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過春節,傣族的新年習俗

2022-01-28 22:24:04 字數 5175 閱讀 4110

1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的春節過年風俗介紹: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曆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遊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

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打樣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平易近除舊佈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陽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縱情快樂等。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錶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淨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

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傣族春節習俗: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遊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

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傣族春節習俗

浴佛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溼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

丟包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

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孔明燈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賽龍舟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專案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日的氣氛在這裡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

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著白煙,發出嗖嗖的尖嘯聲,同時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光彩奪目,甚是美妙。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讚美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鬧。

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2樓:璟如風

別聽他們胡說八道,傣族本身是不過春節的,只是會附和著過。

傣族的新年習俗

3樓:乾坤寒月

傣族過年習俗:

1、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遊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

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2、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是傣族人民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歷新年,公曆4月即清明節後第7天開始舉行,歷時3到4天。

3、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

還要賽龍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過節「丟包」定情。夜晚,廣場上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大家圍著熊熊的篝火,載歌載舞,歡鬧通宵。現在,還增加了文藝會演、集市**等新內容。

4樓:匿名使用者

在傣族春節習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汙,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圖:潑水節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是傣族人民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歷新年,公曆4月即清明節後第7天開始舉行,歷時3到4天。傳說古代有個魔王無惡不作,人們受盡了它的禍害。他已有11個妻子了。

可又去搶來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這姑娘決心為民除害。她試探出,魔王雖然水淹不死,刀砍不傷,但只要用魔王自己的一根頭髮,就可以把魔王的頭勒下來。

一天夜裡,趁魔王喝醉酒了,夜深人靜,姑娘用魔王的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魔王的頭掉在了地上。可是魔王雖然失去了,但他的頭滾到**,**就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氾濫;埋在地下,臭氣沖天;放在地上,大地燃燒,只有他的妻子抱著才不會出現災難,姑娘們為了免除人間災難,12個人1人抱1天,每人輪流一天。

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間的一年,每輪換一次人們都要用清水給姑娘潑水,衝去她們身上的血汙。傣族人民為了感謝這12位姑娘,紀念她們,每年都要過潑水節。節日的第一天是送舊。

清晨,虔誠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灘成寶塔,圍坐在寶塔四周聽僧侶誦經佈道,祈禱豐年,然後全村寨的群眾各挑水一擔,潑在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浴佛後,人們便從四面八方敲著鋩鑼,打著象腳鼓湧向街頭,洋溢著節日的歡聲笑語。伴隨著「水、水、水」(傣語好的意思)的歡呼聲,把一盆盆聖潔的水潑向對方,以表示美好的祝願,可以消災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溼透。

潑水節期間,還要賽龍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過節「丟包」定情。到了夜晚,廣場上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大家圍著熊熊的篝火,載歌載舞,歡鬧通宵。現在,還增加了文藝會演、集市**等新內容。

圖:擲糠包

傣族春節初

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

圖:象腳鼓比賽

5樓:美在路上雪松旅行

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 也是傣族新年 民族特色特出 場面壯觀

6樓:上官天鴻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曆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錶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淨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

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傣族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7樓:狂灬刷

傣族是一個居住在海拔較低,地域平垣開闊之地(俗稱「壩子」)的民族。居住在壩子上的傣族,因氣候、氣溫等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其飲食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喜酸,故有「酸擺夷」之稱。在傣族聞名遐邇的菜譜中,其名菜幾乎都離不開酸。

作為調料的「酸」,既有植物性的,如竹筍、酸橙;也有動物性的,如酸螞蟻;還有經化學反應制成的,如醋(自釀)。傣族嗜酸,一方面與其生活地域有關,傣族居住地都較燥熱,酸性食品不僅能消食,而且能刺激食慾,預防中暑。傣族嗜食酸,這是在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克服氣溫高等自然因素而逐漸形成且保留的,是一個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最樸素、最直接、最有效的一個習俗,也是傣族飲食文化中最顯眼的亮點和最能體現民族特點的一種反映。

