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 當前我國產業政策的發展趨勢

2022-01-19 12:31:40 字數 4878 閱讀 7527

1樓:彩霞滿天光

文化立國戰略與產業發展趨勢

2023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我認為****應該適時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才能全方位去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從2023年以後到現在,為了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實行了三大戰略:經濟創富、科技創新(包括陸續提出「973」專案計劃、「863」專案計劃以及2023年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計劃)和文化創意戰略(以2023年文化部成立文化產業司為標誌)。

現在,應把這三大戰略結合在一起,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文化立國戰略是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和經濟創富三者融合的國家戰略的高階形態。日本和韓國都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先後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

為什麼要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我個人認為,是因為中國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現在,中國流行的一個提法就是「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包括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等方面。

文化立國戰略就是對這種轉型時期的一種綜合推動。根據國際經驗來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以後,就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就要從資本邏輯轉向文化邏輯的發展模式,要真正進入一個文化的時代,一個創意的時代,以創意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要素,擺脫單純依靠土地、礦產等物質要素推動。

進入一個「文化的時代」,這對於有著五千年輝煌文明的中國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樣,整個社會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這也是一個追求藝術和科技融合的時代,文化產品更加重視人文內涵和人文導向;同時是一個傳播中國文化的時代,我們所有的產品都要有中國文化的元素。

從世界範圍來看,上個世紀50年代人們普遍追求產品的功能價值,70年代追求產品的友好性,90年代追求產品的獨特性,到了2023年全世界都在追求產品的體驗性。這個體驗是全方位的,包括感官、心靈和信仰三個層次。這種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數字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和衛星技術的推動,讓此類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成為現實。

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現狀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其他國家不同,伴隨著跟經濟體制改革一樣的文化體制改革任務。我認為,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路徑,就是學習國際上市場驅動、資源依託和政策引導這三種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經驗。可以看到,過去幾年的政策法規建設,主要是針對新聞出版業、影視業和演藝業,尤其是出版社和演藝業,都制定了明確的改制時間點和完成改制的標準,有效地推動了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

從具體行業來看,目前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廣播影視業,尤其是電影業,已經充分市場化了。當然,電影業還有最後一個堡壘沒有攻破,就是現行的電影審查制度。我們一直在呼籲用分級制度代替電影審查制度。

而廣播和電視,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製播分離改制到現在的節目製作機構的轉企改制,在整個體制改革上沒有創新。

從資本屬性、企業產權結構來看,據有關研究,國有資本完全控制的行業有教材教輔、廣播電視、報業、有線電視網等;向社會資本部分開放的行業有演藝業、會展業、設計業和藝術品經營業等;對民營資本完全開放的行業有影視動漫業、廣告業、網路文化業和文化旅遊等。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這些行業市場開放的程度將會越來越高。

從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利潤貢獻值來看,前端的內容創意利潤率為45%,中間的內容製作和內容複製分別為10%和5%,後端的交易服務為40%,而我國過去文化產業的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中間環節。因此,未來的政策應著眼於如何推動從中間環節走到產業鏈的前後端環節。比如,如何鼓勵內容原創、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利用,如何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服務,怎樣鼓勵文化消費等。

從產業發展生命週期來看,過去13年(2023年~2023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處於初級階段,還在起跑。因此,政策制定的關鍵著眼點在於,在未來10年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的高速增長,甚至加倍增長,推動文化產業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和成熟發展階段。2023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後,中國的文化產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有人說,過去13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充斥了三種別樣的「味道」:第一種叫「血汗味」,盲目搞文化地產、創意地產,重複進行基地建設和園區發展,四處只看到灰塵滿天,農民工流血流汗大搞房地產建設,看不到文化創意,看不到版權流動;第二種是「銅臭味」,尤其是2023年九部委頒發的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意見出臺以後,盲目利用金融手段放大文化產業的商業價值,在**、房市不景氣的情況下,一部分熱錢流入到藝術品投資領域,甚至還出現了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違背文化產權交易的本質,犧牲了許多盲目跟風投資的民眾利益;第三種是「機油味」,很多企業採用低端技術簡單複製,粗糙加工,花錢買一臺高清掃描器就到博物館複製文物繪畫,簡單複製到其他材質上,比如木板、絲巾、玻璃上,認為這就產生了規模效益。可以承認,它是一種商業模式,但這是一種低端的商業模式,附加價值很低。

我們看到,這三種味道里面唯獨沒有「人」的味道。我希望未來的政策轉向如何提升文化產品的人文導向、人文內涵上面來,希望能夠產生真正感動人心、感動世人的經典大作。

總之,我國文化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問題。

第一,文化產業增長的方式粗放低端。其重點不是放在內容創意而是放在生產製作,主要依託地方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資源,以發展文化旅遊作為主要的突破口。所以,這種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對地方自然景觀、歷史景觀、名人資源的開發方式是近乎於粗暴的,主要希望通過門票收入、周邊土地增值以房地產開發的形式獲得收益,還處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第二,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低下。大量生產出滿足一般大眾低俗消費趣味、內容低下、格調庸俗的文化產品。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電視欄目、廣播欄目、圖書出版、戲劇小品等現代文化產業,都紛紛為了票房奇觀、收視率、資本效益、投資回報而紛紛製造噱頭、吸引眼球、營造譁眾取寵的效果,讓現代都市文化消費的負面效果誇大性地侵入了文化產品,傷害文化產業的價值內涵和人文品格,降低文化產品的價值追求,一味增加所謂文化產品的互動、時尚、參與和體驗所引起的身體上的快感,而忽略了文化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審美體驗的提升和人生價值的超越。

