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孫權,魯肅他倆的故事

2022-02-05 09:22:58 字數 6198 閱讀 2077

1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樓主自古以來,有明君便有輔佐明君的賢臣,和諧的君臣關係向來都會被傳來佳話。三國也不乏這樣的例子,耳熟能詳的便有:關羽身在曹營仍然一心想回到劉備身邊,諸葛亮對蜀漢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東吳那邊,孫權和三任都督也不可謂不是完美的君臣搭檔。其中,魯肅和孫權的故事尤為讓人感慨。

魯肅能來到孫權身邊,**於好友周瑜的推薦。如果沒有周瑜的勸說,魯肅早已投奔他人。那麼周瑜是怎麼勸魯肅的呢?

周瑜說:「當今時勢,非但君主可以選擇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吳主孫權這個人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有成為帝王的潛質。

」後來的事實證明,周瑜對孫權的預判非常準確。

在周瑜的力薦下,孫權立即就接見了魯肅,並且相談盛歡。當時孫權不是單獨約見魯肅,聚會的還有別人,散場之後,大家都走了,魯肅也準備告辭。但孫權卻單獨把魯肅留下來了,可見孫權對魯肅的一見如故,兩人合榻對飲。

在這種情形下,孫權也吐露心聲,表達了想成就霸業的野心,並且尋求魯肅的建議。當然,孫權作為少年老成的政治家,這種情況下的對話是非常官腔的,既要表達自己希望成就霸業的野心,又要將這種野心偽裝成想救大漢於水火中的忠心。他說:

「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 企望建成齊桓、 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

瞭解歷史上的魯肅的人應該知道,魯肅這個人是非常直爽的,孫權用官腔提問,但魯肅不必用官腔來回答。他立刻否決了孫權要當齊桓、晉文的說法,說要當就當皇帝。他是這麼說的:

「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 晉文公呢 ? 以魯肅私見, 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為什麼呢 ?

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 !」

這番話被易中天點評為東吳版的隆中對,體現了魯肅如同諸葛亮一樣的戰略思想。而且是隆中對之前的「隆中對」。隆中對是三分天下,這裡是兩分天下,何其相似。

也正是在這個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東吳才有後來的聯劉抗曹,赤壁之戰。

應該來說,這番話是正合雄心勃勃的孫權心意,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善於把握分寸,知道什麼時候該表態,什麼時候該含糊,孫權就是這樣的,於是這段話在當時被孫權含糊過去了。孫權說:「我現在盡一方之力, 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

」然而,毫無疑問,魯肅的這番建議已被孫權銘記於心。因為這番話正是孫權日後登基為帝的思想根基。

魯肅對於孫權的巨大作用,更體現於赤壁之戰的前夕,給予孫權的莫大支援。當強大的曹操,在吞併荊州,逼近東吳之際,孫權集團面臨著是戰是降的艱難抉擇。孫權與全體將領商議,大家都主張投降曹操,只有魯肅一言不發。

孫權起身去更衣,魯肅追至屋簷下,孫權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魯肅一定有話要說,而且是非說不可的話。於是,他握著魯肅的手,問:「你想說什麼?

」魯肅說:「剛才觀察眾人議論,都是想讓您失誤,不足以與他們共謀大事。當今我魯肅可以迎接曹操,對於將軍來說卻不能。

為什麼這麼講 ? 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當送我回到故鄉,品評我的聲名地位,總還能做個小官,乘牛車,有隨從,交遊士大夫,慢慢升遷上去,也少不了做個州郡長官。而將軍您迎降曹操,將把您作如何安置呢 ?

希望您早定大計,再莫聽取眾人的議論。」

魯肅的這番話是對主降派的尖銳諷刺,是對自己支援孫權的堅強決心表達。對於當時的東吳諸臣來說,站在自身利益出發,投降曹操來說並不是壞的選擇,大不了就是換個老闆,照樣有官當,日子照樣混。但對於有志於成就帝業的孫權來說,那就相當於巨集圖就此粉碎,從此孫權就只能永遠成為曹操的階下之臣,而且是暗中受監控和打壓的階下之臣。

基於此,東吳諸臣在此刻相當於全體背叛了孫權,唯有魯肅站在和孫權同一條戰線上。將心比心,我若是孫權,在這麼危急困難的關頭,有如此一人這般頂我,心中必定溫暖無比。得此良臣,君復何求?

孫權也是說:「這些人的主張,深深讓我失望,現在你闡明長遠大計,正與我的想法一致,這是上天將你賜給我啊 !」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又將另一主戰的周瑜召回,並且在魯肅、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定下了聯劉抗曹的大局,最後在赤壁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

赤壁之戰的勝利,魯肅居功至偉。

曹操敗逃赤壁後,魯肅先返歸吳郡,孫權大張聲勢請諸將迎接魯肅。魯肅將入殿門拜見孫權,孫權起身行禮, 因而問魯肅: 「子敬, 我扶鞍下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勞吧 ?

