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過許許多多的名醫,被稱為藥王的是哪一位

2022-02-04 23:59:53 字數 5137 閱讀 2619

1樓:

一、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世尊為藥王。

二、扁鵲,洞曉醫源深明醫理,傳黃帝《素書》即與扁鵲論脈法,後世祀為藥王。又戰國時渤郡人有姓秦名越人者,精於醫學,在齊、趙行醫,人亦以扁鵲稱之,祀為藥王。道教尊扁鵲為藥王真君,《正統道藏》收有《藥王八十一難真經》。

三、孫思邈。後人尊之為藥王,奉祀不輟。為祀藥王常於夏曆四月二十八日舉行藥王會。

在我國民間信仰中,藥王的信仰甚為普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藥王還不止一個,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扁鵲,唐代的孫思邈、韋慈藏、韋善俊、韋古道(韋老師)等。

擴充套件資料

部分藥王介紹

一、韋訊,古代醫家名。道號慈藏,約生於唐貞觀十八年(644),卒於開元二十九年(741)。唐京兆府(今陝西關中)人,曾為道士,精醫術,曾為侍御醫(684~690),與當時名醫張文仲、李虔縱齊名,曾奉詔與張文仲為蘇良嗣診疾。

二、韋善俊(595——694)唐初道士,民間尊其為「藥王」,鞏縣(今河南鞏縣)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市),因祖父嘗為鞏縣令,遂隸籍鞏縣。

三、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2樓:大尾巴的小松

藥聖——李時珍;藥王——孫思邈

3樓:寒江若竹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 歲。也有人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分析,認為孫思邈大約生於公元542年,卒於公元682年,終年140歲左右(我們以為後者更為正確,故以之為準)。

中國古代湧現了許多的名醫,其中被稱為藥王的是誰?

4樓:年年好運

藥王是道教俗神,由中國古代歷史上或傳說中的名醫演化而來。

1.古代中國民間供奉的醫藥之神。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藥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藥王最早見於東晉時佛經譯本中的藥王菩薩。

藥王菩薩慈悲為懷,救人危難,故中國民間常把同樣能救人危難的醫生比喻成藥王。

2.藥王被中國民間奉作醫神,最遲出現在宋代,南宋時藥王的原型有韋善俊和韋慈藏,元代則將韋古唐代疏勒國人作為藥王原型。此時藥王的形象均為有黑犬隨行之仙醫。

明清各地的藥王廟眾多,廟中的藥王也非指同一神。

3.其中主要的藥王有河北任丘藥王廟祭祀的戰國時名醫扁鵲,河北安國等地的藥王廟祭祀的皮場王,北京等地的藥王廟是由元代三皇廟演變而來的,除祭祀三皇之外,還配祀歷代名醫。

4.清代以後中國民間稱的藥王大多為唐代名醫孫思邈。根據中國民間有關孫思邈的傳說,藥王的塑像大多為孫思邈坐虎針龍之雄姿。

古代藥王原型雖各有不同,但在中國民間,藥王成為人們祈求安康、祛病禳災的精神寄託,同時也反映了中國民間對歷代名醫的紀念和尊崇。

5樓:橘子閃爍

中國古代藥王是孫思邈。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之一。孫思邈是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歲。

西魏大統七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6樓:向日葵

孫思邈,京兆東原(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

孫思邈生於西魏大統七年(公元54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一歲。葬於故里孫原村孫氏祖塋。孫思邈幼年體弱多病,湯藥之資而罄盡家產。

他自幼聰明過人,日誦千言,西魏大將獨孤信贊其為「聖童」。

他通曉諸子百家,博涉經史學術,兼通佛典。由於幼年多病,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他對故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鍼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兒科、鍼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採集中藥,邊臨床試驗,他是繼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祖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孫思邈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慾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與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世界三大醫德名人之一,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

孫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卻做官召請,周宣帝時,徵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欲授於爵位,唐高宗欲拜諫議大夫,卻固辭不受,一心致力於醫學。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還隱居於陝西耀縣五臺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鉅著60卷,藥方論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影響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贊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

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為「藥王」。

現今我國各地都有祠堂紀念。

陝西耀縣藥王故里孫原村現存有藥王孫思邈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藥王墓及孫氏塋園,藥王碑苑和巨集偉壯觀的藥王紀念中心藥王祠堂,每年農曆二月二開展規模巨集大的藥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有來自日本、臺灣、香港和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藥王孫思邈對我國醫藥學貢獻的「二十四個第一」

7樓:高考曹老師

中國古代的藥王是孫思邈。

擴充套件資料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孫思邈少年好讀,天資聰明,7歲的時候,就認識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據《舊唐書》載,西魏大臣獨孤信對孫思邈十分器重,稱其為「聖童」。

18歲時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到了20歲,就能侃侃而談老子、莊子的學說,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稱為「聖童」,開始為鄉鄰治病。

8樓:小小鍋蓋

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

中國古代被譽為藥王的人是誰?