第三,文化產業的效益實現單一。主要依託了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以及所謂產品規模化生產的大工業化模式,帶來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實現綜合效益。只有充分提高文化產品的象徵價值,才能維持文化產品的**格,才能帶來真正的規模經濟,而不是僅僅靠提高文化產品的數量。

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地方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文化產業的產業價值鏈集聚的核心在於,由象徵價值所形成的智慧財產權的流動而產生價值傳遞和價值遞增。目前,在大部分文化產業園區內,很少看到文化產業上下游之間由於智慧財產權所形成的產業關聯。與此同時,產品的範圍經濟還在於產品所拓展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產品由於遠銷國際而形成比較大的經濟效益。

第四,行政監管的多頭管理,效率低下。過去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取決於**成功的文化產業政策和公共資源扶持。**在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方面所承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還不夠清晰明確,往往交織在公共文化服務職責與文化產業發展職責之間,不能很好地分清兩者在管理思路、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根本不同,在**層面存在著比較大的行業交叉和多頭管理。

**行政管理在文化產品的內容審查上,依然出現標準模糊,人為主觀性強,客觀操作性弱等問題,**內容審查與行業標準分類沒有區別對待,往往導致某些文化產品即便通過了**的內容審查,在發行、放映、播出和運營等過程中依然是問題叢生,甚至引起不同程度的社會負面影響,傷害了公眾的文化消費權益,不利於文化產品正面價值功能的發揮。

2樓:智者總要千慮

摘編:展望2023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後的恢復期,總體態勢趨於穩定。歐洲經濟走出衰退將增強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但需要高度關注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對美國經濟復甦的影響和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

今年是中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新一屆****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經濟執行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三季度gdp增長7.

8%,比二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增長達到7.

6%左右;物價**整體溫和,全年漲幅在2.8%左右。總體上看,經濟執行處在預期合理區間,年度目標能夠如期實現。

隨著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將更有望得以實現,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同時,也應看到,除了國際經濟整體復甦緩慢、不可**風險因素諸多外,中國經濟回升基礎並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風險因素較多。首先,資金配置扭曲,**上升。其次,產能過剩嚴重,結構調整緩慢。

根據***發展研究中心對3545家企業所在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的調查,71%的企業認為目前產能過剩「非常嚴重」或「比較嚴重」。第三,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國際市場份額縮減。

上述結構性矛盾和風險因素的存在,既是當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同時也為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指明瞭方向。今後一段時間,巨集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是保持經濟執行的基本穩定、守住風險底線,堅持巨集觀政策穩定、微觀政策放活、社會政策託底的總體思路,穩中求進和以穩促進相結合,在維持總需求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矛盾與風險。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區域性中小銀行,優化資源配置,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重視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態勢,加強分類指導,減少一刀切政策,提高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鼓勵優勢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健全落後企業退出機制,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努力培育新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

展望2023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後的恢復期,總體態勢趨於穩定。歐洲經濟走出衰退將增強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但需要高度關注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對美國經濟復甦的影響和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略高於今年,中國出口增長將小幅改善。

在居民消費升級、**增加民生支出等帶動下,文化體育、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批發零售等產業投資有望繼續高增長。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具備持續、健康發展的多種有利條件。比如,隨著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紅利必將更大程度釋放,人口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變,複雜程度較高、人力資本密集的行業孕育著新優勢;城市化與資訊化、綠色、低碳等新趨勢相結合,能釋放出產業升級的新動力;住、行主導的居民消費升級將持續推進,服務消費發展潛力巨大;全球化深入發展,一批人口眾多的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將為中國發展提供新的機遇等等。據中心課題組**,在2023年前,中國gdp年均增長仍可保持7%左右。

按照這一發展速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3年實現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雙翻番』」的目標可以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有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

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是什麼,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是什麼?

現在的燃油機逐步向新能源開始發展,所以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向新能源汽車發展 新能源方面發展,智慧化,如無人駕駛等 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隨著競爭的加劇,國產小公司被兼併或者垮掉,國際大牌也會降價。從產品結構上看,新能源汽車一定會發展,但不一定是用電池的,也許太陽能 天然氣的發展更快。如果哪天技術...

輪胎翻新是我國的必然發展趨勢嗎

輪胎翻新是以後所有國家的發展趨勢,翻新一條輪胎將比製造一個輪胎節省約90 的成本,只要技術水平過硬,就能翻新。第一 現在原材料漲價,波及到了所有的企業和個人,從節約角度來看,輪胎翻新勢在必行 第二 我們乃至全世界都在提倡環保,翻新一條輪胎,就等於少製造一條輪胎,就等於少了一條廢胎,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

石材產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石材產業是全球無可爭議的 產業 朝陽產業,現在每年以兩位數的幅度在遞增。到2015年全球石材市場將突破3000億美元規模,中國即將取代歐洲,成為全球石材產業發展的中心,其發展潛力不言而喻。隨著中國雲浮國際石材產業城建設正全面加速,首批市場下階段將正式面世,稀缺的石材原產地商鋪將投入市場,向廣大石材廠...