁宣之治。但文景之治重在富國強軍,仁宣之治因為燕王掃北和靖難之役,重在穩定內部政治穩定且仁宣之治時間太短。

明英宗帶兵14萬號稱50萬。出兵經宣府目標大同。那知道到了大同發現敵人太強。

就趕緊往北京跑。改道的事是不存在的,因為往回跑不可能再繞宣府了,當然要走近路過紫荊關走內三關更安全更快。但是問題就出在情報上,沒到紫荊關就在土木堡被圍了。

這時候英宗想學漢高祖劉邦白馬之圍,緩緩撤走,結果瓦拉也不傻,放了個口子最後就給殲滅了。

另外王振是戰死的,不是大錘子掄死的。

英宗是在死人堆裡被俘虜的。

我個人感覺前期的英宗心氣還是很高的。復辟以後基本也沒太出格。只是奪門之變確實有點尷尬,不奪門之變也是他兒子當皇帝。只是自己奪門之變了,皇帝麼總要保證自己得位是正的。

英宗皇帝,只能說不激進的話可能成就很高。只是他這個皇帝確實是太折騰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心善有同理心,但依舊是個人有私慾;

胸懷偉業卻能力欠缺,無識人之明,不擅納諫,缺乏雄才謀略,不是君主的苗子;

勤政從簡,知錯能改,卻無突出的政績和個人才華,努力卻平庸本是個好人,卻不是好君王

9樓:我曹膩麻麻

千古聖君朱祁鎮,鐵血皇帝徵漠北,宦官王振誤聖君,忍辱負重苟社稷,奪門之變重登基,怒斬奸臣于謙之,千古仁君廢殉葬,留得大明萬世傳!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