9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中國古代被譽為藥王的人是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孫思邈終身不仕,隱於山林。親自採製藥物,為人治病。他蒐集民間驗方、祕方,總結臨床經驗及前代醫學理論,為醫學和藥物學作出重要貢獻。

後世尊其為「藥王」。

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時至今日,還在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心態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飲食應有所節制,不要過於暴飲暴食;氣血應注意流通,不要懶惰呆滯不動;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違反自然規律等等。

擴充套件資料

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孫思邈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張仲景《傷寒論》後,將傷寒歸為十二論,傷寒禁忌十五條,為後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循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容。他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後世以方類證的先河。

《千金要方》三十卷,全書合方、論五千三百首,集方廣泛,內容豐富,書中內容既有診法、證候等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分二百三十二門,已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既涉及解毒、急救、養生、食療,又涉及鍼灸、按摩、導引、吐納,可謂是對唐代以前中醫學發展的一次很好的總結。

10樓:不一樣的趣味文化

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藥王的人是孫思邈。孫思邈是唐代的醫藥學家,因為他在醫學和醫藥學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人們尊稱他為藥王。

孫思邈出生於西魏大統七年,出生於一個非常普通的百姓家庭。孫思邈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醫學的,他的家裡也沒有醫學方面的人才帶他入行。他能夠成為一代醫藥大師,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係。

孫思邈從小就非常的聰明,他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神童。可惜的是孫思邈體弱多病,他小時候經常的生病。這麼說吧,他去醫館的時間比去學堂的時間都長,他吃的藥比吃的飯還要多。

而且他的家庭條件也比較的一般,看病抓藥幾乎花光了他家的所以積蓄。就這樣,孫思邈久病成醫對醫藥學產生了興趣。

神童就是神童,不管幹什麼都非常的厲害。孫思邈18歲立志學醫,20歲時便出口成章,並且可以為鄰里百姓**病痛。隨著孫思邈的醫術越來越高,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北周的楊堅想要召孫思邈入朝為官,孫思邈則對此絲毫不感冒。他認為做官有非常多的約束,太過拘束。所以孫思邈並沒有接受楊堅的的邀請,只是一心研究醫術。

後來天下大亂,孫思邈則乾脆隱居深山。他一邊潛心研究古代的醫學著作,一邊深入人間治病救人。孫思邈也是在這個時候慢慢得到了人們的敬仰,甚至有些地方稱孫思邈為神仙。

後來孫思邈用自己從古籍中獲得的知識和從民間收集來的藥方,再結合自己的經驗編制了著名的《千金要方》。

桃樹上開滿了許許多多粉紅的花朵,改病句

原句 桃樹上開滿了許許多多粉紅的花朵。修改後 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花朵。分析 屬於語義重複,開滿和許許多多重複,所以要去掉許許多多。擴充套件資料 小學語文病句中常見的九種型別 1 成分殘缺 句子裡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達就不完整,不明確。例如 為了班集體,做了很多好事。誰做了許多好事,不明確。2...

面對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無奈,我們該如何面對

保持良好的心態.既然有那麼多無奈就樂觀點.順其自然.生活就夠苦.何必自己也苦苦的生活呢 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無奈,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就把它看成一種缺陷美吧!保持平靜,不要煩惱!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面對無奈我們該怎麼辦?無奈就是解決不了或者根本無法解決的事情 還有很多煩惱!當人生遇到了這種無奈的事情又無...

「桃樹上結滿了許許多多又紅又大的桃子怎麼修改這句話的語

桃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或者是 桃樹上結了許許多多又紅又大的桃子。該句的語病是重複囉嗦,既然是結滿了,那麼肯定是有許許多多的桃子,故刪去這兩項中的一項即可。這句活錯在它用詞重複,可以改為 桃樹上結滿了又紅又大的桃子。或者是 桃樹上結了許許多多又紅又大的桃子。記得采納哦o o 桃樹上結滿了許許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