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羽是戰死的?還是被孫權殺害的?那個是真的

2022-01-21 18:58:27 字數 5896 閱讀 1951

1樓:

關羽敗走麥城 尋小道入川 潘璋部下馬忠事先挖坑埋伏 關羽開路掉入坑 被吳軍直接用重鐵器打死 沒有被吳軍俘虜 這是三國演義之前的最早版本 三國志除外流傳最廣的版本

2樓:化恬然

關羽,五虎將之首,早已楊明天下,誰能斬之,便也會聲名四起,呂蒙一時豬油蒙了心,把他殺了,孫權慌了,表面上表揚呂蒙作戰英勇,心裡記恨他,呂蒙後來被孫權偷偷弄死了

3樓:滄海半杯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人物簡介

關羽(?-220),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蜀關羽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1]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各路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人物生平

追隨劉備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漢室宗親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2]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曹操因全家被殺而遷於陶謙,於是關羽發兵攻打徐州。陶謙求救於劉備,劉備和關羽率千餘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關羽與劉備屯兵於小沛。

而後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領徐州牧。[3]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後與曹操許田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他可惜,於是不從。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劉備與曹操共擒呂布於下邳,奪得徐州,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于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陣斬顏良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當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

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鎮守荊州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

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關羽被推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入蜀助劉璋防禦張魯,張飛、趙雲、諸葛亮與關羽共守荊州。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乃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荊州只留關羽駐守。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8]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

」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餘人馬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

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後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紮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威震華夏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江夏太守文聘與樂進進擊尋口,關羽率軍前往將文聘與樂進擊退,並乘勝派遣偏將率軍北征,所殺甚眾,曹操對此感到非常憂慮。同年,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但不久事情敗露,幾人被曹操所殺,曹操於是召曹仁為徵南將軍,討伐關羽。曹仁屯樊期間,大肆徵調徭役,南陽郡一帶軍民苦不堪言,宛城太守侯音與衛開於是劫持太守東里滾造反,與關羽聯合。

曹仁率軍前往平亂,攻破宛城,將侯音斬殺,並屠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軍與曹操軍相爭關羽漢中,魏將夏侯淵被劉備大將黃忠所斬,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卻於漢水之戰被趙雲擊敗,糧草被劫,曹操無奈只得退出漢中,並迅速命令曹仁與龐德進攻荊州的關羽,關羽反守為攻,進圍樊城。魏將龐德親與關羽軍搏戰,引箭射中關羽額頭,關羽軍大震。

曹仁趁關羽軍軍心不穩之際,率軍進攻關羽,關羽激勵將士,推鋒必進,勸率士卒,大破曹仁於沔水,曹仁的部隊被打的潰不成軍,水軍更是全為關羽所殲滅。曹仁於是派遣龐德屯兵於樊城以北十里,並修書與曹操請求援軍。曹操於是派遣于禁率領七軍(約數萬)前來救援。

曹仁被圍數月,于禁前來救援,關羽軍稍退,與于禁軍相持。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天降大雨十餘日,漢水因此暴漲,關羽因掘江堤以大水灌於禁軍,于禁軍雖在平地,卻被水淹五六丈,于禁七軍都被淹沒,于禁只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關羽乘大船進攻于禁,于禁投降。曹操得知于禁投降的訊息非常驚異。

關羽乘船進攻龐德軍,龐德的軍隊大多投降關羽,龐德寡不敵眾,最後被關羽所擒,龐德的兄長在蜀漢漢中為官,關羽因此想要勸降龐德,但是龐德大罵不肯降,關羽於是將其斬首,並厚葬。[15]而此時陸渾民孫狼因為受苦於曹操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曹操所置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都投降關羽,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

關羽乘勝對樊城發起猛攻,樊城進水,城牆崩塌,而曹仁的守軍也因為多次戰敗而大量削減,只剩下幾千人,樊城被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也快被吃完,眾將都惶恐不安。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與將士們盟誓,以死守城。

敗走麥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

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於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19]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國後主劉禪(shàn)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4樓:佐思鼬想

不為我所用,必為我所殺,關的忠心是他的死因之一

5樓:霖林沐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成功。關羽敗走麥城。然後被東吳的潘璋所俘,最後被孫權下令所殺。求採納。可追問。

6樓:古惑仔李乃

厲史上的說法是病亡。要相信歷史不要去看虛擬

7樓:匿名使用者

與東吳作戰時戰敗被東吳所殺

8樓:逆天甩掉地球

孫權如果授意殺害關羽,那麼他就不配做東吳之主

9樓:逸窈緲兮

讓陸逸殺的,死在麥城,最後頭都被割下來,獻給曹操

10樓:匿名使用者

各種版本兒都有,你信那個,那個就是真的

11樓:俠中王

**裡面說的是被孫權坎頭的。

12樓:我愛小好

殺死的!孫權親口告訴我的!