  傣族飲食文化中另一個特點是「食野」。所謂「食野」,是指傣族喜歡吃一些野生的動植物。在傣族飲食文化「食野」的菜譜中,既有動物的,如食「溫頓」(一種生活在怒江沙灘上的蟲)、食蟬等;也有植物的,如野生的蕨菜、刺苞、魚腥菜、香茅草、「擺夷拄棍」(一種長綠植物,食其嫩芽,因傣族最喜歡食之而得名),這些野生植物具有清肺解熱、明目健腦、抗衰老的作用。

傣族飲食文化中的「食野」特點,證明傣族人民認識自然,崇尚自然,反映出傣族人民一種淡泊、閒適、隨意的心理特徵。   傣族飲食文化中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食花」。攀枝花、白花、芭蕉花等植物的花,傣族人民將其佐以調料做成美味絕倫的佳餚。

在傣族飲食中的食花習俗中,最令人稱奇的是將一種名為染飯花的花摘下洗淨,將染飯花加水煮後棄花留水,將糯米放入黃色染飯花水中浸泡約4小時,使顏色入米心,然後將著色的糯米撈出放入甑子內生蒸至熟,然後倒入盆內反覆攪拌。米飯呈現出花朵的黃色,食之鬆軟可口而略帶清香。此飯一般在清明節時做,做好後將其作為祭祀先祖的「供飯 」;或在節日宴席上和其它菜餚相配,因其色香味俱全,從而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傣族獨特的飲食結構,與當今倡導的綠色食品契合,傣族菜餚具有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特點,這是傣族人民尤其是傣族婦女不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從營養膳食的觀點看,傣族菜餚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檢舉

生活習俗 傣族分佈在會理、鹽邊縣和攀枝花市郊,與漢、彝、傈僳等族雜居。四川現約有 五千五百餘人。 漢代稱其先民為「撣」,唐代稱「金齒」、「銀齒」,明、清稱「棘夷」或「擺 夷」。

明洪武年間,雲南景東傣族土司奉調來建昌(今西昌)參與平息元降將月魯貼 木兒的叛亂。事平,改兵為民,婚娶耕種,在鹽邊、米易、會理等地成為長官司、土 千戶、土百戶。以後均有不同原因遷徙而來者。

2023年紅軍長征過金沙江皎平渡 , 傣族船支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已進入封建地主制社會,但尚存領主制殘餘。傣語屬漢藏 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

有招贅的風俗。男婚女嫁時,相互潑水以示祝福。跳「跌腳」 舞。

男、女穿對襟或斜襟大袖短衫,長褲,纏頭。以農業為主。飲食文化傣族的飲食與飲食結構由其居住的環境決定,因炎熱所致,味喜酸、辣、苦(涼),三者皆可助開胃化食,消暑解毒殺菌。

其食物種類極為繁多,除庭園種植和家庭飼養的物產以外,山野河流所產,似乎都可入食,戲言:「凡是綠的都是菜,凡是動的都是肉」。更有一些奇異之物如螞蟻蛋、蟬蛹、花蜘蛛、竹蛆、沙蛆、青苔等成為傣族喜愛的食品,使外人驚異不已。

食物的烹製方法主要有烤、蒸、炸、煮、醃、剁、舂,特別講究佐料的配製。

過新年的時候,傣族人為什麼要用潑水的形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起西雙版納與傣族,多會聯想到潑水節,但殊不知傣族的潑水節就是傣族的新年。不但傣族人過潑水節,中國的德昂族,緬甸 泰國 寮國 柬埔寨等地也過潑水節,只是彼此的對其稱呼不一樣,泰國稱為 宋幹節 緬甸則稱之為 浴佛節 潑水節的發展根植於雲南南部以及中南半島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本土的創世文化...

傣族過潑水節時的風俗,傣族潑水節有哪些風俗?

1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第一天,文藝表演 第 二天潑水 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2 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 樹枝蘸著盆裡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3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

傣族的生活習俗 飲食文化,傣族飲食文化,生活習俗。

傣族大多數人有吃兩頓飯的習慣,德巨集傣族主要吃粳米,西雙版納傣族主要吃糯米。它通常在春天吃。人們認為,只有在春天吃粳米和糯米,才不會失去原來的色澤和香味。因此,他們不吃或很少吃隔夜米飯,而且他們習慣用手吃米飯,農民工經常在野外吃飯。這些本身有一些酸味的水果,但也有類似動物的酸,例如酸性螞蟻,當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