」魯肅 碎步跑上前 ,答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回答:「非也。 」 大家聽到這種回答, 無不驚愕。

就坐後, 魯肅緩緩舉起馬鞭說: 「我希望您的威德遍及四海、 總括九州,完成帝王大業,再用軟輪小轎車召見我,這才算顯揚我。 」 孫權聽到這種回答,也不禁拍手歡笑。

在赤壁之前,孫權就已派兵消滅了黃祖,但還未取得江夏。赤壁之後,東吳依舊沿著魯肅版隆中對的戰略發展,只不過由於劉備勢力的存在,兩分天下的設想變成了三分天下的現實。在呂蒙、陸遜攻克下荊州之後,終於形成了劃江而治的局面。

孫權也最後登基稱帝。然而,制定這一戰略的魯肅已經不在了,他並沒有等到孫權真正用軟輪小轎車召見他的那一天。沒能看到自身理想的實現,這是魯肅的遺憾。

孫權登基那一天,登臨祭壇,他想起了魯肅,回過頭去跟諸位大臣說:「過去魯肅常說我會有這一天,他真是料事如神。」沒有魯肅,也就沒有東吳和孫權的今天。

後人回顧魯肅和周瑜在赤壁時的表現,有些對他們本身就是冒險投機家的疑慮,說他們是拿著孫權和東吳的命運在賭博,做出了一個不合常理的選擇,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而且正巧碰上和利用上了孫權年輕氣盛、雄心勃勃的特點。也許魯肅勸說孫權迎戰曹操的建議,並非完全沒有自身利益的考慮。

畢竟作為輔佐君主的臣下,一旦成功,君主登基,他們也能憑藉功勞,得到升遷,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盡享功名和榮華。但我從《三國志》的字裡行間,依然能讀到,作為孫權最為貼心的骨幹,除卻自身理想施展的意願,他們也是真正的愛護孫權,支援孫權。孫權對於這樣的忠心耿耿也是回報以真正的感動。

這樣的君臣情誼,穿越千年,亙古不變。

這些都是看我書上寫給樓主的 累死了 望解決樓主問題

2樓:渣渣兔

2008-04-11 17:33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橫徵暴斂,豪族大地主瘋狂兼併土地,農民大量逃亡,成為流民。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中平元年(184年)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王朝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東漢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出賣土地,以賙濟窮困,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當群雄相互爭奪的混戰將要擴充套件到魯肅家鄉時,為了避害,魯肅舉家遷居東城。當時的東城,為袁術的轄地。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

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與成大事,率百餘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

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

」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魯肅順利到達居巢。

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之後,魯肅為孫策放眼天下,打算與曹操、劉表三分天下(當時劉備還狼狽的在逃亡),即魯肅版隆中對。

後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說:「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魯肅同意了劉子揚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

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祕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

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蒐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

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孫權對魯肅說:「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魯肅答:「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孫權又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譭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贊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斬太守黃祖,然後準備奪取荊州。曹操本無暇南顧,如今見孫權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荊州,養成羽翼。

於是在七月份開始南征,集結大軍於南陽。同年八月,劉表病死。魯肅向孫權進言: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說完,魯肅提出代表孫權去荊州弔喪,瞭解情況。

孫權批准了他的請求。魯肅剛到夏口,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

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問劉備準備到**去。

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

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併力抗曹。劉備率部進駐夏口(今湖北漢口),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

唯魯肅不發一言。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簷之下。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

「卿欲何言?」魯肅回答說:「魯肅說:

「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孫權聽完,嘆息道:「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

終於在赤壁大敗曹兵。大戰結束,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大張旗鼓地迎接他。

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並對他說:「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魯肅趨前幾步,搖頭說:

「未也。」眾人聞之,無不愕然。魯肅就座後,才徐徐舉鞭說:

「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徵肅,始當顯耳」(《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孫權聽後,開懷大笑。

此後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赤壁戰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呂範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

唯魯肅從全域性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

我們剛剛佔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訊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

孫權在三國演義中有什麼特點,《三國演義》中孫權的性格特點有哪些

孫權的特點 1.英武果斷,膽略過人 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 博覽書傳歷史 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東漢建安十三年...

在《三國演義》中,廢品是誰,廢品在三國演義中的歇後語

戰鬥從來不緊張的應該是華雄。要不然不會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至於廢品,我只能說,那些不懂得觀察時勢的,上至一方諸侯,下至麾下兵卒,都可以稱之為廢品。但只要是個人,他就有能量 戰鬥不緊張的是關羽,廢品的是華雄,關羽溫酒斬華雄可見他武藝垃圾的很,但是現實不是關羽殺的。也和演義不一樣 蜀漢,孫吳的幾個後主都...

三國演義的故事,三國演義故事

溫酒斬華雄。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 公孫瓚 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 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 可惜我的大將顏良 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 小將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