關羽真的是被孫權殺的?

13樓:長空飛帆

應該是真的,無論是史書《三國志》還是演義裡都是這麼描寫的。關羽先被活捉,隨即孫權下令斬殺。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 晉 陳壽 作

「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

「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

」乃斬之。臣鬆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

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南朝宋 裴松之 注

樓主的疑問有道理,不過孫權斬殺關羽的決定也並不一定是短視。因為劉備首先是一個政治家,其次才是關羽的兄長。可能在孫權心中,劉備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雖然會為關羽之死痛恨孫權,但應該不會為了個人恩仇壞了吳蜀聯盟這樣的國家大事。

其次,關羽屢次藐視侮辱東吳,東吳上下皆敵視關羽,孫權殺關羽也不是無因。想來當時孫權對佔荊州殺關羽而依然能夠維持吳蜀聯盟也是心存僥倖。事實上,諸葛亮和趙雲就是極力反對劉備出兵伐吳的,可見孫權的決定也並不一定是短視愚昧的。

孫權斬殺關羽的決定應該說只犯了兩個錯誤:一是高估了吳蜀聯盟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二是低估了劉備的勇氣。但是孫權犯錯也情有可原。

仔細分析一下就能明白,孫權並不是無知才犯錯的。

第一,劉備政權曾經為了建立和維護吳蜀聯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容忍。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出使東吳促成吳蜀聯盟,即使周瑜暗藏殺機多方刁難劉備政權也只是忍辱退讓。還有,為了維護吳蜀聯盟,劉備甚至不惜冒險,親赴東吳做婿。

由此可見,孫權有理由相信劉備非常重視吳蜀聯盟,甚至很有可能會再次在孫權殺關羽一事上退讓以求維護聯盟。

第二,劉備將諸葛亮的隆中對奉為國策,而諸葛亮正是吳蜀聯盟的首倡者和積極的促進者。從諸葛亮對劉備政權的貢獻和劉備本人對諸葛亮尊崇看來,孫權也有理由相信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崇高地位(雖然事實並不如此)。即使劉備執意伐吳,諸葛亮一定會極力勸阻(事實也如此),劉備很有可能會聽從這個偉大軍師的意見。

第三,孫權新得荊州,勢力大漲,國力可說並不比蜀國弱多少,有足夠的實力威脅蜀國。基於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孫權也相信劉備不敢在魏國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貿然伐吳,讓魏國漁翁得利。但是蜀國在漢中大戰國力暴增,劉備稱帝后倨傲之心無以復加,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劉備盲目的自信倒是讓孫權始料不及了。

從以上三個理由看來,孫權斬殺關羽雖然是一次賭博,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紅眼賭徒的一時衝動,而是有充分依據和理由的。所以雖然歷史證明了孫權的錯誤,但並不能因此認定孫權無知。

孫權向關羽提親,為何被說為是個離間之計

因為當時的關羽是一方都督,孫權私自向他提親,越過了劉備,的確會引起蜀漢的君臣猜疑。武聖關羽,可謂是漢末三國時代天下最濃墨重彩的猛將之一,他傑出的武藝,過人的氣節,至今為人們所傳頌,稱道。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逐漸的被神化,成了 關聖帝君 和 武財神 縱觀關羽平生,可以說,就是一個傳奇 他人生的巔...

顏良與文丑被關羽秒殺,是因一時大意還是技不如人

顏良是屬於一時大意加上防備不足,當時書中有寫顏良準備問關羽名字,但是關羽也不回答,直接騎著赤兔馬衝上去就是一刀,顏良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就被關羽斬殺了,而實際上顏良面對關羽,完全是不輸對方的,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比起五十回合略上風徐晃的許褚來說,只強不弱,放在蜀國保底也是一個馬超張飛級別的,而文丑,...

關公的赤兔馬是公的還是母的,關羽的坐騎赤兔馬是誰賜的,原本屬於誰??

赤兔者,大宛馬.凡稱赤兔者皆母馬.因此凡是赤兔皆母馬也。相傳歷史上的赤兔馬,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寶馬良駒。董卓為了拉攏年輕將領呂布,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呂布得馬後果然殺了原來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門下,當了他的義子。後來,這匹馬跟隨呂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門樓,因為劉備的一句話,曹操痛殺呂布,赤兔寶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